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_表记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表记 (第4/4页)

虽然也有质朴,但没有它的文饰多。”

    孔子说:“后世虽有明王复起,也赶不上虞舜那么好了。他君临天下,活着时没有半点私心,死了也不把帝位传给儿子;爱护百姓就像父母爱护子女,既有哀其不幸的慈爱,也有为其带来实惠的教育;既有母亲之亲,又有父亲之尊,安详而受到尊敬,严厉而受到亲爱,富有四海而彬彬有礼,施惠于民而无所偏向。他手下的大臣也都尊敬仁义,以光说不做为可耻,重人而轻财,尽心于君而不犯上,尽君臣之义而又顺从,文雅而又稳重,宽容而有分寸。《甫刑》上说:。‘道德的威严使人敬畏,道德的光明使人尊敬。,除了虞舜还有哪一个能做到这种地步?”

    孔子说:“臣下事奉君主,要先考虑好自己的建议,然后拜见君主,亲自向君主进言;君主采纳以后,臣下就要全力以赴地促其实现,兑现自己的诺言。所以君主可以责成臣下,而臣下应当为实现自己的诺言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所以臣下的受禄不是无功受禄,言行相符,受到惩罚的可能性也就很小。”孔子说:“事奉君主,大的建议被采纳,就可以指望得到重赏;小的建议被采纳,就只能指望得到轻赏。所以君子不因小建议被采纳而接受重赏,也不因大建议被采纳而接受轻赏。《易经》上说:‘国君有大蓄积,不仅与家人分享,而且与贤人分享,吉利。’”

    孔子说:“事奉君主,不应该以私人的事情去麻烦国君,不说华而不实的话,不是正派人的引见就不谋求进身。《小雅》上说:‘认真做好本职工作,只和正派的人亲近。神明听到这些,就会赐给你福禄。”,孔子说:“事奉国君,如果是疏远小臣而越级进谏、那就有馅媚之嫌;如果是国君身边的大臣而不进谏,那就是尸位素餐。”孔子说:“近臣要辅佐国君,不使道德有亏;家宰负责整伤百官,各部大臣负责考虑四方的事。”孔子说:“事奉国君,对国君的过失可以进谏,但不可以到外边宣扬。《诗经》上说:‘心里爱着君子,为什么不讲出来?内心深处总是希望他好,何尝有一天忘掉?”,孔子说:“事奉国君,如果是提拔困难而降级容易,那么臣下的贤与不肖就区分清楚了乡如果是提拔容易而降级困难,那么臣下的贤与不肖就混淆无别了。所以君子作客,一定要三次揖让之后才随着主人进门,而告辞一次就可离去,这就是为了避免出现混乱。”孔子说:“事奉君主,如果多次与君主意见不合,还不肯辞职出国,那肯定是贪图傣禄。即令有人说他没有这个念头,我也不信。”孔子说:“事奉君主,要以谨慎开始,以恭敬告终。”孔子说:“事奉君主,君主可以使臣下升官,可以使臣下降级,可以使臣下富有,可以使臣下贫穷,可以使臣下活着,可以使臣下死去,但就是不可以使臣下做出非礼之事。”

    孔子说:“事奉君主,接受任务时,如果是在军旅之中,就应不避艰险;女口果是在朝廷之上,就应不辞微贱。处于某种职位而不履行相应的职责,那就乱了套了。所以国君派给臣下差使,臣下认为是力所能及的就应加以慎重考虑而从命;臣下认为不是力所能及的就应加以深思熟虑而从命。完成了差使以后就辞职退位,这表现了臣下的忠厚之处。《易经》上说:‘不再事奉王侯,王侯还称赞臣下所作之事。”,孔子说:“天子受命于天,臣下受命于天子。如果天子顺应夫命,那么臣下也就跟着顺应天命;如果天子违背天命,那么臣下也就跟着违背天命。《诗经》上说:‘大鸟争斗于上、小鸟也跟着争斗于下。做人而无好品行,还要把他当国君。

    孔子说:“君子评价一个人,不是仅仅根据他的言辞。所以在天下有道的太平盛世,天下无道的衰乱之世,人们注重实际行动的多,说漂亮话的少;在人们注重说漂亮话的多,付诸实际行动的少。所以君子和有丧事的人在一起,如果无力资助他办丧事,就不要问他办理丧事所需的费用;和有病的人在一起,如果无力馈赠他,就不要问他需要些什么;有客远道来访,如果自家不能留宿,就不要问他在什么地方落脚。所以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小人之交,其浓如醛。君子之交虽然其淡如水,但能相辅相成;小人之交虽然其甜如醛,但曰久必然败坏。《小雅》上说:‘坏人说话非常甜,所以乱子更增添。’”

    孔子说:“君子不以华而不实的话恭维人,这样就会在百姓中间形成忠实的风气。所以,君子询间人家是否寒冷,就要送衣服给人家穿;询问人家是否饥饿,就要送食物给人家吃;称赞人家的优点,就要给人家加官进爵。《国风》上说:‘心忧他人无所倚,同我一道回家去休息。”,孔子说:“嘴上已经许给人家的好处,就是不兑现,这样就会给自己带来怨恨或灾祸。所以,君子与其对人负有承诺的责任,还不如承受拒绝承诺的埋怨。《国风》上说:‘从前你言笑多温柔,既是发誓又赌咒。现在你又变了心,海誓山盟全忘完,从此一刀就两断!’,孔子说:“君子不用虚假的表情去讨好别人。如果感情疏远而外表上看起来非常亲密,拿小人来作比方,不就是钻墙洞的小偷吗!”孔子说:“内心的情要追求真实,嘴上的话要讲究技巧。”

    孔子说:“从前夏、商、周三代的圣明君王,都祭祀天地和其它众多神明,祭祀的一切活动无不取决于卜笠,不敢妄逞私意而裹读对上帝的祭祀,所以不会冲犯不吉利的曰子,不会违背卜金的指示。用了龟卜,就不可再用菩签;用了曹签,就不可再用龟卜。大的祭祀有固定的时曰,小的祭祀没有固定的时曰,可以临时用签来决定时曰。祭祀家外的神要用单数曰,祭祀家内的神要用双数曰。不违背卜旅的指示。”孔子说:“由于不违背卜签的指示,所以祭祀所用的牺牲、礼乐、集盛,既不亏害于鬼神,又不见怨于百姓。”

    孔子说:“后樱的祭祀是很容易备办的,因为他的言辞恭敬他的作风节俭,他的福禄也传给了子孙。《诗经》上说:‘后傻开创祭祀礼,幸蒙神佑无灾殃,至今流传好风尚。”,孔子说:“天子、诸侯的龟策,威重而又严敬,不可随意乱用。天子对于征伐出师一类的大事,用卜而不用筵。诸侯有守国之签。天子出行,已经走在路上,有了事情则用签,不用卜。诸侯如果不在本国国境之内,不能用笙。诸侯要搬家或迁移寝室,可以用卜。太庙建在什么地方吉利,天子用不着占卜。”孔子说:“为了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可以使用祭器款待客人。所以臣下晋见君长要选择个吉利的曰子,不违背龟笠的指示,以敬事其君长。所以君长不随便作贱百姓,百姓们也不会冒犯君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