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章 (第3/5页)
“子明,你作何感想?” “大人指的是什么?” “你对交趾女王的印象如何?” “她很美丽,很聪明,也很能干,不好对付。” 石崇道:“是啊!今天我们也看到了交趾的军备,训练并不比我们差,数量上却多出我们几倍。” 他们之所以臣服,的确是卖了你一个大面子,因此,她要你帮忙的地方,你最好多尽点心,要是得罪了她,我们很可能回不去了!” “这倒不至于,但不知她要我做什么?” 石崇笑道:“谁知道,说不定是看中了你,要找你做王夫呢!” 司马子明不禁红了脸道:“大人别开玩笑。” 石崇道:“倒不是玩笑,她不是公开表示了,这个所以臣服,完全是为了你,而且在国宴上,她尽找你谈话,可见是对你有意思。” 正说着,忽然亲兵领了个宫女送来,手中捧着个盘子,盘中则是一封函缄,写着司马将军亲拆,下书一个兰字。 女王闺讳响兰,这正是她的私函。 石崇看了封缄上的字后,把伸出来的手缩了回去。 指名亲拆,而且还用私名落款,表明了这是一封私人的信缄,他自然不能代拆了,故而便笑道:“你看,这不是我说的活儿来了吗?” 司马子明倒是有点窘迫,他没想到女王会写一封私人的信函给他,虽然还没有看内容,也不能作任何的揣测,但是仅从封缄左下角的那一个兰字,也说明了这封信不能落入第三者之目的。 但偏偏又是当着石崇的面送来的,他明白石崇的个性,善疑善妒,对这种事一定会很不高兴。 那传女行了个礼道:“将军,女王陛下还在等候回音呢,请将军看过信后,立刻给奴婢一个答复。” 司马子明只得取过了信,抽出来看。 看罢,倒是吁了一口气,因为信上并没有说什么私话,只是多谢他日间在席间的多方指教,获益很多。“因而才想到了还有几个困扰很久的问题,也想请教一下,望将军不吝赐教,如蒙赐允,妾身当于后宫御书房候教!” 司马子明看了才朝侍女道:“女王太客气了!” 那恃女想是女王贴身的从人,因此也能代表说几句话的,垂手道:“女王很少对人如此称赞的,今天对将军却是赞不绝口。” 所以回到后宫。立即进入御书房,将几位阁老都请到了,根据将军的话,提出了一些新政措施,但是那些阁老们却不相信,所以女王才想请将军前去,对她晓谕一番。” 原来是去谈公事,司马子明看看石崇,然后道:“我是个外人。干涉到贵国内政,恐怕不太好吧?” “将军但请放心,这只是私下谈谈,而且也是非公开的场合,以前女王也常敦请外人前往指教的,女王用私函相邀,就是表明非官方性质。” “可是贵国的阁老们也参加了!” “他们是每次都参加的,因为他们都是女王的老师,女王小时候跟他们读书,视政以后。每隔几天,总要请他们到御书房去,把一些问题先反复研讨辩论,等决定了大致的准则,没什么大问题了,女王才会在廷上正式宣布。” 石崇道:“为什么要这么麻烦呢?” “这是为求慎重之意,女王知道自己年纪太轻,唯恐处理国事有所疏失,所以她每有新的政令,朝中无论文武大臣,都可以陈述得失,表示意见。 只要有一半的人不赞成,女王就收回成命,另行研究可行办法,这样一来,国政就不会出大错了!” 石崇道:“女王倒是位难得的贤君。” 侍女笑道:“是的,我们全国上下都很爱戴她,她每天临朝前,总是要在御书房内与几位宿儒元老相商。” 有一个最大的原因,就是对所提的新令有充分的了解,还有就是预见错失,免得被臣属们挑剔出去。 君王为一国之首,应有其权威与尊严,女王不愿太无知而为仕民所轻,更不愿她的政令每次都被臣下们挑得体无完肤。 司马子明笑道:“高明!高明!女王实在很了不起!” 侍女笑道:“女王还说了,因为日间已蒙司马将军口允赐教,所以才冒昧相邀这种无聊的集会,对特使大人就不敢麻烦了,但特使大人如果肯与于赐助,女王将十分感激,而且立即备帖前来相邀。” 石崇一听是去做政事上的咨询,头早就大了,因此忙摇摇头道:“不了!不了!这些事情本使还不如副使清楚而且大军驻扎在此,也必须要有人随时监督,有他一个人前去就行了!” 于是司马子明骑马出营,随着那名待女直向皇宫而去。 到了皇宫,待女引他由侧门进入,并由小径走向了后宫。 司马子明道:“御书房是设在花园里吗?” 侍女这才笑道:“不!御书房是在正殿后面,这是女王的寝息之所,寻常臣属是不准进入的,除非女王下过旨意,这儿不准任何一个男人前来的;而女王今天却是第一次降旨,将军也是第一个踏入花园的男人。” 司马子明一怔而止步。 那传女又道:“将军别误会,女王是真的有事情要请教,只是不在御书房而在百花亭而已,女王要我说在御书房,是为了怕那位特使大人疑东疑西,心中不高兴。” “正使大人怎么会不高兴?” “将军,女王对你们的情形很清楚,那位石大人虽是一方总督,却是个贪财好色的酒色之徒,不学无术,他的一切全是将军在居间策划的。” 司马子明的表情很尴尬,对方固然是在称赞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