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与犁_四大东亚之梦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大东亚之梦 (第3/4页)

振兴亚洲”、“挽救人类”由日本来充当“东亚新秩序的领导者”和“大东亚共荣圈实际上的盟主”但是,在这一系列冠冕堂皇的说辞的背后,却是用战争手段来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转化国内危机,并获得更廉价的原料市场和独占性的产品市场的极端自私的目的。

    一九四零年七月,松冈洋右被任命为近卫内阁的外相,从此主导日本外交,将其扩张理论运用于实践。日本政府不仅与德国和意大利两个法西斯国家缔结了侵略同盟关系,还与苏联签订了《日苏中立条约》,其中有不少共同瓜分中国领土的条文。

    一九四零年七月二十而日,近卫内阁发布了《基本国策要纲》,其根本方针为:“皇国的国是为八纮一宇,基于建国之精神,奠定世界和平。以此为本,应首先以皇国为核心,巩固日、满、华之结合,以作为建设大东亚新秩序的根干。”一九四零年八月一日,松冈洋右发表“皇道外交宣言”声称:“要根据我们皇道的伟大精神,首先建立以日、满、华三国为一环的‘大东亚共荣圈’,然后宣布强有力的皇道,以贡献于公正的世界和平的树立。”这是日本政府第一次明确使用“大东亚共荣圈”这个说法。

    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的野心疯狂膨胀。“大东亚光荣圈”的阴影不仅将朝鲜、中国等东北亚国家包括在内,而且笼罩了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缅甸、越南、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日军甚至还开始觊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

    所谓“大东亚共荣圈”就是以“文明”的日本为“盟主”治理“非文明的支那”乃至其他亚洲国家,建立以日本为殖民者的亚洲新殖民大帝国。亚洲各国将成为日本政治上之附庸、经济上之原料供应地、文化上之仆从。“亚洲盟主”这样一种东方式的“集体权威人格”以“文明扩展”为充足理由,经过一系列思想畸变,最终被凝固化和体制化。

    从此,日本有义务、更有权利“解放”亚州的“落后民众”并不惜以战争或者其他暴力形式推进,成为日本政界主流精英的心理情结,并通过广泛的国民教育和舆论宣传,成为笼罩在广大民众头上的“集体光环”在“大东亚共荣圈”的信念之下,普通国民都坚信,日本人将协助中国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许多日本士兵在日常生活中或许从未想过要去杀人,但在“国家主义”、“种族优越”、“解放亚洲”等“崇高”的名义之下,他们绝不会因执行任何暴虐的杀人行为而寝食不安。他们认为这是在为国家、为伟大的职责而工作,他们把对邻国的仇恨与做炮灰捐躯的快感完美地统一起来,把民族的前景与对“东亚病夫”中国的征服以及对欧美国家的打击联系起来。

    为了更快组建“大东亚共荣圈”、摆脱外务省对军部的牵制,东条英机决意创设“大东亚省”以取代外务省,专责统治“大东亚地域”内的各国的一切事务,是“大东亚共荣圈”的最高行政机关。

    在讨论《大东亚省设置案》时,枢密院审查委员会元老深井英五等人认为,大东亚省的成立,将使日本外交二元化,并促使亚洲各国有变为殖民地的威胁。东条英机回答说:“为完成战争上的必要,必须力求大东亚诸国、诸民族的协助。对支那等国的关系,犹如家长与家族的关系,所谓贡献,就是意味着尽其力,没有什么不妥当的。”

    枢密顾问官小幡酉吉是对华交涉的元老,认为“大东亚省”的设置将导致外交上的困难。东条英机大为愤懑,对其挥起拳头说:“大东亚圈没有外交!”

    一九四二年九月一日,日本内阁会议通过《大东亚省设置案》,其宗旨为“集中发挥大东亚全区的总体力量以增强战斗力”十一月一日,正式通过《大东亚省官制》,设置大东亚大臣,行政机构下设总务局、满洲事务局、支那事务局和南方事务局。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在日本东京召开了“大东亚会议”这个会议的目的,是确立东亚占领地域的政治一体化及战争协力体制。

    出席这次会议的首脑,除了日本首相东条英机以外,还有南京傀儡政府行政院长汪精卫、伪满洲国国务总理张景惠、菲律宾共和国总统拉乌雷尔、缅甸首相巴莫以及所谓“自由印度临时政府主席”鲍斯等。

    大东亚会议通过了《大东亚共同宣言》,由此日本安排和改组了大东亚殖民体系。会后,汪精卫声称:“大东亚会议是纯为强者对弱者扶助的会议,是东亚各民族为其生存独立而奋斗的会议。深望重庆方面极加反省,将毅然来归,共为东亚之同志。”

    日本建构的“大东亚共荣圈”真是为了扶助亚洲各国获得解放吗?真是为了帮助亚洲各族人民争取自由与平等吗?

    在亚洲各国,日本占领军不仅实施了残酷的屠杀,而且疯狂掠夺各种物资和资源。日军占领新加坡之后,第二十五军司令官山下奉文下令,将支持中国大陆抗战的“敌性华侨剔出处断”约二十万华侨被捕,数万华侨被杀害,鲜血染红了马六甲海峡。一九四二年三月,日本创设了南方开发金库,发行军票强购占领区的金融。越南、泰国、缅甸四产稻米的主要地区,但是所生产的大米几乎全被日军征为军粮,使得当地农民食不裹腹。仅从一九四四年底到一九四五年初,越南农民因为缺粮而饿死的,据推测达两百万左右。

    在“大东亚互助共荣”的口号下,为加强日本国内的军需生产,日军从中国、朝鲜等国强迫征用奴隶劳工,在本地或到日本如牛马般地工作。为提高日军的士气,从中国、朝鲜、菲律宾等国强制征用所谓的“从军慰安妇”以供官士寻欢作乐。为充实军费,日军大量发行如废纸般的军票及“南方开发金库券”勒索东南亚各国的财富和资源。这些问题直到今天都未能得到公正合理的解决,深受其害的亚洲各国人民仍然牢记在心。

    对于重新融入亚洲,日本至今没有拿出亚洲人民看得见、摸得着的诚意来。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三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