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4/4页)
以前的童年记忆己不复在,作不得数。 最初的一年,因力两家世交,彼此往来算谈得上话的朋友,最称得上纯得与白纸无异的应该就是这一年。 十九岁那一年,我成为大学新鲜人,他说要为我庆祝,约齐了杨家所有年轻一辈的堂兄弟姊妹,偏偏我就是在那一天,收到父亲给我的“大惊喜”,一气之下夺门而出。 不晓得为什么,那个时候直觉想到要找的人,名单上就只有这一个。 他接到我的电话,说订好包厢了,问我什么时候过来。 “杨季楚,你出来就好,其他人什么事都不要说。” 他大概也察觉到我说话有异,什么也没透露,找了个理由脱身,前来找我。 那一天,他当了我一个晚上的沙包兼垃圾捅,吐心情垃圾兼“吸水” 回想起来,我那时情绪整个大崩溃,哭得乱七八糟。 “王八蛋!男人全是下流的禽兽,没一个好东西!” 不知情的人,还以为我是被男人怎么了。 他什麼也沒问,很有耐心地陪伴。 那段时间,我几手天天都会接到他的电话,约我散步、约我吃饭、约我看电影…所有想得到的名目几乎都用了。 我不要他说,他就一个字也不曾对第三者提起,只是不放心我一个人,贴心地陪伴送暖,尽管他什么也不知道。 他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心思细腻,体贴入微却不会造成他人的压力。 是到后来,我自己在言谈间一点一滴主动透露,否则他应该一辈子也不会问吧? 那时我很幻灭,气我爸破坏了他在我心中的完美形象。父母是少数恋爱结婚,不走门当户对那一套的恩爱夫妻,我一直以为他们彼此互敬互爱、是最值得我学习的夫妻典范,今天却全数被他推翻,如果连坚信了十九年的事物都能是假象,还有什么是我能信的? 我甚至连爱情都没有信心了。 “汪小靓,你的样本数太狭隘偏颇,抽样也不会正,我代替统计学与爱情向你提出严正抗议。” 他那时是这么说的。 “长辈的言行,我当晚辈的不好多作评论。我只能说,因为我了解你,所以我知道你日后一定会后悔。” 他说对了。呕了一年的气后,我看着苍老的父亲,在我面前几近卑微讨好的摸样,那一瞬间眼泪完全止不住,自责得无法自处。 杨季楚被我约出来喝酒解闷,叹息道:“我就是担心会这样。你的心太软,不会真的一辈子不谅解,等哪天释怀了,你会更难受。” 对,因为是我,所以他才会做出这样的提醒,从不评论是非对错,只是纯粹忧心我的情绪。 他为什么会这么懂我? 回想这一年的点点滴滴,隐隐约约,仿佛有些什么触动了心房,如果我还有信心再描绘出爱情的轮廓,也是来自这个贴心的男人… “为什么这样看我?”喝了口啤酒,对座的男人挑眉回望过来,也将我远飘的思绪拉回现实。 因为不是情侣,我们从来不会选择太有情调的餐厅,多数是热炒店、啤酒屋,有时路边摊随意坐下来也能吃得很尽兴,我们都不是太讲究的人。 “喂,你少喝一点。”这人酒量是出了名的三杯倒,我可不想生日这天还辛苦扛一个醉鬼回家。 提醒完,我才接续原话题。“我在想我二十岁生日那年,你说过的话。” 在我发现以前,情苗早已深植,一点一滴抽长了。二十岁生日那天,刻意约了他共度,原是想告白的,最初是婉转探问—— “不是说男女之间没有纯发谊吗?喂,你有办法想像,如果我们变成情侣会是什么样子吗?” 他摇头,笑了笑。“不太可能。” “为什么?” “我们太像了。” “像不好吗?”合得来,就没有什么争执摩擦了啊。 “小靓,知己可以很契合,情侣是需要互补的。” 他说,我们的成长环境、个性、感情观都太像,当一辈子的知己他有把握,情侣却不见得能长久。 我后来回家辗转反侧,想了又想,他的话我还不甚明白,但至少我知道,那是二选一的选择题,如果情侣是一时的,知己可以一辈子,我要哪一个? 因为太在乎,连一丁点失去他的风险都不敢冒。 我选择看着他,当一辈子的知己。 后来这几年,陆陆续续谈过几场恋爱,他始终在我心底,怎么也找不到人成功取代那个位置,将对他的感情导正回最初纯粹的情谊。 “那你现在懂了吗?” “还是不太懂。” “没关系,不急。”他笑笑地说。“总有一天会懂的。” 或许是吧。有时我觉得,他了解我比我了解自己更多,就像多年前预言了我的后悔,他总是铁口直断,一语道破我的盲点,因此,他的话我从来都是深信不疑的。 “你到底喜欢什么样的女孩子?”我身边好歹也有几段恋情来来去去,他却始终独身,这么清高自守,眼界高上九重天了? “这很难具体形容,遇上了,心自然就会知道。” “…”有说不等于没说? 一个不留神,啤酒居然让他解决掉了大半瓶。 “喂,三杯倒,你给我节制一点!” 一直到数年后,我才知道,原来那个人,他已经遇到了,也失去了,这一年,是他人生最痛苦的时期,他只是籍由酒精使自己麻痹到什么也无法思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