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_第八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节 (第3/3页)

患被证明是无知百姓的杞人忧天,洛阳宫里的武后弄权于乾坤之上,清醒而果断,华丽而典雅,这一年武后似有天赐的箭镞射落了那颗凶兆之星,充分显示了她的非凡的补天之力。这一年夏季突厥军队大肆入侵北方边境,当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的精兵悍将在北方战场浴血奋战时,高宗的灵柩也从洛阳的殡宫移往长安,数千名兵士们顶着炎炎烈日护卫着那具沉重的灵柩,步行在洛阳通往长安的黄土路上。这一年夏季影子皇帝睿宗仍然在早晨驱车前往母后膝下请安,而五十七岁的太后武照在洛阳宫手持紫檀木球,眼观八路耳听四方,她知道程务挺的军队会击败突厥的侵犯,高宗的灵柩也会安然入葬于乾陵的玄宫,武后在宫女们扇出的纨扇香风下闭目养神,她的脑海里出现一片美丽奇妙的金黄色,那是她想像中的皇旗旌幡的颜色,那也是她想像中世界改变后的颜色。洛阳宫里的太后武照总是不满于现有的事物,甚至包括它们的颜色、名字、称谓,她想改变的事物总是难以统计分类的,武后身边书香袭人的近侍上宫婉儿也因此得以舒展诗才文思,享誉朝廷内外,这当然是旁枝末节的故事了。九月六日武后下令将文明年号改为光宅,所有皇旗全部改成金黄色,东都洛阳改称神都,洛阳宫改称太初宫,更加使人如坠云雾的是朝廷衙门及官职的名称,一齐被武后更换一新,更换后的名称竟然都是优美的充满诗情画意的,人们都觉得新鲜雅致,更有好事的文人去皇城前抄写了那张诏告:中书省凤阁门下省鸾台尚书省文昌台吏部天官户部地官礼部春官兵部夏官刑部秋官工部冬官中书令内史侍中纳言左仆射文昌左相

    右仆射文昌右相太后武照一再向中书令裴炎解释她作出诸项改弦易帜决定的原因,我不喜欢那种赭红色,我也讨厌户部刑部这些死板乏味的名称,武后说,把它们改成我喜欢的颜色,我喜欢的名称,你不会认为我是在炫耀文采吧?

    不,太后饱读诗书文采斐然,又何须借皇旗之色炫耀呢?你不会认为我是忽发异想吧?

    即使是太后的忽发异想,也无妨朝政社稷的大局,这只是区区小事。那么你是不是认为我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想借改皇旗之色以图他志呢?不,裴炎斟词酌句道,微臣不敢作此猜断,太后辅助朝政功德无量,宫内宫外一片盛誉,如果有人对太后之志妄有非议,或许只是意指太后包揽政事不利于今上日后的树碑立传吧。今上?武后莞尔一笑,她说,旭轮只是个温厚软弱的孩子而已,我若放弃辅政之权,恰恰遂了乱臣贼子的心愿。裴炎看见武后的狭长而明亮的眼睛闪烁着一片奇怪的金黄色,那是这个妇人一生酷爱的颜色,那也是刺眼的令人眩晕的颜色,裴炎当时的感觉更为奇怪,他似乎看见武后的一双眼睛里生长出两面美丽的皇旗,那是她的旗帜,也是大唐皇宫中触目皆是的旗帜,这个妇人已经改变的人事不计其数,譬如他自己,她使他从侍中之职一跃而为权倾朝野的中书令,如今她将他的官职易名为内史,我现在是内史裴炎了,裴炎出宫的时候对侍卫们说,你们知道什么是内史吗?内史就是内宫使者太后之臣,可是天知道内史会不会再成外史,外史又会不会一变而为阶下苦囚呢?

    裴炎对于他一帆风顺的仕途时有忧患,对于武后的效忠和源于义理的良知也像一对冤家精灵在他心中撕打喧闹,裴炎常常夜不成寐,人就瘦如风中老树。有一天裴炎在家中醉酒一哭,他用鞋掌扇打自己的耳光说,裴炎,你是一条狗,做谁的狗不行,为什么非要做一个老妇人的狗?裴炎的夫人朱氏急步趋前捂住他的嘴,裴炎说,不要来捂我的嘴,我就是烂醉如泥不敢说的话还是不敢说。仕途沉浮全凭三寸之舌,杀身之祸却也是祸从口出,难道我裴炎不懂个中奥妙吗?裴炎突然悲从中来,可是说与不说还不是一个结局吗?裴炎呜咽着说,我知道我这个内史快要遭祸了,我知道那个妇人就要把我弃置路野另觅敲锣开道的人了。

    这年七月内史裴炎看着武后的侄子武承嗣从礼部尚书升为太常卿,挤入宰相的行列,从前为裴炎所不屑的纨绔子弟如今与他平起平坐,在朝殿之上共议国政。裴炎有如骨鲠在喉。两个月后武承嗣上奏请求建立武氏七庙以追尊武氏祖宗,裴炎忍不住当场发出冷笑之声,但是金銮殿上的武后对侄儿的奏请却掩不住赞赏之色,裴炎听见武后慨然应允的声音,血便往头顶冲去,脚步就不顾一切地趋近了武后。裴炎说,太后身为大唐国母,理应唯天下之任为己任,如今国库空缺,动用人财物力修建武氏宗庙似有种种不妥之弊,请太后借鉴汉朝吕后前车之辙三思而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