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秘涩第六 (第1/2页)
秘涩第六 (论一首 方四十四首 灸法十五首) 论曰∶有人因时疾,瘥后得闭涩不通,遂致夭命,大不可轻之,所以备述,虽非死病,凡人不明药饵者,拱手待毙,深可痛哉,单复诸方以虞仓猝耳。凡大便不通,皆用滑腻之物及冷水以通之也。凡候面黄者,即知大便难。 麻子仁丸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搏,大便则坚,其脾为约,脾约者,其人大便坚,小便利而不渴也。 麻子仁(二升) 枳实 芍药(各八两) 杏仁(一升) 大黄(一斤) 浓朴(一尺) 上六味为末,蜜丸如梧子大,饮服五丸,日三,渐加至十丸,(《肘后》、《外台》无杏仁)。 治关格大便不通方∶ 芒硝 乌梅 桑白皮(各五两) 芍药 杏仁(各四两) 麻仁(三两) 大黄(八两) 上七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三服。(一本无乌梅加枳实,干地黄各二两。 治大便闭涩不通神方∶ 猪羊胆不拘,以筒灌三合许,令深入即出矣。不尽须臾更灌。 一方加冬葵子汁和之亦妙。 又方 椒豉汤五升,加猪膏三合灌之佳。临时不下即用之。 又方 白蜜煎成如人指大,深纳谷道佳。又无灰浓酒半升,盐三钱匕,炼如上法。 三黄汤 治下焦热结不得大便方。 大黄(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一两) 栀子(二十枚) 右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一升八合,分三服。若大闭,加芒硝二两。 五柔丸 治肠腑闭塞及虚损不足,饮食不生肌肤,三焦不调营卫不和方。 大黄(一升,蒸三斗米下) 前胡(三两) 半夏 rou苁蓉 芍药 茯苓 当归 葶苈 细辛(各一两) 上九味为末,蜜和合捣万杵,为丸如梧子大,食后服十五丸,后稍增之,日再。(崔氏云,令人喜饭消谷益气。有忧者,加松实, 闾子各半两,服之缓中不如意,便服之,又加黄芩一两)。 大五柔丸 主脏气不调,大便难通,和营卫,利九窍消谷益气方 大黄 苁蓉 芍药 葶苈 枳实 甘草 黄芩 牛膝(各二两) 桃仁(一百枚) 杏仁(四十枚) 上十味为末,蜜和丸如梧子,一服三丸,日三,加至二十丸,酒下。 濡脏汤 主大便不通六七日,腹中有燥屎,寒热烦迫,短气汗出胀满方。 生葛根 猪膏(各二升) 大黄(一两) 上三味 咀,以水七升煮取五升,去滓,纳膏,煎取三升,澄清。强人顿服,羸人再服。亦治大小便不通。 治大便不通方∶ 大戟(一斤) 大豆(五升) 商陆 牛膝(各三斤) 上四味 咀,以水五升煮取二升,以大豆煎令汁尽,至豆干。初服三枚,以通为度。 又方 蜜和胡燕屎,纳大孔中即通。 又方 水四两,蜜一升,合煎熟,冷灌下部中,一饭顷即通。 又方 盐半合,蜜三合,合煎如饧,出之着冷水中,丸如槟榔,形如指许大,深纳下部中立通。 又方 治大便难方。 单用豉清酱,清羊酪、土瓜根汁灌之立通。 又方 以酱清渍乌梅灌下部中。 又方 桑根白皮 榆根白皮(各一把) 上二味 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三服。 又方 水服桃花末方寸匕,无花时桃根白皮亦得。 又方 桃皮三升,水五升,煮取一升,顿服。 又方 羊蹄根一把约半斤,水二升,煮一升顿服之。 又方 常煮麻子取汁饮。 又方 常服蜜煎五合。 又方 猪脂和陈葵子末为丸如梧子大,每服十丸,通即止。 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