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75章移镇蓟城 (第2/2页)
地平线上,卫朔才带着些微惆怅思绪中坐回车厢中。 … 经过数日赶路,卫朔一行顺利抵达蓟城,远处一座雄伟壮观的崭新城池耸立在永定河河畔,仿似一只俯卧在天地间的猛虎俯瞰天下蓄势待发。 卫朔望着蓟城高大的城池,心中充满了期待,这里会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刘翰站在他身边,低声介绍着蓟城“主公,整座新城平面呈长方形,周长28公里,面积约50平方公里,接近汉魏洛阳都城面积的一半。城内道路规划整齐、经纬分明,南北中轴线上的大街宽度为十丈,其他主要街道宽度为八丈。” “由于大量使用水泥混凝土结构,蓟城新城坚固异常,城墙呈现一定角度倾斜,易守难攻,外城还建有瓮城、马面、城垛、角台、角楼、城楼等设施,城外有宽两丈,深约三丈的护城河环绕。” “臣敢说论规模之宏大、设施之完备、布局分布之规整,天下无出蓟城右者!” 马车逐渐驶进正门永定门,高大巍峨的城楼渐渐出现在卫朔眼前,穿过城门上了中心大街,只见两旁绿树成荫,商业店铺林立,房舍鳞次栉比,楼台相望。 卫朔对蓟城改造十分满意,基本上实现了当初他的设想,除了城防设施、街路、水道等城市基础设施、各司衙门、官员住宅区和文化区外,其余的所有区域基本上建成了商业区、作坊区,以此来带动蓟城经济发展。 卫朔一行所过之处,穿行的马车纷纷停下靠在路边,街两旁更是传出一阵阵的欢呼声,人们纷纷涌到街边,冲着车队不断的欢呼,以此来表达对卫朔的敬仰。 为了适应今后的发展,卫朔带着家人连同牧府、将军府两大机构从襄平迁至蓟城。 要说蓟城早就今非昔比,可真正吸引外界目光的却还是正在建设中的阐教道观。 当初为了节省建造道观资金,掌教寇遁之向众多信徒发出号召,数以万计的信徒响应号召从各地汇聚蓟城,为道观修建添砖加瓦。很多虔诚的信徒为了省钱就在附近扎个帐篷,吃着随身携带的干粮。 正是在各地信徒的帮助下,作为幽平两地最大的道观,蓟城道观才能在短短一年内初具规模,而聚集在道观附近的信徒已成为幽州最靓丽的一道风景线。 由于阐教教义、组织十分完善,再加上卫朔明里暗里的大力支持,使得阐教在幽平两州的传播几乎可以用突飞猛进来形容。 连各厢军府兵都开始在基层配置一、两名道士来协助军官管理士兵。在军队中设置道士,一方面因大多数士兵均是阐教信徒,需要道士提供精神支持;另一方面阐教道士皆擅长医术,可在展示为伤员提供医疗服务。 与此同时,蓟城的改造与扩建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水泥马路、下水道、商业区、住宅区等公共基础设施的修建已差不多接近收尾。 卫朔在蓟城的新家已建造完毕,规模比襄平卫府大了不少,其建筑费用均由卫府支付,没有动用公家一分钱。自卫朔推行公私分开制度后,他对这方面抓的极为严厉。 “夫君,前几日公主殿下来访!” “哦?是吗?公主有什么事吗?” “倒也没什么事,只是她辞去了教书先生一职。” 本来卫朔的注意力全在自家儿子身上,听到这儿才抬头看了一眼妻子,眉头皱了一下埋怨道:“公主这又是闹什么?!你怎么不劝劝她?不去教书她靠什么养活自己?” 裴颖儿委屈道:“公主是个有主见的人,哪里会听我的?再说这两年她让人跟着卫府经商也没少挣钱,养活自个儿不成问题。” “公主可说日后有什么打算?” “她想在蓟城办一家报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