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4章 (第2/4页)
扣了。 几种因素加在一起,就造成这等下场了。 事已至此,无可挽回,于是回转客栈调息了一个更次,便继续向巢湖出发。 她看到了龙弟弟,一见龙弟弟果如诺言扮成奇丑少年,芳心十分欣慰。 当她看到小龙身边有个府小兰的时候,心中叉开捻酸了,若是她立即出来跟小龙见面,就不会发生这许多事情了。 偏偏她要暗中观察,当然,这一切发生的情形,就无法在她眼下遁形,粟雄所受警告,也就是她的杰作了。 且说小龙化装成一位老人,与府小兰粟雄,共至白石山,参加比武大会。 小龙并非是要在会中逞能,为的就是要化解比武较技之会。 三人登上看台,府小兰发现衡山浮沙子一行,本想过去,与他们坐在一起,那知浮土子浮风子,态度冷淡,府小兰一怒,便坐在另一桌上。 浮沙子知她闹气,便过去坐下,哈哈大笑着,问道:“兰侄女,你的龙哥哥呢?” 府小兰“嗤”的一笑,顽皮的对浮沙子眨一眨眼,笑道:“他呀!他胆子小,听说这里要打架,死也不肯来,所以,我只好把他锁在店里,给我看管东西。” 浮沙子不便再问,转而望看小龙道:“兰侄女,这位是…” 府小兰曾见他与小龙对面不识,更加好笑“吱吱喳喳”的,一时顾不得答话。 小龙莞尔哂笑,自我介绍,道:“老朽云鹤,久仰衡山浮沙子大名,为当今武林泰斗,今日一见,果然盛名无虚!” 浮沙子心中纳闷,怎的江湖中从未听说,有过云鹤这一号人物?但看颜色,分明这老头儿有一身不凡武学? 此老经过不知多少大风大狼,心中虽异,表面上反而哈哈大笑,道:“老兄休要过奖老道,我老道可不喜欢戴高帽子,咱们真人面前不说假话,你老兄鹤发童颜,可是有为而来的吧?” 蓦地里,庙中巨钟响起,一连三下“洪”“洪”之声,响彻云霄,台上台下,不由都打住话头,齐齐向比武台上望去。 那比武台上,果然出现了四人,均已年逾不惑。 为首一个,体型枯瘦,皮肤漆黑,头发苍白,披散在肩上,双目泛黄,精芒毕露,颔下有数根山羊胡须,也已苍白,身着米黄长衫,长及膝头,露出一双同色的长椅快靴。 只见他手执一根粗加小臂的铁杖,对他身后三人,虚一拱手,乾“咳”一声,道:“老朽黄山铁杖叟,承蒙诸位抬爱,主执此擂,不胜荣幸之至,这一次盛会的目的,想各位早已了然,故而用不着老朽再加赘述。” 回头看了一眼,转头朗声又道:“本台第一位副台主,是名动海外的闽侯神芮宝庆。” 此言一出,台下响有若干鼓掌叫好之声,显然是属于铁杖叟或闽侯神带来的部众,而另外的人,却私下议论了起来。 闽侯神芮宝庆,昂然站起身来,傲然虚一举手,对大众表示见礼。 浮沙子对她解释道:“芮宝庆世居闽侯,家资万贯,自幼得一海上异人传授,一身功夫,已达炉火纯青之境,但为人极怪,喜时一掷千金,怒则动辄杀人,因此,那闽侯一带百姓,便尊封他闽侯神的外号,以讨他欢喜。” 铁杖叟一顿铁杖,又道:“本台第二位副台主,是大名鼎鼎的大娄山主陆一清。” 大娄山主陆一清,脸堆笑容,起身作了个罗圈揖,与台下见礼。 浮沙子浓眉一皱,对府小兰道:“兰侄女日后行道,可得防意这一类笑中藏刀的人,像陆一清这老东西,平日对人笑嘻嘻,可最是老jianian巨猾。” 府小兰点头,表示心领。 铁杖叟等众人语声稍静,方又介绍第三位道:“第三位副台主,乃是位隐士,姓左名更生,人称黄山老农。” 只见那黄山老农,一身粗布农装,年约六旬,左手执着只水烟袋,管子又弯又长,赤足无鞋,裤脚卷至膝盖,面孔漆黄,一点特异之处也无。 正在此时,那黄山老农,抬起了头来,双目向台下一扫,离台近的,顿时吓了-跳。 皆因,那左更生双目火红,精光四射,似能看穿人的心腹一般。 左更生有心卖弄的,把嘴一张“呼”的一声,喷出一浓烟。 那浓烟,风驰电掣般飞出丈外,霎时间停住不动,却自动扩大,化成一个丈许方圆的大烟圈,径粗一尺,历久不散。 行家眼里,知这乃是一种“莽牛气功”所喷的那一烟,也都是丹田中一股至精至纯的真气。 这气功,若是练到极处,真能够开吐气,无形无声的伤人于数丈之外。 黄山老农左更生,尚未达到无形无声境界,仍须要借重烟草之力。 这气功唯一缺点,就是太过耗人真气,用过一回,若不调运半天,绝不能喷出第二来。 铁杖叟见左更生显露绝技,引起众人的惊奇,顿时面呈得意之色,朗声宣布道:“老朽先已将各副台主介绍过了,凡台下高人,自锣响三声之后,均可上台,指名比试,若那位能连胜老朽等四人,在锣声十响之后,便尊他是紫金蛟的得主。 但若有第二位不服,可在锣声十响之内登台,提出异计,则这第二人,亦须同样连过两关。 过关之后,锣声再响十下,十响之内,则容许第三人上台反对,若无人反对,则得胜两人,再行比武,胜者赢得金蛟。” 这法子可是真毒,皆因铁杖叟四人,均是武林中一等一的绝顶高手,台下能有几人,有把握连闯两关? 秃子头上蚤子,摆明是要独吞紫金蛟。 他微一停顿,又道:“老朽话已说完,自今日起,擂台连放两天,两天之中,老朽恭候各路英雄,请随时上台指教。” 说罢微一拱手,方欲转回台中落座,西台小龙却已站起身来,道:“杖叟且慢,区区有事相告…” 白须箫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 报导先生春睡美,这人轻打五更钟。 这首诗是苏轼反对王安石变法,贬至惠州,用来表示他的心情。 苏轼的态度安详,可见一斑。 继后谪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