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章辽西立城 (第3/4页)
母亲的承诺。 当我回到我们的营地后,已经是八月中了,寻造铁矿石的高山,在我离开不久,就运回了第一批铁矿石,一个月的功夫,一个小型的转炉已经盖起来,我回来的时候,刚好第四批钢出炉。 “此地归属我们了”我宣布:“公孙世家已同意让我们在此立城,我们马上要给我们的城市起个名字,你们是第一批居民,有权给自己的城市命名。各人可以想个名字报上来,最后的城名由大家公议,获得最多赞成票的名字,就是我们的城名,想出这个最终城名的人,在这个城中终身免税。” 我与三名同伴立即把人分组,由我们的学生担任首领,借着这次起名的功夫,第一个城邦制共和体制建立起来,我为终身城主,周毅高山尹东成为终身元老,而后在郑浑的坚决要求下,他也成了终身元老。平民中,选出四名元老,与终身元老共同组成元老院,平民元老每两年选举一次,选出士兵代表(管亥)、工匠代表、农夫代表、商人代表(暂缺)。城主只有在外交与军事上有全权,无权单独做任何内政决定,内政事宜均由元老院做出决定,由城主实行。 这个城邦制共和制虽然简陋,但我想真正的共和体制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会在发展中慢慢完善的。 安排完这些事宜,我们四个伙伴回到了城中的会议室,具体事宜由热心的郑浑指挥吧,热衷于官场的他会找到一种适合现在的政体。当然,元老的身份,使他又不至于偏离我们的体制太远。这正好与我们想建立共和制,又不想太惊世骇俗的愿望符合。而我们几个伙伴,此时有必要关起门来商量一下今后的计划。 “橡胶,我需要橡胶,没有橡胶的密封作用,管道、锅炉,蒸汽机都是笑话,就是建出了蒸汽机,密封不好它功率也不大。我需要迅速沟通渤泥国(菲律宾、印尼)的商路,采购大量橡胶。”高山一坐下就喊。 我们三个迅速的看了看门外,有管亥把守。这个老实人虽然头脑不行,但搞不懂这些新词的他但从不询问也不外传。 回过头来我们继续商议,利用我们现在产出的玻璃品,可以组成商队贩卖,采购回大量的粮食,再招聘造船工匠造大船。第一步我们想航行到韩国,哪儿离我们路程最近,韩国的稻米种植业发达,我们现在粮食储备不多了,必须尽快购买粮食熬过这个冬天。 至于下一步,我们打算航行到日本采购粮食,积累航海经验。争取在明年开春,大船出发去渤泥采购橡胶,这样在明年冬季,我们就可以拥有蒸汽机了。 还有就是,我们需要大量的农夫,明年开春时,我们需要播种,而我们的农夫数量远远不够。同时,生产工艺提高后,产量上来,我们的工匠人手也大大不够,必须在开春前招聘大量流民,这一招聘工作还要不引起朝廷的注意。 这里土地肥沃,却人烟稀少,说明这里的冬天肯定难熬,另外异族sao扰也肯定很频繁,我们决定,立即停下所有工作,在冬天来临之前加强我们的防御,防止异族来袭。 我们需要派出所有的兵士,迅速建好我们的城墙。至于那400名农夫,就抓紧建造我们的住房。东北人用的火炕有借鉴意义。我们决定建一批排式砖房,每排12间(刚好驻两部士卒),每房炕上住五人(刚好一伍),派头房间住两个部长(后来部长改称为排长,五伍士兵组成的部改称为排,五排士兵组成的曲改称为营,源出于此。),排尾是值班房,由士兵轮值为大家烧炕。 同时,我们还要贮备大量的煤,冬天不便室外工作,需要储存煤。而我们大量的活动,必须改在室内,就由尹东负责继续教授学生,周毅负责制造防御器械。而我与高山必须立即坐船出发,高山带王志与300士卒去韩国做生意,把我们的货物兑换成粮草,而我需要迅速去济南找孔相国。一方面答谢他派兵护送我的情谊,希望他同意把这些兵士转入我的门下,另一方面在他的支持下,可以招聘大量流民。这样,等到明年开春我们就可有大把的农民耕种。如果再把我们从神农架采集的优良标本播种下去,多年后,我们的收成想不好都难。 就在我们没事偷着乐时,门外响起了争执声。管亥翁声翁气地说:“主公吩咐不得进入,谁也别进。” 郑浑那不知趣的声音立刻响了起来:“我为此城元老,我也不得进吗?” 管亥还是翁声翁气地说:“主公吩咐不得进入,谁也别进。” 我们相视苦笑,这个郑浑,你以为你是谁? 身为城主总得装模作样一番,我咳嗽一声,高声喊到:“外面为何喧哗?” 管亥返身进来通报:“郑浑求见” “让他进来” 我们端正了身体,等他进来,士族的礼节可真烦啊,需要跪坐在席上,这让我们很不习惯。刚才讨论时我们几个都趴着、斜躺着。这时我们都很难受。 郑浑进来,兴奋的脸都红了“主公,诸事已定,速上报朝廷以求封赏” 这家伙求官求到脑子出水,才当上屁大的官就要求朝廷确认,我会把我的事业交给朝廷那些狗官管理,那重税不把我的发展能力压垮,也要被狗官霸去财产。 我冷冷地说:“你认为朝廷派的官,会比我们自己选的官好?再说,此地是公孙世家借给我们安置流民,我们申报朝廷,置公孙世家于何处?此地盗贼异族横行,我低调行事,还唯恐引起盗贼的注意,你申报朝廷,朝廷旨意下来之时,这里片瓦都不会存了。” 郑浑立刻清醒了许多,这年头朝廷任命官员,都是由郡太守举荐,这叫举孝廉制度,朝廷若有旨意下来,我一个士人身份或许能在官员分配上,分上一杯羹,他一个匠人,肯定就要失去现在的地位了。 “对对对,我等此刻必不可通报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