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诸风第二 (第3/4页)
七合分五服,相去十里久。 地黄煎 治热风心烦闷及脾胃间热不下食冷补方。 生地黄汁(二升) 枸杞根汁(三升) 生姜汁 酥(各三升) 荆沥 竹沥(各五升)天冬 人参(各八两) 茯苓(六两) 大黄 栀子仁(各四两) 上十一味捣筛五物为散,先煎地黄等汁成煎,次纳散药搅和。每服一匕,日再渐加至三匕,觉利减之。 又方 黄芩 干蓝 芍药 鼠尾草(各三两) 栀子仁 生葛(各六两) 羚羊角(五两)豉(一升,绵裹) 上八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五合,分三服。 治积热风方∶ 地骨皮 葳蕤 丹参 黄 麦冬泽泻(各三两) 清蜜 姜汁(各一合) 生地汁(一升) 上九味 咀,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纳生地汁更缓火煮减一升,纳蜜及姜汁又煮一沸,药成,温服三合,日再。 大防风汤 治中风发热、无汗、肢节烦、腹急痛、大小便不利方。 防风 当归 麻黄 白术 甘草(各十八铢) 黄芩(三十铢) 干地黄 山茱萸 茯苓 附子(各一两) 上十味 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半,一服七合。大小便不利纳大黄、人参各十八铢、大枣三十枚、生姜三两,煮取三升,分三服。(深师加天冬一两。) 大戟洗汤 治中风发热方。 大戟 苦参(等分) 上二味为末,以药半升,白酢浆一斗煮三沸,适寒温洗之,从上下寒乃止立瘥。小儿三指撮浆水四升煮洗之。 金牙酒 疗积年八风五疰,举身 曳、不得转侧、行步跛 、不能收摄。又暴口噤失音、言语不正、四肢背脊筋急、肿痛流走不常、劳冷积聚少气、乍寒乍热,三焦不调,脾胃不磨饮 、结实逆害、饮食酢咽、呕吐、食不生肌、医所不能治者方。 金牙(碎如米粒,小绢袋盛) 干地黄 地肤子(无子用茎,苏恭用蛇床子) 蒴 根 附子防风 细辛 莽草(各四两) 羌活(一斤,胡洽用独活) 蜀椒(四合) 上十味 咀,以绢袋盛,用酒四斗于瓷罂中渍,密闭头,勿令泄气。春夏三四宿,秋冬六七宿,酒成去滓,日服一合。此酒无毒,及可小醉,常令酒气相接不尽,一剂病无不愈,又令人肥健。酒尽自可加诸药各三两,惟蜀椒五两用酒如前,勿加金牙也。冷加干姜四两。 服此酒胜灸刺。起三十年诸风 曳神验。(《肘后》、《备急》用升麻、干姜各四两,人参二两,石斛、牛膝各五两、不用蒴 根,为十四味。苏恭不用地黄,为十三味。一方用蒺藜四两 常山太守马灌酒 除风气、通血脉、益精华、定六腑、聪耳明目、悦泽颜色、头白更黑、齿落更生。服药二十日力势倍,六十日志气充盈,八十日能夜书,百日致神明。房中强壮如三十时,力能引弩。年八十人服之亦当有子。病在腰膝,悉主之方。 天雄(二两,生用) 商陆根 踯躅 蜀椒(各一两) 乌头(一枚大者) 附子(五枚) 桂心白蔹 茵芋 干姜(各一两) 上十味 咀,以绢袋盛,酒三斗渍,春夏五日,秋冬七日,去滓。初服半合,稍加至两三合。捣滓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以知为度。夏日恐酒酸,以油单覆之下井中近水,令不酸也。(《千金翼》无商陆、桂心,为八味) 蛮夷酒 治久风枯挛三十年着床及诸恶风眉毛堕落方。 干地黄 独活 丹参 石(各一两) 麦冬 附子 甘遂(各二两) 赤石脂(二两半)干姜 芜荑 芫花 柏子仁(各一合) 苏子(一升) 苁蓉 茯神(一作茯苓) 金牙 薯蓣 白术 杜仲 石南 牡荆子 山萸 款冬(各十八铢) 白芷 乌喙 乌头 人参 野狼毒 蜀椒 防风 细辛 矾石 寒水石 牛膝 麻黄 川芎 当归 柴胡 芍药 牡蛎 桔梗 狗脊(《翼》作枸杞) 天雄(各半两) 石斛 桂心(各六铢) 上四十五味 咀,以酒二斗渍,夏三日,春秋六日,冬九日,一服半合,密室中合药,勿令女人、六畜见之,三日清斋乃合。(《千金翼》无川芎,云加大枣四十枚更佳) 又方 治八风十二痹偏枯不随、宿食久寒虚冷、五劳七伤及妇人产后余疾、月水不调皆主之方。 石 桂心 白术 野狼毒 半夏 石南 白石脂 龙胆 续断 芫花 代赭 白石英 茹 石苇 元参 天雄 山萸 防风 桔梗 藜芦 卷柏 寒水石 细辛 乌头 踯躅 蜀椒 白芷 秦艽 菖蒲(各一两) 矾石 附子 远志(各二两) 石膏(二两半) 蜈蚣(二枚) 上三十四味 咀,以酒二斗渍四日,服一合,日再。十日后去滓,曝干捣筛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再,以知为度。(胡洽四十二味无桂心、细辛、乌头、踯躅、蜀椒,而有芒硝、恒山 黄芩、黄连、大黄、麻黄、地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