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第6/6页)
的老戴尔!他干的可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儿。英国国内的那些胆小鬼应该对此负责的。” 其他人一片叹息,跟罗马天主教集会上一提到玛丽一世的时候所发出的叹息一模一样。即使是对屠杀和戒严十分憎恶的麦克格雷格先生,听到戴尔也直摇头。 “唉,可怜人啊!纯属佩吉特议员们的牺牲品,或许他们会发现自己的错误,但为时已晚了。” “我的老长官曾经讲过这么个故事,”韦斯特菲尔德说“印度团里有个上了年纪的陆军士官长——有人问他假如英国人离开印度会怎么样。那个老伙计说——” 弗洛里把椅子推到后面,起身站了起来,这种言辞绝对不能——对,也决不应该再继续下去了!他必须趁自己一时性起开始砸家具或者往画上扔瓶子之前,马上离开这个房间。这些枯燥无味、嗜酒如命、不明事理的肥猪!他们是不是想要模仿《布莱克伍德》杂志上的那些劣等故事,一周又一周、一年又一年,一字不差地重复同一套恶毒的胡话?难道他们里面就没人想点新的东西可说?唉,这是什么地方、什么人哪!我们的文明——这种建筑在威士忌、《布莱克伍德》杂志、“波让”绘画上的邪恶文明,是多么糟糕啊!上帝可怜可怜我们吧,毕竟我们都属于这种文明啊。 弗洛里可没这么说出来,而是极力地避免形之于色。他站在椅子旁边,略微向众人倾了倾身子,脸上说笑不笑的,一幅拿不准别人喜不喜欢自己的样子。 “恐怕我得走了,”他说“很不凑巧,我在早饭前还有事情要料理。” “留下再喝点儿吧,老兄,”韦斯特菲尔德说道“上午的时间还早呢。来杯杜松子酒,给你开开胃。” “不了,谢谢,我真得走了。来吧,弗劳。再见,莱克斯蒂恩太太。再见,各位。” “布克?华盛顿布克?华盛顿,美国黑人教育领袖。——译者注退场了,这个黑鬼的朋友,”等弗洛里没影儿后,埃利斯说道。不管是谁,埃利斯总是喜欢待别人离开房间后说人家点坏话。“估计又去找维拉斯瓦米了。要不就是为了不交酒钱溜走。” “哦,这伙计还不赖。”韦斯特菲尔德说“就是时不时来点儿布尔什维克的言论。不过你可别以为他是当真的。” “噢,的确是个很好的伙计。”麦克格雷格先生说。在印度的每个欧洲人都很注意职务和肤色,也都是好伙计,除非有时候做了非常恼人的事儿。这可算是个荣誉称呼。“就我看来,他也有点太布尔什维克了。我可受不了谁成天价跟土著混在一起。假如他本人就有黑人血统,我也不会感到惊讶的,或许这就是为什么他脸上有块黑斑的原因。花斑一块。而且瞧他那黑色的头发、柠檬色的皮肤,看起来就像个欧亚混血。” 他们断断续续又讲了些弗洛里的谣言,但并不太多,因为麦克格雷格先生很不喜欢谣言。这些欧洲人在俱乐部里继续呆到喝完又一轮酒。麦克格雷格先生讲起他在卑谬的逸闻趣事,这类故事可以换成任何背景。而后,谈话又转回到那个让人永不生厌的老话题上——土著人的傲慢无礼,政府的消极倦怠,还有那个大英统治称得上是大英统治、给那些家伙十五鞭子的美好时代。这个话题从来不会被搁下太久,部分上是因为埃利斯乐此不疲。而且,对于这些欧洲人的很多怨恨,你也会原谅的,跟东方人一起生活和工作,哪怕对圣人的脾气也是一种考验。而他们所有人,尤其是官员,都深知其中的折磨与凌辱。几乎每天,当韦斯特菲尔德,或者麦克格雷格先生,甚至是麦克斯韦上街的时候,那些中学生,长着年轻的黄色脸庞——像金币般光滑的脸庞,满是黄种人脸上常有的那种令人气恼的鄙视——就会冲着走过来的他们冷笑,有时候在他们身后用土狼般的恶笑起哄。驻印英国人的生活也不全是一团糟,在不舒服的营地,在闷热难当的办公室,在充满灰尘和沥青味儿的阴暗平房里,他们或许有权脾气暴躁一点。 到十点钟了,天气热得实在无法忍受。每个人的脸上都堆着又扁又亮的汗珠,男士们的前臂上亦是如此。麦克格雷格先生那间丝绸外衣的后背上,汗迹越来越大。外面那耀眼的强光,不知怎地穿过挂着绿色竹帘的窗户射了进来,照得人眼睛疼痛、头脑昏沉。大家想到自己那难以下咽的早饭,还有后面那漫长而枯燥的时间,都觉得心烦意乱。麦克格雷格先生叹着气起身,扶了扶从出汗的鼻子上滑下来的眼镜。 “唉,如此欢乐的相聚居然要结束了,”他说道“我得回家吃早饭了。帝国的忧虑。你们谁跟我同路?我的司机在车那儿等着呢。” “噢,谢谢您,”莱克斯蒂恩太太说“请带上我跟汤姆吧。这种热天儿不用走路可真让人松一口气。” 其他人也都站起身来。韦斯特菲尔德伸着懒腰,从鼻子里打着呵欠。“我觉得最好马上就动起来。假如在这儿多坐一会儿,我就会睡着的。想想一整天都要憋在那间办公室里!成筐的文件。上帝呀。” “大家别忘了今晚上的网球啊,”埃利斯说“麦克斯韦,你这个懒鬼,你可别再躲起来了。四点三十整,你给我拿着拍子过来。” “您先走,女士,”麦克格雷格先生在门口殷勤地说。 “快带路吧,麦克德夫,”韦斯特菲尔德说道。 他们出门来到耀眼而炽热的日光下,地表散出的热量就好像火炉的气息一样。绚烂夺目的花儿在骄阳的炙烤下,没有一片花瓣在动。刺眼的日光将疲倦渗入你的骨髓。这实在有些可怕——在缅甸和印度,一直到暹罗、柬埔寨、中国,炫目而湛蓝的天空上全都万里无云,想到这儿实在让人害怕。等待麦克格雷格先生的汽车,金属板烫得不能触摸。一天当中的可怕时段开始了,也就是缅甸人所说的“脚步无声”的时段。几乎没有什么活物在动,只有人除外,还有一队队受到高温刺激的黑蚂蚁,呈带状穿过小径,再就是顺着气流展翅翱翔的无尾秃鹫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