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三章玥的表白独一无二 (第5/5页)
他的婚事来。 这一切的转变看似有些突然,然而却又似乎理所当然。因为凤倾玥没有半点惊讶,反而很从容优异的一一回答国师的问题。秋明玉有一种错觉,似乎凤倾玥是要借这个机会向她表明心迹。似乎,从今以后,他与她之间真的只是擦肩而过的陌路人。 他眼底那一丝柔情隐藏的,是一种决绝,甚至…绝望。 她心颤了颤。 绝望?为何绝望?仅仅只是因为曾经错过如今爱而不得所以心如死灰? 不,这应该在很久以前他就明白了。他眼中的绝望,并不单单如此。 她抿唇,脑海中涌现许多旧事,那些朦胧之中听到的断断续续的对话,那些斑斑驳驳的血迹… “原来如此。” 国师叹息一声“原来世子是伤情所至。” 凤倾玥只是笑笑,并不反驳。他低着头,看着空空的酒杯。他不抬头,是因为害怕看见她望过来的目光,也害怕他期冀的抬头看到她的目光落在另一个人身上。如此矛盾又如此挣扎,如同在他生命里挣扎的斑驳血痕。那些看不见的黑暗里,那些荣光背后的牺牲和孤独。 是的,他在逃避。 一生清明一生理智一生清醒一生冷静的他,面对任何刀锋剑雨阴谋诡计以及那些不能言诉的灰暗下nongnong的血腥仇恨都不曾退缩皱眉的他。却在此时,害怕面对自己心爱的女子。 不可谓不是一个天大的笑话。 然而事实就是如此。 他一生不惧任何风雨,却独独害怕她眼中没有自己的影子。他宁可抬头的时候只能看见她的背影,他宁愿在她转身的瞬间抬头捕捉那一瞬的芬芳盎然。然后,将那一缕芬香一寸寸留存心底,刻入骨髓之中。也不愿在怀着满腔热情,抬头时却看见她冰冷漠然的目光。那会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刺碎他的心脏。 疼痛,无法呼吸的疼痛,他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承受。 所以,他只能逃避。 然后在逃避中自欺欺人。 曾经,她的眼眸中也倒映过自己的影子。虽然,很短很短,然而足够他铭记一生。 国师又笑了笑“世子痴情痴性,那女子也算荣幸。” 荣幸吗?凤倾玥在心里问自己,这一刻他很想抬头看对面那女子是何反应?他知道,凭她的聪慧,自然听得出他口中之人是她。到得此时,他已经顾及不到阿璃听到这番话后会如何,也顾不得去关注身边那些异样的目光。他只知道,此生已然错过太多。哪怕是最后一刻,就让他任性一次吧。过了今天,他还是那个人前笑若春风却又无人入得他眼的王府世子。 从此这跌宕人生,这繁华人世,就真的只剩下他一个人孤独徘徊。再微笑的去面对,那些永远无法改变的黑暗结局。 当初既然那般选择,就注定会失去很多。那些本不应该加注在他身上却也无法推卸的责任和使命,那些流光的年月,那些原本应该有却被他因成全而自私放弃的生命救赎。 罢了,这一生,就这样吧。 他微微闭眼,面上笑意如水。 国师又忽而话音一转,这次带上了几分认真。 “本座曾听闻世子与贵国馨怡公主青梅竹马,曾经还因馨怡公主伤情十年,未曾踏出王府?后来好不容易馨怡公主回京了,却不想阴差阳错,佳人另嫁他人。却不想世子如此情深意重,至今念念不忘。” 她此言落下,大殿中的人俱是一愣。这才想起来以前凤倾玥和郑馨怡之间的传闻,又想起孝仁帝之前为洛王进京举办的宫宴上,太后曾有意给凤倾玥和郑馨怡赐婚。却不想凤倾玥因大皇子之故而婉拒,后来郑馨怡又不守妇道和荣亲王长子凤倾翔私通。 当然,这件事虽然被太后下了禁令不许传出去。但是皇宫中哪有什么秘密可言?而且那天晚上那么多人,这等大事,早就私下里传开了。不过碍于皇家颜面,无人敢挑衅而已。 为了遮掩丑事,太后将郑馨怡赐婚于凤倾翔,却不想还未大婚就身死。原本以为如此水性杨花的女子,凤倾玥纵然心有所恋,如今也该淡忘了才是。是以刚才他说起‘独一无二’的时候,竟然没有人想到郑馨怡身上。 此刻听国师所言,莫非凤倾玥还对郑馨怡念念不忘? 凤倾玥也似乎怔了一下,秋明月以为他会默认,却不想他温雅而又坚定道:“国师误会了。馨怡公主乃是六皇叔长媳,兄弟妻不可戏的道理,晚辈还是懂得的。” 呼—— 多少闺秀都轻轻吐出一口气。 “哦,是吗?”国师也象征性的意外了一下,而后又笑意盈盈道:“原来是本座误会了,世子莫怪。” 她举杯,对着凤倾玥遥遥一敬,而后话音一转,多了几分认真。 “世子痛失所爱,心中伤怀无可厚非。然而家族延续,子嗣传承,乃尔辈之责,世子可别沉浸过往伤痛而忘却此身。” 孝仁帝忽然眯了眯眼,眼底乍现一道冷光。他巴不得镇南王从此绝后才好,为此不惜算计多年。这个西戎国师倒好,先是纵容自家公主口出妄言,如今更是干涉到大昭一个亲王世子的婚事。这西戎的国师,管得也太宽了些。 不能这么下去,凭他多年帝王生涯历经多少刀锋剑雨多少厮杀沉淀出精湛的目光,也看不透这个国师。所以,不能让她掌控了先机。 刚准备开口,却不防身边一直静默的皇后淡淡笑了笑。 “国师说的是,只是年轻人嘛,少年轻狂为情所苦很正常。本宫这个侄儿什么都好,就是一根筋,一旦认定了,九头牛都拉不回来。jiejie和姐夫虽然心焦,却也无可奈何,只得由着他去。说不定过个一年半载,他自己就想通了呢?” 她笑意温婉,语气也带着笑意,对上国师的眼睛也并没有任何的畏惧或者逃避,一国之母的威仪和高贵体现得淋漓尽致。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固然可靠,但婚姻之事,若能两情相悦,如璃儿和明月那般,岂非更加皆大欢喜?听国师方才之言,也是性情之人。毕竟,谁都有年轻的时候。” 她说到此,眼神里慢慢的浸润了一丝感慨。 “国师大才,想必也是懂得这‘情’之一字的。不可求,便不可得。求,也不一定得。国师认为,本宫说得对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