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十三章衣锦还乡 (第3/4页)
上。城的正中心位置,树立着中心大兵营…哪里,就是我的新家。 遗憾的是,由于城西左两乡的砖窑刚刚建立不久,烧出的砖石主要用于修建四方兵营。所以,城中心的房屋多数没有围墙、院落,为了节省木料砖石,很多房屋建成了类似20世纪民居的样子…一进门是间大客厅,厨房、卧室、书房围绕着客厅,分建在前后左右。 我的房子左右,是关羽张飞的房屋。隔着一条街道,街对面,沮授的房屋修建的和我门对门…近水楼台嘛。在沮授的房屋稍下角,是田丰、田畴简雍的居所。 目前,这些房屋基本上相似,我和别人房屋的唯一区别是,我的房间后面紧挨着一个大会议室。 等我走近我的居所时,简雍正站在我的屋门口迎接我。见到我,说不出别的话来,只是默默两行泪。在细细的打量了黄莺之后,他点点头,长掬一礼,踉踉跄跄的离开。 我伸出手,想挽留他,却又说不出挽留的话,那手停滞在空中,半晌无法缩回。 在管亥的引领下,我迈步走入了屋内,几个房间转了一下,抚摸着房内的家具,我心中恍然…这一定是出自高山他们的设计。在四面墙中分隔出多个房间的建筑手法,充分的利用了所有墙面,确实能省很多砖石。但以沮授他们的思维,还想不到这样高明的手段。 “多谢了,几位挚友,一别多年,你们还在默默关怀着我”我心中暗暗念叨着,领着黄莺走入了家门。 刚吃过晚饭,沮授就夹着账本来到我的房中。不等我们开始谈话,田畴、田丰、关羽张飞等已蜂拥而至,小小的客厅立即显得拥挤起来。 “到议事厅”田畴首先提议,张飞迈步就往旁边的会议室跑。不等我表达意见,客厅里只剩下我和简雍面面相嘘。 议事厅的布置是典型的出云城风格…一圈桌椅半月型的排列着,半月的豁口处,一个小台子上摆着一张座椅,那是专门的发言台。 这怪异的摆设让众位一愣,等我到达议事厅时,大家正不知所措的呆立在门口。倒是田畴打破了僵局,熟门熟路的找了个位子坐下。 “炳元”他接着吩咐道:“找几个出云卫兵,来给大家上水上茶,别找其他人,别人来了可能乱了手脚。” 管亥应声而去。 在大家的目视下,我随便找了个位子坐了下来,随手招呼诸位:“自己找位子坐” 见到我和田畴的示范,众人乱纷纷落坐。随后,侍卫们鱼贯进入半月型圆桌里圈,开始为众人上茶。 茶这个东西,是今年才在出云城流行起来的,大约在公元前200年左右,《尔雅》中就有“槚”字记载,槚就是苦荼(“荼”是古汉字,即今之“茶”)。而在东晋之后,常璩在《华阳国志》中多处谈及茶事,其中《华阳国志-巴志》中记述:“周武王伐纣,实得巴蜀之师,著乎尚书…丹、漆、茶、蜜…皆纳贡之”周武王伐纣是在公元前1066年(特洛伊时代之后150余年),这就是说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巴蜀一带已用土产茶叶作为贡品了。 不过,在东汉,饮茶只是只是少数贵族的习惯,民间并不流行。长沙马王堆西汉墓中,陪葬的金银珠宝堆中就有一个茶筒。可见,当时茶还是等同于金银珠宝的奢侈品。等到了隋朝,隋文帝患病,遇俗人告以烹茗草服之,果然见效。于是人们竞相采之,茶逐渐由药用演变成社交饮料…但主要还是在社会的上层。 出云城饮茶的习惯,是高山带来的。当时,三韩地带也有献茶礼节,例如,婚前“封茶”、到婆家举行“先荣茶礼”、祖先追悼祭礼、春节和中秋节祭祀茶礼等。自从高山泡上了韩国公主,当然也要学习韩国礼仪,顺便,也就把饮茶的习惯带入了出云城。田畴今年回了几次出云,也开始泡茶了。 虽然,现在最好的茶叶出自荆州、益州(东汉的《僮约》已有“烹茶尽具”“武阳买茶”的记载,这表明荆州、益州一带已有茶叶作为商品出现,这是中国茶叶进行商贸的最早记载),但我们现在和这两州的商路未通,好茶运不到青州,只好饮用三韩的茶饮了。好在,这人参茶味道也不错。 在茶香飘忽中,我首先开口:“子正,太监们安置好了吗?” 沮授低着头,深深的嗅着茶香,瓮声瓮气的回答:“安置妥了。” 田畴呼噜呼噜的喝着热茶,询问:“主公,皇上要你去出云传旨,不去恐怕不行吧。” 我摸着下巴,沉思着:“嗯,马上就是8月了,8月15是出云的农牧节。好,我就带上新婚夫人前往出云一行。不过,我曾有誓言,若刘使君(刘虞)与公孙伯圭仍在相斗,我决不入出云城。所以,我决定此次出云之行,我的船就停在外海,由夫人代我入出云城,参加农牧节。子泰,等会你去准备一下船只。” 田畴立刻积极的说:“主公,可要我陪你一行?” 我摇了摇头:“不行,子泰,这次出云之行恐怕你去不了了。皇上任我为下密丞,下密这地方很重要,我们不能放弃。你去,为我安定下密,把下密的政府体制建立起来。今后,下密对我们有大用。还有,你既为胶东相,胶东国的官员,政体也需要重建。再有,子正虽为东莱太守,但我们现在尚需子正统筹大局,他的东莱郡,你也一并整治好。 青州六郡,我本想治理好乐安、北海、东莱三郡,以这三郡为基础,治理好整个青州,但现在看来,北海郡要属于别人了。所以,东莱、胶东两郡,我们必须牢牢控制住。这个大任,只有交给子泰你了。还望你不负这重托。” 沮授在旁插话说:“诰命已下,北海郡太守是孔融。” 田丰在旁感慨道:“孔融,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