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百三十章战舰上的国家 (第3/4页)
朝廷安置在战舰之上地想法让几个高丽人听得目瞪口呆这算是什么国家?不过仔细想想依仗着汉军强大地水军,这却是最安全地办法,起码他们未来的“国王”和大臣们,不会那么轻易地成为蒙古人的俘虏。况且汉人将军都这么说了,他们也没有办法反对。 几个人在战船上商量了一日一夜,一个方案终于形成。第二日,符海波派出一条小船,送高乾元悄悄上岸,购买建国,以及国王登基所需要的东西。喜气洋洋的高乾元动作倒快没半天时间已经回到了战舰之上。 两日后,在远征舰队指挥舰上。“大高丽王国”成立。 大高丽王国以年仅十岁的王花为国王,王钱氏为王太后在国王十八岁前负责监国重任设内史门下省、尚书都省、三司省三省;吏、兵、户、刑、礼、工六部;以及中枢院、御史台、国子监、大理寺、艺文馆等。负责三省六部,总共只有两个,一个是高乾元,一个是李光,仁这两人暂时把三省六部的全部官职都给兼任了起来。 拜汉军远征舰队主帅符海波为大高丽王国天下兵马大元帅,武英公;拜秦海为副元帅,武德公一个国家就在这样近乎儿戏的情况下成立了! 但那些高丽人,却人人兴高采烈,好像整个高丽都已经全部在他们的控制之下随后,王太后王钱氏,代表大高丽王朝,派人向大汉帝国上表称臣,永世不敢反叛。 既然身为高丽地“天下兵马大元帅”和“副元帅”符海波和秦海二人,就开始按照预先设定对高丽地用兵计划,在听取了高乾元、李光仁的意见后,符海波决定选取高丽的光烈州为首先夺取地目标。 光烈州为高丽第三大州人口众多,乃高丽主要的钱粮输出地。而且最为有利的,是此地离海边不远。仅有两日路程,使得汉军的突袭成为了可能。而一旦光列光烈州无法坚守则可以在第一时间重新撤退到战舰之上。 并不需要多少时间的准备,大汉帝国和大高丽王国地联军,在几日后迅速登陆这个所谓的联军,汉军为一万人,王**队为二百二十七人,这已经是国王王荏全部的军队… 联军一路过去大势造着声势很快这一路上几乎所有的高丽人都听说一个什么“大高丽王国”成立了这个王国拥兵十余万,半年之内就可以将高丽的全部蒙古人赶出去等等之类。 起初高丽人谁也不肯相信,但当他们亲眼目睹了大高丽王国雄壮的“军队”之后,都开始半信半疑起来。 随军出征地高乾元和李光仁也没有闲着打着为国尽忠的旗号,不断拉着壮丁,当到达光烈州城下的时候,他们居然有了一支千多人的部队。符海波又给他们配发了一些武器,这时的大高丽王国也算是真正拥有了一支武装力量。 光烈州地督守看到浩浩荡荡的联军忽然出现在城外,不由大惊失色急忙紧闭城门,一边向朝廷告急本来光烈州城高墙险联军一时很难攻下但是在此之前,秦海和帝国情报人员陈浩鹏已经带着百余名士兵先于大军化装出发成功混入了光烈州内。 在联军到达的当天夜里,秦海带着部下,杀死了看守的士兵打开了城门万余名汉军士兵呼啸着冲入城内,后面是大高丽王国士兵的呐喊助威之声! 在顷刻之间光烈城就陷入到了一片混乱之中到处都是士兵地呐喊和厮杀声到处都是高丽人惊恐的尖叫。光烈城中地高丽士兵,从来没有打过仗,这时听到外面混乱成了一片,本该肩负起守城责任的他。们,却躲在被窝里哆嗦成了一团。 光烈州地督守,从府中匆匆忙忙出来正想指挥战斗,却被人一刀砍去了头颅,稀里糊涂地死在了督守府外,到死还没有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等到天亮的时候。整个光烈城已经全部落到了汉军的手里大高丽王国的军队,这个时候在在高乾元和李光仁地带领下神气活现的进入到了城里他们脸上地表情,仿佛这胜仗是他们打地一样。 光烈城军营里地高丽士兵全部成为了俘虏,符海波将这些人全部交给了高乾元处大高丽王国一下子就多了五千多名士兵。 进入城中地高乾元第一件事就是张榜公告,告知城里的居民,光烈城已经被英勇的联军士兵顺利光复,纳入到了大高丽王国的版图之中从此后,光烈城再也不用受蒙古人的欺压城里的居民从最初地震惊中清醒。来,对于他们来说,不管是哪个王朝,和他们一点关系也都没有而符海波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光烈城的府库,结果让他比较吃惊,在这居然存放着大量的粮食。符海波也不客气,分出一千兵来又让高乾元和李光仁大量征集民夫,将这些粮食的大部分都运送到了远征舰队的战舰之上。 随后,王葆和他的母亲也来到了光烈城,王太后宣布光烈城为大高丽王国的临时国都,号召全城人行动起来,迎接敌人即将到来的反扑。 符海波很清楚蒙古人是不甘心轻易放弃光烈城地,一场恶战也许很快就会打响。他将帝国士兵和王朝军队,分成了几个部分分别把守光烈城的各处城墙! 光烈城中的居民虽然并不愿意打仗,但在高乾元和李光仁的武力威逼之下,却不得不抗着简陋的武器,走上了城楼,负责修缮和后勤工作。高乾元又从中挑选出近万人,编入到了王朝军队之中,以充实城防实力。 对于光烈城他是非常重视的,毕竟这是王朝拥有的第一块地盘。虽然在事先汉人将军已经很明确地告诉他,汉军不会死守这里,但他心里却还隐隐的有着一些期望… 随着光烈城地被占,大高丽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