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傲天下全书完 (第1/6页)
第十八章 傲天下(全书完) 重阳时节,皇上一身便服的与樊仁沿西山枫林道边聊边前进,沿途遍地皆枫,红得出火,红得令人赞叹。 如今,殿下已经每天治理朝事。 皇上乐得出来赏景啦! 不久,他们来到一家庄院前,立见侍卫行礼启门。 二人一入座,下人便呈上蔘茗。 皇上便招呼樊仁品茗。 不久,皇上含笑道:“此次随侍出巡,感触不少吧?” “是的!各地荣兆已现,一喜!皇上日益和顺,二喜!诸吏敬业,百姓勤奋,三喜!睹此二喜,人生大乐也!” “呵呵!朕之和顺如此重要?” “是的!皇上乃兆民父母,天下安危所系,皇上一和顺,对龙体大益,对决策大助,此乃朝旺之喜兆!” “呵呵!哄翻朕矣!” “草民虽略有夸张,却皆是实情!” “很好!朕已派人至隆中山安排定居之事,朕可以逍遥山林矣!” “皇上以前没有此种意念?” “没有!自幼即耳闻之行刺及乱民,使朕未想过出游。” “皇上上回为何赴隆中山?” “事已过,朕可以详述矣!” 皇上便道出隆中山现宝气之事。 樊仁点头道:“皇上可知草民在半年前已知皇上欲赴隆中山?” 皇上怔道:“当真?” “是的!民间已私传甚久矣!” 皇上立即沉容不语。 良久之后,皇上道:“难怪朕会遇刺!” “皇上莫非事前严守此事?” “是的!除部份皇族及参与此事之七吏外,即使童卿也在启程前三天始知此事,朕研判有内jianian!” 樊仁不便多语啦! 皇上道:“朕研判问题出在于彼七吏,朕会密查此事!” 樊仁道:“彼七吏未欺君,因为,草民已先自武侯祠后获剑。” “剑?” “是的!九阴剑!” 樊仁便叙此剑之来历及引起之杀劫。 皇上点头道:“壮士果真是积善获福之人。” “谢谢!彼七吏若无他意,请皇上恕罪!” 皇上道:“朕明白!朕研判其中有人勾结割喉岛,朕要查明此事,俾防范彼等再衍生事端!” 樊仁便点头不语。 经此一来,半个多时辰之后,他们便离去。 他们一返宫,皇上果真密谕童统领。 樊仁不由更决定隐居之念。 当天晚上,突然风雨大作,樊仁一起身便到窗旁沉思。 此时的黄河两岸早已下大半天的雨。 滚滚黄水更是奔腾般疾流著。 方知府更是冒雨巡视河堤。 翌日下午,雨势稍歇,不过,山上汇集下来的水却使黄河的水位疾升,方知府立即下令防洪。 锣声便在大街小巷响著。 白衣堂、丐帮及少林弟子总动员啦! 城民亦投力护堤工作。 入夜之后,雨势终歇,不过,水位仍然上升著。 黄河两岸便由三百余万人持续堆土包固堤。 翌日天亮,水位已下降三分之一! 欢呼雷动! 方知府欣慰啦! 他急忙返衙呈奏此警及谢皇恩。 皇上获讯之后,连道:“好险!” 樊仁道:“全仗皇上英明果断即刻动工之效!” “呵呵!壮士暗助二千余万两黄金,更功不可没。” 樊仁不由一阵脸红。 “呵呵!壮士暗助各地全落入童卿之眼矣!” “皇恩浩瀚,草民时思报答!” “很好!走!” 樊仁怔了一下,立即跟去。 不久,他们一入御书房,立见二吏低头下跪,童统领便行礼道:“启奏皇上!海、吴二员已从实招供!” 皇上一入座,便翻阅桌上之文件。 不久,皇上一合卷,便沉声道:“汝二人为何如此做?” 海员叩头道:“罪臣愚昧妄遵先父遗示!” 另一更道:“罪臣不该贪金!” “汝二人可知福王爷诸人已全部自尽!” 二吏便连莲叩头请罪、求饶! 不久,皇上道:“即刻率亲人离宫吧!” “叩谢皇恩!” 二吏立即叩头离去。 皇上吁口气,向樊仁道:“他们托壮士之福矣!” “谢谢皇上!一念积德矣!” “呵呵!黄河子民该谢壮士!” “不敢!皇上是他们的大恩人!” “呵呵!走!瞧瞧宝物吧!” “遵命!” 二人便一起离去。 不久,他们已经步入琳琅满目,珠光宝气的宝库内,皇上愉快的把玩及介绍沿途之宝物。 良久之后,樊仁乍见架上中央只有空著一处,只剩一块刻著“欢喜禅”之玉牌,他不由忖道:“会是诸葛阳所取之铜铸品吗?” 皇上见状,立即道:“它是朕皇兄离宫所携之唯一宝物,据说它来自天竺,有神秘的效能!” 樊仁问道:“皇上见过它?” “见过!它是一具由铜铸之男女合欢艺品!” 樊仁立即又问道:“男女方膀间之物皆凸显吧?” “是的!壮士瞧过它?” “它目前在寒舍中!” “啊?怎会如此?” 樊仁便道出获得它之经过。 皇上肃容道:“它来自宜昌财神帮中?” “是的!该帮以赌场及妓院两种行业敛财壮大,那批刺客会不会因赌输了,而变卖它呢?” “不可能!皇兄甚爱它!” “会不会为拉拢那批刺客而予以让售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