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世界:王安忆小说讲稿_第五讲《巴黎圣母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讲《巴黎圣母院》 (第2/7页)

探访副主教——克罗德神父,他们谈到了许多关于世界的奥秘,像星相之类带神秘色彩的东西,克罗德提出世界发展前景的一个预言,他右手指着一本书,左手指着圣母院,眼光从书本移向圣母院,说:“这个要消灭那个的!”接下来就有整整一节阐述克罗德的理论,这理论是说印刷术终究要消灭教堂与建筑术。他说怎么会有建筑的?当人类有了沉重的记忆,这些记忆像负担一样压在人们肩上,人们很想将它们卸下来,用一个可见的,又最容易做到的东西记录它,那么就是,用一块石头,砸在地上,这便是纪念碑。古代人就是用石头来记录自己的思想,朦朦胧胧的思想,石头就是建筑的第一个字母。然后慢慢就开始有了单词:石头堆叠起来,成了坟墓,墓室,石头堆砌的简单的石棚,记载我们记忆的手法和方式就复杂一点了。再接下来就开始著书了,就是建筑,有了各种各样的建筑,巴黎圣母院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种比较可靠的东西,比草稿可靠,他说一张草稿,一个粗暴的人,一次发火就可将它毁掉,而一个建筑要毁掉它,必须要有一次社会革命。可是建筑还不足够牢靠。不是吗?前面说了那么多关于巴黎圣母院的变化,就说明建筑要抗拒时间和遗忘也是不容易的,也是不断被埋没,然后慢慢变成意义含糊的岩层。那么现在有了一样东西,比建筑还要可靠地记载我们人类的记忆、经验、思想、情感,这就是印刷术。它可把思想广泛地传播,使我们的思想变得像鸟儿一样在飞翔,像空气一样,谁都无法把它灭绝。他觉得印刷术是种神奇的东西,有了它以后我们人类所有的记忆,所有的思想,所有的转瞬即逝的东西,都可留下来了。这是又一个很重要的前提。

    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地谈到《巴黎圣母院》的故事了。关于这故事,我也想给它作个简单的定义:这是一个神灵的故事。一个神降生于凡间,受尽折磨的故事。这故事中有两个主角,一男一女,卡西莫多和艾思米拉达。这两人我们是很熟悉的了,电影里,歌舞里都出现过他们的形象,尤其是卡西莫多已作为一个专用名词,表示一个人的丑陋。

    我想先将这两人作一个简单的描述。卡西莫多第一次出场是在选举“愚人王”的活动中,在一个六角形窗孔,就像苏州园林中镂空的窗,让最丑陋的人露面。许多丑陋得可怕的人,一个接一个亮相,最后出现的一个把所有的丑都盖倒了,就是卡西莫多。这一个人的丑是怎么样的丑呢?他的眼睛被一个大瘤遮住,他的牙齿像城垛一样参差不齐,他的下巴是开叉的,他是驼背,他的腿也是瘸的。总之,他是一个勉强接近于人形的一个人,只能说他勉强接近于人形而更像一种兽,就是这么一种古怪的样子,但他的丑里面有种骇世惊俗的味道,所有的人都会被他吓住,惊住,他有种力量。作者这里有句话:“对于那条希望‘力’也能像‘美’一样能导致和谐的永恒法则来说,他可算是一个特殊例外了。他的这种力量违反了我们古典的关于力的原则,我们认为力也是一种协调,高度的协调产生力,而他是绝对的不协调,而他确实有力感,他是一种力达到极致,或者说协调达到极致后发生的反应,反动。他极其丑陋,惊心动魄的丑陋,是种非凡的形象。他确实丑,可正是因为他的丑,他一点都不落俗套。他的生平也别出一格,1467年(雨果叙述的是15世纪的古老的故事),复活节的第一个星期日的早晨,早弥撒以后,人们在圣母院左厅前廊下,一个雕花木床上发现了这孩子。这木床是专门放弃儿的,谁家有弃儿,就放那儿,会有善心人把它领走,这孩子就在那儿被发现了。这孩子丑陋得惊心动魄,人们都不敢去接近他,是一个年轻的神职人员,年轻的神父克罗德带走了他。克罗德带走他是出于一种私人的原因,用为他的弟弟。

    一场大瘟疫之中,他的全家都死了,只剩下他和小弟弟,从此之后,弟弟是唤起他温存情感的唯一的人。所以当他想起他弟弟的时候,他的心会变得很软,他会生出些凡间情感。他是怀着这样的同情心把孩子领养了,把他带去圣母院,使他成为一个敲钟人。这个卡西莫多,从小就是在圣母院的阴湿的石板地上长大的,石板地上的一条爬虫似的。没有人同他说话,他也不会说话。当他第一次敲响钟,就好像他第一次开口说话。而敲钟巨大的声响把他的听觉也夺去了,他又聋又哑。他在圣母院走来走去,觉得每一块石头,每一座雕像都非常亲爱,他有时会对着石头默默地说话,谁都听不见。当人们走进圣母院时会发现,柱子上爬着个野兽样的东西,一看呢,是他,像猴子样的迅速爬走。他像蜥蜴似地附在圣母院的壁上,他和圣母院似是合为一体了。

    然而他是很少的能领会,为圣母院吸引的人之一。也正是因为他的存在,使圣母院充斥了一种生气,这种生气是不可言传,不可描述的,虽然人们都惧怕他,人们想到他都觉得恶心,讨厌他,可就因为有了他,整个教堂都活起来了。作者写道:”假如是在埃及(注意这个埃及)人们可能会把他奉为这座寺院的神祗了,但中世纪的人们却以为他是魔鬼,以为他是魔鬼的灵魂。“他似乎是古代沦落到中世纪的一个神。有点像中国的一句俗话”虎落平川不如犬“吧,他是一个沦落的神,生不逢时,若在古代他就是神,可他到了中世纪被大家看作魔鬼。他是这样一个人。

    接下来要说艾思米拉达。她的出场有瑰丽的色彩。也是在那个愚人节上。愚人节正在上演诗剧,诗剧作家是个流狼诗人,他的名字叫作甘果瓦,惴惴不安地看着自己的诗剧。这诗剧不断地被打断,被干扰,踉踉跄跄地进行着,最后一次被打断就是广场上传来声音,大家欢呼着“艾思米拉达”就像唱歌似地唱这几个字。甘果瓦听到这声音感到非常惊奇。甘果瓦是诗人,是语言艺术家,对语言最为敏感。

    他听到这几个字,他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