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26挣1851之远东风云锁链的 (第4/4页)
上帝”挽救了这只队伍,也建立了杨秀清此刻的地位。 但“朕乃上帝”是武器,不是真理,武器没有善恶之分。 不仅要挽救自己的梦想,也要挽救自己; 同萧朝贵那乡巴佬竞争、建立全军信心,都需要这个武器,而且有点疯病或者说社交恐惧症地洪秀全撑不起这只信仰之旅。慢慢的杨秀清确实成了太平军的上帝。他就是董事长。 名义上的老大是先驱者和开创者,但现在除了美女。谁都不见,在深闺里怎能击溃敌军? 上帝没有给派来13万人的天使军团! 只派来了杨秀清! 杨秀清在天京大捷后,开始频繁进入天王府,他要拿到属于自己的东西。 那是他应得的。 上帝屡屡显现,当然说得都是杨秀清认为正确的事情; 上帝斥责洪秀全暴戾,虐待女官事小,但关心到军心; 上帝斥责洪秀全奢侈,柜子里的皇帝职业装都排成排了,他还在继续让馆织造新龙袍,一件奢侈地龙袍值多少门火炮? 上帝斥责洪秀全任人唯亲,他那些亲戚连战场都没上过,却想当王爷?让流血的东王部将们怎么想? 上帝甚至鄙视洪秀全四岁的太子,说他暴虐,三岁看大嘛,在雨里发疯乱跑的人只能是个暴君; 上帝让洪秀全不要攻击儒家,对于没有西洋体系入内的太平天国,儒家是他们唯一能找到统治拐杖; 上帝很公平,上帝让洪秀全把杨秀清从九千岁提拔到万岁,并让杨秀清的儿子继承这个称号----万岁!世袭罔替! 但就像任何侠客都会遇到**大盗一样,杨秀清也遇到了一批jianian人。 作为一个聪明的目不识丁的老农民,这批jianian人自然就是地主阶级:以韦昌辉和秦日纲为首的jianian人; 几个王,一开始就互相不对眼,洪秀全是个疯子,杨秀清和萧朝贵是赤贫,韦昌辉和石达开是识字地富豪地主,唯一可能弥合地洪秀全fan冯云山还早死,当然他死了也不是坏事,他一样动不动上身。 上不了台面的萧朝贵被干掉后,杨秀清一人独斗洪秀全、韦昌辉、秦日纲,而且压制得对方抬不起头来,这是多大地能力? 石达开也是亲洪秀全的。但对于杨秀清而言,这更像一个竞争对手,就像韩信与刘邦的关系一样。 韦昌辉太恶心了。 杨秀清上帝附身,让洪秀全节俭,停止增加柜子里的职业装了----你***一个宅男,你天天添衣服见谁啊? 但韦昌辉却去说:“我的王啊。造吧,多件衣服又不差钱!” 这裸地拆杨秀清企业墙角的行为逼得杨秀清再次上帝附体,差点弄死韦昌辉,当然那次上帝表现的太过火了,杨秀清事后不得不又扮演凡人去像洪秀全解释:“哥哥,我想上帝的意思是让我们简朴一点,龙袍什么时候造不行啊?” 不过杨秀清弄死地主阶级的心却是更加坚定,韦昌辉这个地主根本被他看不起,被他玩的像孙子一样。 这次天京大胜。杨秀清下了决心一定要解决掉自己总经理朝董事长过渡地问题:他一票抵得上董事会一万票,只要把地主阶级赶走就行。 这不,韦昌辉、秦日纲、韩信石达开全被他派出城外打仗了。城里就剩他和洪秀全一对一了,投票谁怕谁? 拿菜刀的怕宅男啊? 杨秀清的打算是这些地主回来,发现他已经正儿八经的成了太平天国的万岁了,洪秀全就***研究圣经当小明王去好了。 这不,海宋新使节巴巴的带来了赵阔的叮嘱:您要保证自己的安全啊,身边不能离开大量士兵,我愿意您成为王。 “赵子微啊,呵呵,这个闷騒地毒蛇啊。”听到这谏言。杨秀清一乐:赵阔给他的印象就是毒蛇,在太平军里的时候,一声不吭,要干嘛干嘛,屁话不说,好像个吃货,但一旦离了太平军得势后,马上反叛! 这种人够狠,但却不放在杨秀清眼里。 他综合各种情报。已经判断出这个闷騒地家伙根本就胸无大志,第一他斗不过洋人,洋人说他要和满清和平,他马上签约,杨秀清倒不认为赵阔想和满清和平,而是他软弱;第二,容易满足,洋人让他去打安南,马上扔了造反大业。颠颠的跑去打安南了; 虽然赵阔练得兵很厉害。不容小视,但这个皇帝有点傻。你统一天下打服安南不更好吗?反正那些小国小邦从来没有敢打过天朝。 如果是消灭满清统一全国后才打,那是皇冠上插珠花,锦上添花,四夷臣服嘛;但你***还造反呢,去打安南什么意思?完全是穿着裤衩头裸奔上插珠花啊,你傻逼啊! 对赵阔的性格,杨秀清已经拟定了对海宋的战略:合作共同对付满清,等他拿下北方占领中华大部的时候,马上反戈一击,吞并海宋;就像朱元璋改变战略,不先统一南方,而是先灭元再灭傻张献诚,一样手到擒来。 正因为这个战略,杨秀清对海宋使节越来越好,他要麻痹赵阔,给他以为太平天国真承认他一样。 赵阔连续派使节来巴结他,也完全可以理解:一个不理解帝王之术的废物,看到太平天国厉害就想通过称臣获得割据的权力。 孙权奉曹cao为王,能阻止曹cao攻打他吗?李煜奉赵匡胤为主,能避免自己作诗:“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吗?李世民、朱元璋哪个没容忍过割据实力?那是因为时机不到,时机一到,马上煮熟了你! 看到赵阔如此傻逼,杨秀清对他很欣慰,对使节也越发的好了起来,他对海宋使节秦麻子笑道:“归语尔王:现在还不要称朕为万岁,等过两天天王诏书下了再说。” 几天后地黎明时分,住在东王府附近的使节馆的秦麻子和郑阿宝,被街上一阵阵的锣声惊醒,秦麻子知道这不是天王下诏就是东王下诏了,还负有探子使命的他自然不能像郑阿宝一样继续呼呼大睡,他穿着小衣爬起来,凑到窗口,看着还黑漆漆的街道,想听听这诏书说什么,只听这诏书罕见的简洁,只有一句话: “东王诏谕:放亮烧朕城了矣!” 本书书评区十分牛叉,牛叉到差点被封,不看是你们的损失! qq11695237一一六九五二三七-阿司匹林贡献,多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