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规”行动_第十七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七章 (第5/9页)

充分一点。后来易锋到高岩村来也要办点事,每次来时,也总要到易老先生家里看看,送上点土特产。同时,也当面向师傅讨教一番。小芳有时和表姐妹们上山砍柴去没见着,有时正巧在家里,也就又与易锋碰面了。不过,那时候的易锋的确话不多,和小芳见了也只是点个头而已,双方并没有太多的交谈。加上都是青年男女了,也不太好意思说什么。

    十七岁那年,易锋戴上了光荣花,在大队干部敲锣打鼓的欢庆声中离开了家乡,到部队参军,从此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这样,易锋在易老先生指点下cao练武艺的镜头就在小芳的视线中长久消失了。后来,小芳又听舅舅说易锋在部队进步很快,入了党,提了干,几年后又进了军校,算是个大学生了。

    文革即将结束时,形势有所改变,小芳已经长成一个大姑娘了。她勤于练武,不仅练南拳,还练刀、剑、棍、锏等兵器,不仅跟舅舅学,还偷偷地拿出舅舅的一些武术书籍,跟着书上写的招术进行练习。于是,她的功法提高很快,并且远远地超过了舅舅的几个亲生女儿。小芳是个好强的姑娘,除了练武,她还用心看书学习,易锋在煤油灯下看书的场景深深地感染了她。她也决心要做个有文化的人,这在那个年代里,是非常难得的。在看书背书的同时,她还学习琴棋书画,尤其练得一手好字,每年过年时,邻居们都热情地叫她去帮助写春联。

    小芳在同龄人中是比较突出的,当时学校缺乏人才,正在到处物色教师。在舅舅的极力推荐下,她来到一所小学任代课教师,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

    不久,又传来了恢复高考的消息,小芳激动得晚上睡不着觉,有空就看书做习题“大学生”这三个字,几乎成了她生命中全部的梦想。她要拚搏,要奋斗,要通过上大学改变自己的命运。

    邓小平执政以后所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通过恢复高考选拔人才,使全中国无数的年轻人重新燃起自己的梦想,明确了奋斗的目标。但是,刚刚开始恢复高考的那几年,并不像后来那样公正,真正公开公正的高考,其实也有几年的磨合期。

    萧小芳并不是一个走运的人。第一年参加高考,她得了三百八的高分。然而,她并没有收到一张录取通知书。令她气愤的是,后来她得知有的人仅仅考了一百多分却已经上了大学,成为当是国人称颂的“天之骄子”可能连邓小平他老人家也不知道的是,在这种以公正的名义掩盖下的不公正,那几年屈杀了多少天下英才!多少青年学子因为家庭成份或其他一些原因受到了排挤打压,令他们无颜出门,整日在家里扼腕长叹!

    萧小芳没能上大学,倒不是因为家庭成份不好。那时,荣嘉县里派性非常严重,经常是一派压倒另一派。提拔干部是这样,推荐上大学包括后来审查上了高考分数线的青年也是这样。符合当权派利益的上,不符合的就下。萧小芳就成了荣嘉县政治斗争的牺牲品之一。

    在后来的几年里,萧小芳虽然没有因此死心,她还是不停地复习功课,准备一年接一年地考,直到考进大学为止。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也因为年龄等方面的原因,她最终还是没有成功。甚至,连这个代课老师的位置,也已经产生了动摇。她对荣嘉这个地方终于失望了,在南州一位老师的介绍下,她来到南州一家电器厂担任质检员。

    这时,她舅舅易老先生考虑到她年纪不小了,担心起她的婚事来。在他的众多弟子中,最忠厚正派、最有出息,也最被他看好的,当然就是易锋了。于是,他便给易锋和小芳之间抛了一根“红线”帮他们撮合了起来。

    易锋与萧小芳这对师兄妹,到了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的年龄,经过师傅这么一点破,两人便都回想起当初见面时的种种印象和感受,双方都对对方比较满意。从此,两人开始了鸿雁传书,通过书信交流思想和感情,畅谈理想和未来。

    小芳是个不服输的人,非常要强。她一方面刻苦钻研电器业务,渐渐成为这方面的专家,两年后就成为这家企业主管生产的副厂长。与此同时,他还积极参加自学考试,成为我国第一批通过自学考试拿到大专文凭的人。

    婚礼是在部队举行的,接着易锋将有婚假,他们回到老家后,又按家乡的风俗举行了婚礼,摆了喜酒。

    从部队回到老家的那段时间,小芳记得非常清楚。在她的记忆里,那段时间是她一生中最幸福最快乐的日子。他们一同从部队往家乡走,由于已经是蜜月,便有点类似于现在的旅行结婚。

    在云清的轮船码头上,夫妇俩看到很多衣服穿得破破烂烂的乞丐。这种场景,对于小芳来说,已经有点司空见惯。可易锋看了却觉得很伤感。只要碰到有人向他伸手,他都是五毛一块地给,把身上的零钱都快用光了。

    小芳道:“易锋,你见人就给怎么行?等回儿回家的路费都没有了怎么办?”

    易锋紧锁着双眉,道:“我们在部队里听说现在大家的生活都好起来了,都很高兴。可是我这次回来一看,发现穷人还是很多,你看,每次上下码头,都有这么多要饭的。这说明我们这些党员干部做得还很不够,我们共产党带领大家脱贫致富的任务还很重哩。”

    小芳笑道:“没想到你这个人还真有点忧国忧民。”

    易锋道:“我也是个共产党员,我也有责任哩。我们国家解放已经三十年了,现在还是这么落后,这么贫困,我们每个共产党员都应当感到内疚,感到惭愧呀!”

    小芳见他这么认真,心想:“这个人真是正派,到部队这么多年了,脾气还是没改,还像当年在飞雁村一样,浑身上下充满着一股正气。嫁给这种人没错,他不会干坏事。不过,也不能让太正得过头,还得好好劝劝他。”于是,小芳耐心地道:“你说得也对。不过,我告诉你,社会上和部队里是有区别的。部队里比较正统,你们受的教育也很正统。可社会上不一样,社会上复杂多了,有些情况和书本上写的,领导在会上讲的是完全不同的。就拿这些乞丐来说吧,有的确实是家里困难,没得吃才上街的。可是另外呢,还有的则是由于好吃懒做,你看有的人,还是三四十岁,身强体壮的,也穿着破衣服、拿着破碗要饭,这不是好吃懒做吗?我听说啊,有的人嫌干活太累,而且赚钱太少,便干脆去要饭,因为要饭赚钱来得轻松,来得快呀!”

    易锋笑了,道:“那你干嘛不去要饭?”

    小芳打了他一拳,道:“你才要饭哩!我们不缺腿不少胳膊的,为什么要去要饭?做人要做一个体面的人,赚钱要赚体面的钱,这才是做人应有的原则。”

    易锋瞪大眼睛道:“对对对,你这几句话说得有哲理,我服!”

    小芳笑道:“所以啊,我劝你今后别没头没脑地乱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