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飞机_打飞机本二站时的其他飞机资料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打飞机本二站时的其他飞机资料 (第4/6页)

役期间很少有用炸弹命中敌舰的战例,主要战果恐怕都是靠自杀攻击取得,彗星作为自杀攻击机是很有威力的,通常携带炸弹从6000米高度进入,在这个高度美军飞机拦截高速飞行的日机比较困难,然后对准目标进行俯冲撞击,彗星携带的炸弹比0战带的要大,撞中目标以后破坏效果要比0战撞击造成的损害更大

    部分彗星在战争后期改装了气冷发动机,航母降落安全性能得到了改善,不过这种修改出现的太晚了,那时日军已经没有什么航母了,所以没改几架。彗星除了俯冲轰炸型以外,彗星也有岸基夜间截击型,数量也不大

    飞机资料(舰上爆击机彗星12型)

    翼面积

    23.60m2

    自重

    2,440kg

    最大重量

    3,650kg

    最大航速

    580km/h(高度5,250m)

    续航距离

    1,463~3,604km

    上升限度

    10,700m

    螺旋桨

    3叶定速变矩螺旋桨

    发动机

    标称1340马力爱知32型倒立V型液冷12缸发动机-1

    乘员

    2名

    武装

    7。7MM机枪-3航空炸弹500kg-1,30kg-2

    总生产数

    2157架(含改装气冷发动机的彗星)

    主要型号

    11型(D4Y1):安装21型(标称1010马力)发动机的初期型

    12型(D4Y2):安装32型(标称1340马力)发动机,风挡形状与瞄准器做了改变

    12甲型(D4Y2A):后部旋回机枪更换为13MM机枪

    12戌型(D4Y2-S):安装20MM倾斜机炮的夜间战斗机型试验机

    21型(D4Y1改):11型机体做了可以配合弹射器使用的修改,航空母舰用舰载机型

    22型(D4Y2改):12型机体做了可以配合弹射器使用的修改,航空母舰用舰载机型

    22甲型(D4Y2A改):12甲型机体做了可以配合弹射器使用的修改,航空母舰用舰载机型

    96式攻击机

    日本海军1930年代中期研制的远距离岸基轰炸机,1930年代日本海军策划日后对英美开战的构想,日本海军认为,海军必需有一种远距离的岸基大型轰炸机,在开战时可以直飞敌人后方纵深重要基地,利用鱼雷与炸弹攻击对方舰艇,港口,工厂,机场等重要设施,力争在双方主力决战之前就大幅度削弱敌人的实力,使自己的主力舰队可以在决战中,顺利的击败已经被严重削弱的敌人

    于是在1934年日本海军提出了9试中型陆上攻击机开发任务书,要求该机能够用炸弹与鱼雷轰炸1500公里以外的陆上与海上目标,并且具有当时战斗机的飞行速度。在当时看来这似乎是很难做到的,因为当时的日本航空工业还比较落后,日军的航空武器大多数都是由外国公司设计,发动机多数靠进口或仿制,而且国外发达国家也没有研制过这样性能的轰炸机,当时的战斗机与轰炸机多数都还是些双翼飞机,航程一般不过1000公里,这样高的性能指标对日本的航空制造工业与设计能力水平都是个考验

    不过日本三菱公司居然顺利的完成了该机的设计任务,当时三菱公司研制成功了新型大功率航空发动机,所以设计9试中型陆上攻击机就有了一定的可行性,为了提高飞行速度,三菱公司果断的放弃了双翼机设计,使用了单翼设计,并且采用了可收放起落架减小飞行阻力,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可收放起落架的单翼飞机之一,机身则为全金属单壳式结构,公司编号G3M。G3M的试飞成功标志着1930年代中期,日本的航空设计制造技术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世界先进水平,G3M试飞期间还曾到国外去秀了一把,当时欧美国家虽然觉得G3N的确水平很高,但又认为G3N肯定不是日本独立设计制造的,一些国家的报纸还发表过报道,认为G3N装的是从欧洲进口的先进发动机,后来干脆推测G3N与更早时期的日本飞机一样,是由日本雇佣的欧洲飞机设计师帮日本人设计的,差点没把日本人气死

    G3N在1936年正式被海军订购,海军称其为96式陆上中型攻击机,该机的总设计师是本庄季郎,此外还有久保富天,日下部信彦,尾田弘治,福永说二,高桥己治郎等日本著名航空设计人员参与设计,96式中型攻击机的航程非常大,可以说是当时航程最远的轰炸机,为了满足发挥这种轰炸机的训练需要,日本海军特地为96式陆上中攻修建了鹿屋与木更津2个航空基地,训练结束后被部署到了台湾,从台湾起飞的96式陆上中攻可以威胁新加坡,广东,广西,福建,江西,浙江,江苏,安徽,菲律宾,法属印度支那等广大区域

    1937年96式陆上中型攻击机开始投入实战,大肆轰炸中国内陆,但也并非没有损失代价,1937年8月14日96式陆上中型攻击机首次作战,从台湾起飞对杭州笕桥空军基地和安徽广德基地进行轰炸,在杭州湾上空遭遇中华民国空军拦截就被击落3架另有3架被严重击伤。战争中96式中攻作为日本海军侵华轰炸机的主力,除对前线抗日**阵地狂轰滥炸以外还对南京,南昌,武汉,成都,重庆等城市进行长期轰炸,造成中**民死伤惨重,至于所造成的物资财产损失更是不计其数,恐怕是当时中**民最痛恨的日军飞机

    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96式陆攻又充当了日军攻南洋的急先锋,从台湾起飞的96式陆攻猛烈轰炸了菲律宾,马来亚地区地面目标,从法属印度支那起飞的96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