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四章刺刀见红 (第2/2页)
喊一声将已经破损的酒壶给随手扔出,用手臂一擦嘴角边上的残酒和被锌铁皮弄破嘴唇所流出地鲜血,老王感觉到一种豪情随着这些高浓度的烈酒流淌到自己的身体里面,正随着血液正补充到全身。没有重新去找完整的武器,就cao起那只有半截的步枪。老王向鬼子再次迈出了前进的脚步。 对面地鬼子是第六师团的恶棍,绝大部分都是从日本的熊本地区招募的,虽然该地区相对日本其他地方要贫困许多,但该地贫困而民风嗜斗,男性往往以从军为出路。战前日本有一句自吹之辞:“天下日本兵第一,日本九州兵第一”这个师团早在1928年第6师团便制造过济南大屠杀。在南京大屠杀中又属熊本师团在其中血债最多,面对着中**队那无言的挑战,更在刚才老王以一挑六的刺激下,鬼子的肾上腺素急速地分泌着,没有人指挥,甚至于指挥官都被这种无言地挑战给刺激的失去了开枪的**,纷纷抽出指挥刀,准备迎接着战斗地来临。 “我!王癞子。16岁当兵,到今天已经当了12年又8个月的兵。这辈子没读过什么书,但我知道,谁对我好我听谁的话。长官对我不薄,不扣我粮饷又和我们同吃同住,我认这个好长官所以我听长官地,长官让我打哪我就打哪,3年前我家托人捎信给我,告诉我家里面重新分了四亩地,让我回家种田娶媳妇,半年后我请假回了家,村里的人把我当官爷一样伺候着。弟兄们知道是为什么吗?”老王用着有些别扭的身形一步一托地往前走着,口中大声地说着他自己随着豪情所突然想说出的话。 “知道!”身后压抑着的吼叫声回答着这个走在前面的汉子。 “是因为我们领口上的这颗五星!村里面的人不管老老少少都认我领口的这颗五星,这颗五星代表着西南地新政府!从那时起我就知道,没有着新政府,就没有着我们家人的好日子!弟兄们,前面的畜生让我知道,如果让对面的畜生踏过我们的身躯冲向我们的身后,那是什么?!是祸害我们的家人,是强暴我们的老婆孩子。你们说,愿不愿意?!” “不愿意!!”如雷般地怒吼声回答着他的提问。“弟兄们!跟我杀畜生!!” “杀!!” 两股杀潮猛烈地撞在一起,从第一把刺刀刺入**中地声音和呐喊声响起的那一秒开始,这场战斗便进入到了白热化,双方都杀红了眼,刺刀相交的铿锵声,枪托砸碎骨头的撞击声,杀的性起的喊杀声,还有临死前的惨叫声连响成一片… 虽然主力部队都配备了大量的速射武器。可段国学却没有放松对部队的刺杀训练。三支主力部队都受过很大强度地拼刺训练,刺杀快速而又凶狠。虽然在步枪地长度上跨时式和32杠很吃亏,可好在经过战士们摸索出一套短对长的拼刺技术弥补了这种弱势,而且在身体素质上面,由于部队地伙食营养很高,战士们的身体素质并不输于鬼子甚至强于鬼子。 在作战精神上,战士们更是高于鬼子,很多战士们的肚子已经被豁开,肠子都已经挂在体外,却仍然在和鬼子对刺着,更有的战士在被刺倒后,手里握着刺刀,看见翻毛皮靴地就砍,没有拿到刺刀的就抱、咬,为自己的弟兄创造更好的杀敌条件。 在刺刀上,冷刃刺刀虽然没有鬼子的刺刀那么长,却在硬度和锋利度还有将实用和杀伤力发挥到极致的设计上要强过鬼子的刺刀,一个曾经入选过特种部队选拔后被淘汰下来的战士根本就不用步枪,手上的刺刀在他手里就是当匕首用,躲过鬼子的突刺后一旦近身,短巧而又锋利的刺刀便发挥出了不可想象的作用,锋利的刀锋轻描淡写地划过鬼子的颈部,带出长长的血花,而足够的强度和锋利忽视了鬼子身体上的帆布阻碍,刺进鬼子的体内时同时伴随着搅动,宽阔的刀身和锯齿直接将伤口扩至最大,剧烈的疼痛往往让鬼子疼的连喊都喊叫不出来,只能将嘴形成一个大大O字。 白刃战是及其残酷的战斗,不仅要求着士兵有着良好的拼刺技术而且需要超强的心理承受能力,鬼子经常丧尽天良地用着活人刺杀来训练新兵的胆量,这让鬼子在白刃战中很有心理优势,可段国学已经为部队在这种白刃战准备好了一样东西——手枪。 虽然一个标准弹夹的14发装弹是少了点,但好在手枪的止动性非常的强,这得益于达姆弹的使用。在弹头出厂前有些手枪子弹会被在弹头钻出一个孔,注入锡封物后弹头的顶部有这么一个黑色的封口,很多人都形像地称呼这种致命的子弹为黑头弹,这种子弹在国内战场上是看不到的,只是在这次对日作战时才分发到配备手枪的各个一线作战人员手中。 手枪的火力虽然无法和自动步枪相比,但在这种短兵相接的情况下便显现出无比的威力,快速的射速和强烈的止动性让鬼子吃了很大的亏,在拼刺中的鬼子发现,这些支那人的手枪在白刃战中非常的实用,不象在支那其他地方所见到的盒子炮,虽然装弹多但穿透力太强,以至于白刃战中需要确认后才能开枪。可面对着这些支那人却不会这么想,只要枪口对上了穿着灰黄色的人,持枪人会毫不犹豫地扣动板机,爆发出膛的子弹并不会穿透身躯,而是分裂成许多的碎块,随着子弹的动能在体内释放着自己的能量。 当带着特种毒气弹的空军飞临预定的投弹位置时,投弹员惊讶地发现,自己的部队和日军已经搅在了一起,特别是第六军负责主攻的区域,穿着迷彩色军服的部队和穿着灰黄色军服的日军已经是大面积地搅在了一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