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进商业三国 (第3/3页)
之前,赵昱按照简雍的交代,特意让人锯短了一支桌腿,安排了这样的场景。 伊籍嘴唇哆嗦着,抚摸着书的封皮,说:“《易》学博大精深,岂能因为上面人的个人喜好如此糟蹋学问?” 赵昱端起了酒杯,轻轻地抿了一口美酒,说:“青州好杂学,农工商牧,格物,地理,化学皆有提倡,上独不好《易》,昔日,著名术士襄楷在其面前说谶语,被玄德公吊死在树上,公此去青州为官,切记,切记,不可妄谈玄学。” 赵昱放下了酒杯,继续说:“至于说《易》经博大精深嘛,此乃古人之语,事过境迁,甚至成了技术进步最大的障碍(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所说)。石器时代,古人见到斧子可以砍伐木头,就认为金克木,大火可以熔化金属,就是火克金,水可以熄灭火,就是水克火。可是,现在是什么时代了呢?蒸汽机时代,河流边的水磨既有木制,也有铁制,水加金生成的是什么?那动力在金木水火土中属于什么属性?以火烧水,在金属制成的蒸汽机里面,生成的动力是什么属性? 水克火,难道水不能生火吗?以水变为的冰制成的凸透镜,难道不能生火吗?以石器时代的蒙昧思想指导蒸汽机时代的技术,不是进步,而是绊脚石。 最重要的是,以《易》经理论研究出来的五德始终说,是动乱的源泉,所谓,秦属水德,汉以火德克之,此种邪说导致黄巾叛乱,所谓以土德取代火德,五德始终邪说实在是我大汉民族动乱之根源,玄德公乃大汉宗室,在青、冀、并、幽四州,谁若提及火德衰微,必将受到玄德公忌恨,伊史既入青州,此事不可不察。” 并州前线,刘备率大军,沿西河湖一路向北进军。 行军途中,田畴频频后顾,刘备忍无可忍,问:“子泰,你在担心后军吗?” 田畴点点头,答:“后军虽然军伍整齐,然其号令不一,一旦有事,我怕其拖累全军。” 田畴做事的精细一向被刘备欣赏,听到这话,刘备心有同感,翻身注视着后面的杂牌军。 青州军中的信号向来是最大的军事秘密,军号手、鼓号手由于体力消耗较少,超期服役的现象十分普遍,杂牌军中,退役的军号手、鼓号手没有几个,军令从队前传到队尾,耗费的时间不少,这支部队的统领,能将这支杂牌军带领得有模有样,实在是个人才。 徐庶插话道:“这很简单,正规军中,每个老军号手,鼓手都带有几个幼童学徒,派出几个老手,让那些幼童到后军锻炼去,如此一来,前后军的军号就统一了。” 田畴嗯了一声,接着说:“我大军十万,为了饮水方便,沿西河湖而走,主公,你看!”田畴马鞭一指东侧的西河湖岸:“那芦苇身高过人,草中群鸟惊飞,若匈奴埋伏一支人马在芦苇丛中,我军突然遇袭,前军、中军倒好说,后军岂不是要各自为战?” 刘备勒住了马,沉思着说:“我听说,荆州南方,苗疆之地,苗人喜欢烧荒,烧荒过后的土地肥沃,利于第二年耕作,不知道,这芦苇烧了之后会怎么样?” 徐庶立刻插话,打断了刘备的怂恿和暗示:“不妥,夏季,草原风向多变,雨水充足,草木葱茏,点火之后,风向控制不易,若是弄巧成拙,我军不是自陷绝地?” 刘备愤恨不止地挥舞着马鞭,指着岸边的芦苇丛说:“我恨不得,把这土地犁上三遍,每遍洒上盐土无数,让她今后千万年寸草不生。” 徐庶露出目不忍睹的神情,田畴低下头来,默然不语。 群鸭飞起,芦苇丛一阵细细哗哗的响声,典韦提着戟铖,抢步上前,大喝:“有警,戒备。” 芦苇分开,一个瘦小、满脸泥污的人形动物窜出了芦苇丛,身后跟着三个更瘦小皮包骨头的泥人,当先的那个泥团瞪着骷髅般的眼睛,笨拙地连声呼唤。 刘备侧耳倾听半晌,才听清那个癫狂般的泥团唤出的两个字…汉人。 刘备的眼泪差一点流下,手足无措地滚鞍下马,一迭声地大喊:“收弓,收箭,别吓着孩子。” 田畴一催马,拦在了刘备面前,说:“且慢,主公,虽然林深草密,可是此地是匈奴牧马的场所,每年有百万人次来往于此,若不出于匈奴默许,他们如何得以躲藏?” 典韦猛地窜起来,抡起了大斧,刘备一跳,凑近了典韦身边,一脚踹在了他的屁股上,踢倒了典韦。 “他在喊‘汉人’,那是我们的同胞,匈奴要冒充,会找几个口齿更伶俐的人,这是我们的同胞啊,即便他是匈奴的jianian细,匈奴已到了差遣妇孺上阵的地步,有何可畏?我十万大军收容这几个小孩,怕什么?” 田畴勒住马缰,歪着头,仔细打量了一下这四个泥猴,看着那癫狂跳跃的小孩,发出了一声叹息:“喉结都不大,是女人,主公,且等待一会,我去盘问一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