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章神龙现尾 (第8/10页)
身边,顺手小拳头在他腰眼捶了一下,道:“老不正经的老哥哥,你小心我拔你的胡子!” 癫丐乐得哈哈大笑道:“你们还往哪里跑,我们找地方休息一晚吧。” 一鸣同莉娘停步回望,癫丐指指一条岔道,顺岔道不远是一座绿树紫竹环绕的小庙,小庙后山耸立一尊七级古塔。癫丐道:“夜深入静,我们不用打扰别人,干脆到那塔上去休息吧。” 此时大约已是子时以后,下弦月刚刚升起,春天的原野,虫鸣花香,一切都显得生气勃勃,他三人走到林沿,癫丐舍驴步行,三人几个起落,已经到达古塔之下,古塔周围围着栏杆,铁门深锁,油漆犹新,三人微觉惊异。 莉娘首先跃过栏杆,一鸣、癫丐随后跃进,他们三人飞身进入古塔第四层,塔内显然经常有人进出,十分清洁,他们三人迎着下弦新月,席地而坐,欣赏这原野的夜景。 一鸣刚坐下来,便想起一个耿耿于怀的问题,乃道:“老前辈,何为神龙七绝?” 癫丐点头微笑,讲出一段武林掌故: 在一百多年前,当时为中原六大门派的鼎盛时期,六大门派侠义是向,仁爱为先,当时武林中屑小绝迹,一片升平气象。 当时六大门派中,少林的掌门是“弘一大师”昆仑的掌门人是“燃灯大师”华山的掌门是“梅山姥姥”峨嵋派是“居正禅师”武当派是“一航道人”青城派是“笑面神尼” 他们六大门派的掌门信物,正如一鸣在洞中所看到的对联: “古佛银灯玉如意,金鼎鱼肠铁拂尘。” 代表少林掌门的信物是一尊拳大的古玉佛,昆仑是一盏雕缕精绝的银灯,华山梅三姥姥是一柄玉如意,峨嵋是一具极精小的古鼎,武当是一鸣所持有的鱼肠金剑,青城则是一把铁拂尘。 这六位掌门为人正直好义,而且私交极好,和当时的东海神龙岛主海浮生七人,为武林中顶尖儿人物,故当时人称之曰:“神龙七绝。” “神龙七绝”不但名扬四海,而且威震蛮夷,相传至今,数百年来武林中人,鲜有不知者。 据传说,当时“神龙七绝”约会中原,为了安定武林,使武林中永远不再冤冤相报,自相残杀,乃决定两项方法:一是共同找一个七绝传人;一是以各派掌门信物合组成“神龙七绝令牌” 由各派掌门晓谕本派子孙,永远尊崇七绝传人——即“神龙七绝令主”代代相传,永远统一武林,尊为盟主,使武林中获得安定和统一。 当时“神龙七绝”的约会地点,没人知道,不久即告失踪,至今从来没有发现过七绝传人,亦没有看见过“神龙七绝令”以致成了道听途说。 殊不知,当时“神龙七绝”就是约会在五峰山之阴的古刹丛林,适逢火山爆发,被埋葬地下,一年多前,始为一鸣发觉,但一鸣虽成了七绝传人和“神龙七绝令主”却不自知。 其实,如果真是大家都知道一鸣是七绝传人和“神龙七绝令主”亦不会有人尊崇,第一因为当年“神龙七绝”并未向武林公开宣称,成为武林规律。第二,中原六大门派自六绝失踪以后,武功即一代不如一代,近年来各大门派俱封山究艺,因此江湖上更加帮派林立,自相残杀,民不聊生,武林道义尽失,异域邪教反而趁机入侵中原,几乎使中原没有一片净土。 癫丐把这段掌故说完以后,不禁感慨万端,继道:“老弟!你今天成为神龙七绝令主,是有名无实,自古道:师恩重如山,你应该继承神龙七绝的遗志,一肩承担武林安定和统一的责任,消灭江湖邪教帮会,使神龙七绝的正义和道统,由神龙七绝令大行天下,你才不辜负神龙七绝把武功留传给你的苦心,也才不辜负苍天造物的安排。” 这段话不但一鸣深受感动,就是莉娘亦听得频频点头,一鸣听完后望空三拜九叩,谢过师父神龙七绝传艺之恩,然后正襟危坐,肃容言道:“如何使师父的正义和道统,大行天下?尚祈老前辈有意教我!” 癫丐也一改往日嬉戏之态,完全是一副长者的口吻道:“这神龙七绝令,必须先获得东海岛主和六大门派的认可,你将来行道天下,才不会孤立无援,以老弟的武功和各大门派的人力,老弟!你说何事不能成?”- 鸣道:“须各大门派认可,路途遥远,费时费神,如今帮派横行,到处烧杀抢掠,远水如何能救得近火呢?” 癫丐一副神秘的样子道:“山人自有道理!” 说罢,癫丐即满脸含笑地转到另一面,一时鼾声呼呼,这乐天的老人,连做梦一定也是趣味无穷的。 一鸣倚壁而眠,莉娘枕在一鸣腿上,两人也渐渐朦胧睡去。 不知过了多久,倏然,一鸣微闻远远传来衣袂飘空之声,深夜静野,何来夜行人施展轻功急行? 一鸣睁眼从塔门望出,只见远远有一抹白影,直往塔下小庙投来,霎时即隐入庙中。 一鸣不忍惊醒莉娘,只一瞬不瞬地注视庙中,不过一两袋烟的时间,白影又离庙而去。 一鸣深深地浩叹,暗忖:“中原难道真没有一片净土,连这荒野小庙,也变成了藏污纳秽之所!” 一鸣思绪繁杂,不禁也沉沉入睡。 倏然,一阵启锁开门声,把他们三人从睡梦中惊醒,一鸣一看,原来是个老和尚已经进入塔内,提着食盒,好像是送食物似的。 奇怪了!难道这塔里还住的有人?一夜之间,为何连一点声息也没有? 老和尚沉重的足步声,在塔里荡起非常清楚的回响,只听老和尚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口里还喃喃自语不绝。 一鸣同莉娘赶快转到塔后,拉同癫丐,三人走出塔门,在塔外贴墙屏声静气地躲藏着。 老和尚的足步声已经走到第三层,停了一停,大概是年高老迈,喘了一口气,又往第四层爬来。 听这足音,知道这老和尚并不会武功,但这沉重的足音,加上这塔里的回音,就像每一步都踏在他们三人心上似的,令人胆战心惊,忐忑不已! 在老和尚往第五层爬时,只听他喃喃自语道:“唉!他已经是垂死的人了!十多年的囚禁,难道还不够!为何今天还要索取他的命?” 塔顶囚禁的是谁?昨夜白衣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