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逐爱情的脚步_第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 (第1/4页)

    第二章

    留学生一个人只身在外,在生活或学业上难免会有问题,但也常因为是留学生,处在被当成外国人的异乡往往有困难也求助无门,原则上如果是关于学籍或居留当地的问题,台湾设在邦交国的大使馆或非邦交国的办事处都可以为留学生解决,但再怎么照顾也是有限,毕竟官方人员也有碍于政治环境、无法施力的困难。

    在美国吃过这种苦的留学生有鉴于此,联合在美国的台籍留学生,成立了留学生交流会,美东、美西各一个,由分散在各校的台籍留学生自选一名合适的代表,再从这些代表中推选正副会长及干部,其他没选上的则是成员,一方面是各干部网罗助手的对象,另一方面则须负责与自己所代表的学校里的台籍留学生保持联系,每一个俨然都是该校台籍留学生的领导者,制度仿自将总部迁到纽约的联合国。

    而尊崇自由风气的美国,对于留学生的自立方式除了认同,更是鼓励,所以在团体成立的申请上并不会太过刁难。

    不单是美国政府的鼓励,美国各大学也欣然接受如此自立形成的团体,对他们来说,这样的团体存在可以让他们精确掌握外籍学生的情况,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当这些留学生在学校里发生问题时,他们可以马上向在校的交流会代表提出,有一个明确的对象可找。

    而台湾的外交人员也因为留学生能自立,一方面可以提升国家形象,一方面可以让他们省下不少事,所以更乐意见到交流会的成立,也免费提供地方让交流会有明确固定的会址及开会办公场所。

    这一切的雏型得以顺利塑成,前数任的交流会所有成员功不可没,更将交流会推广到高中留学生群,让他们进入交流会先行观摩习惯。然创业维艰,守成当然也不简单,否则这一群堪称留学生菁英中的菁英们何必愁眉深锁,让开会气氛死沉到极点。

    “如果两地交流会能合而为一,许多制度可以合一,这样不但可以减少东西两地留学生之间的隔阂,也可以联系两地留学生的感情,否则东西各管各的事,就失去当初成立交流会的目的。”交流会的公关长黄美茜阐述自己对于美西交流会传真来的提议的看法。

    活动长杨凯则提出不同看法:“美东、美西的距离又不是像住在隔壁的邻居那么近,如果并成一个,借问一下,会址要设在哪里?如果设在这里,美西的人会同意吗?如果设在美西,那我们这边的学生会不会抱怨?还是为了公平,设在鸡不拉屎、鸟不生蛋、乌龟不靠岸的美中?”话还没说完,参与会议旁听的成员们私下爆出笑声。

    “你、你…这种细节我们可以等合并之后再来商讨,或许在其中一地设分部也是可行的办法。”黄美茜红脸瞪视老跟她对立的活动长。

    “那跟现在美东、美西交流会各自独立有什么不同?”杨凯坚持对立的作战位置,不遑多让。

    “你!你这个…”

    “美茜。”开口介入的是沉默多过于出声的副会长,就读哈佛大学经济系的于佑。“现在是开会中。”暗示她别在公事场所动气。

    执行长何然举手发言:“真要说,成立交流会的目的主要还是照顾我们台湾的留学生,在这个前提下,东西交流与否、合不合并,只要不妨碍这个宗旨,我没意见。”顺其自然的老庄行径一向是他的作风。

    总务长江水若举手跟进:“只要不影响美东留学生的福利,我跟何然一样没有意见。”

    两入说的话形同两张废票,让左右对立的战况僵持在原点。

    书记长田皓举手,简单说出一句话:“我赞成合并。”众所皆知,他对黄美茜情有独钟,会这么做不让人意外。

    于佑也要表明立场:“我不认同杨凯的意见,但我不同意合并。”

    “呿,我的意见是碍到你了。”杨凯嘀咕道。

    二比二,仍是僵局,于是,众人将目光集中在会议领导人,第十二任会长,也就是哥伦比亚大学选出的台湾留学生代表骆仲齐身上。

    他站起身,以淡然的口吻说出意见:“我能理解美西交流会会长提出让东西两地交流会合而为一的想法,也认同美茜的说法,但是考虑到临场应变、执行效率,以及对我们台湾留学生的注意程度,我认为并不适宜。”

    三比二,居于劣势的黄美茜不知为何激动地站起身,分别指向对立的三个人:“你、你、你!都是怕丢了现在的位子才不同意合并!没错,将来合并之后正副会长及干部只有一个,但这并不代表你们没有能力当选,你们只是没有自信,怕落选丢脸,尤其是你骆仲齐!哼,说的也是,会长的位子谁想让啊,又不是…”

    “美茜。”于佑低声唤了她的名,没有加以斥责,但也让黄美茜马上退了几分火气。“你刚才说的话已不属于公事范围。”

    “哼!”重重坐回位子,全场的目光仍然集中注视唯一一个站起身的骆仲齐,想看他作何反应。

    要是平常人,听见这种话一定会生气,尤其还是在公开场合被这样大声嘲讽,他们会长会怎么做?这是在场所有人一致的心声。

    乌黑的眸子划过与会成员一巡,骆仲齐勾起浅笑轻吐:“休息吃饭的时间到了,会议暂停。”

    “啊?”共同的错愕之后是一致看表的动作,果然十一点多,该吃饭了。

    一时间,凝重的气氛被骆仲齐简单一句话打散,成员三三两两鱼贯而出,各自觅食去,只剩干部们没有动静,目光依然胶着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