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章江南之春mdash;m (第2/4页)
跑步,而布的末端甚至不会着地。这让我想到日本忍者的训练。这时的日本乃是处于古坟时代,因此杨大眼的时代可说是早得多,不知道是不是这样的逸事后来传到日本,就被写入了忍术书籍中呢! 就这样,这个人以北魏的前线指挥官身份,在齐之时数度击破南朝军队,在这时的江南甚至有如果孩子哭泣的话,只要说“杨大眼来了”哭泣就会止住的说法。 这个杨大眼的妻子名为潘氏,由于身为女性的缘故,因此只知其姓。这个潘氏虽身为女性,但总是穿着甲胄立于战阵,是个女将军般的人物,与杨大眼夫妇两人一同在战场上驱驰。 除了杨大眼以外,北魏的名将还有个于栗碑,在时代上约比杨大眼要早个百年左右。由于他带着黑色的矛,总是立于全军阵头勇战,因而被称为“黑矛将军”而且,不只是武艺高强,他还曾复兴当时因战乱而荒废的洛阳市街,且曾救济民众,是个把他从百人中剔除十分可惜的人物。 再接下来谈谈第四十三位的韦睿。他在这时已经超过了六十岁,是个有名的老将。虽然相当受到武帝信任,但是之前也曾经提到过,他并不是一名武勇之人,而是智略方面的文将。这个人也非常爱惜部下兵士,在部下兵士全员未进餐之前,自己绝对不吃饭。而当兵士们在淋雨的时候,他也不会搭上帐蓬,总是与大家一起淋雨。就因为这样,所以两军都会愿意为了自己的指挥官而拼命,成了精锐之间的冲突。 而在韦睿的部份,之前也曾经写过,他从不穿甲胄,是以儒家学者的服装就这样乘上木制的轿舆,而且还不拿枪或剑,总是带着一支竹杖,就挥舞着它指挥全军,是个非常投日本人喜好的军师型人物。 在此,北魏派出了号称百万的军队,实际上至少也有其半数,也就是五十万大军;而另一方面,梁这边则只有二十万军队,因此只有充分利用地形地物来作战才行。而这时在韦睿之下担任副将职务的,乃是曹景宗这名人物。 这个人是非常有趣的人,如果可以的话,我真想将之列人百名的名单中,他从少年的时代即是位使弓的名人,这是发生在他某次在与友人一同前往狞猎时的故事。那时的江南应当是栖息着许多山鹿,而在狞猎时发现了鹿群正打算要射杀的时候,鹿群突然驱奔而来,和我方的马群混在一起,因此如果随便乱射的话,就会射到我方的马。正在感到头痛的时候,曹景宗接连地放出了箭矢,一一地将鹿射倒,因而留下了这则使弓名人的逸事。不过,也由于这时的曹景宗曾说过他是能够区分鹿和马,稍有着自大的小缺点,因此我只有深感可惜地将之删除了。 这个人还有在喝醉后在武帝面前吵嚷的记录,还有一次也是,当武帝召集文人要展开作诗大会时,他要求要让自己加人,文人们使问道:你会作诗吗?他就当场作了一首不错的诗,把大家都吃了一惊。另一方面,他非常喜好女色,在屋子里集结了数百名的美女,说此乃人生乐事,确实是个非常有趣的男子。 不过,这个曹景宗倒是非常尊敬韦睿,不管韦睿说什么他都听从,而二十万的梁军在得到智将和勇将后,就能够如驱使手足般地充分行动了。 在战场上,不逊于赤壁之战的战斗依次发生。有的时候,北魏军在淮河的两岸筑成了巨大的阵营,再将它们以两条巨大的长桥连结,而在一个风暴激烈的日子里,却因受到梁军誓死的攻击而烧毁。 又有的时候,在一夜之间竟于北魏军的面前出现了梁军坚固的阵地,不由得让北魏军吃惊地大呼“神也!”这也是相当有名的故事。这句话应该怎么来解释呢…大概就是“无法置信”的感觉吧?如果用英语来说“Oh!MyCod!”的感觉可能更为贴切。 总之,在激战之末,北魏军败退了,那是因为总司令官逃走的缘故,而为了要庇护总司令官,杨大眼也没办法再有什么作为。如果在此时,北魏获胜的话,那么北魏就可以统一天下。而由于此战役的胜利,梁也因此能够稳固地盘,其后就迎向了其发展期。 在杨大眼部份,于其死后还曾发生了了不起的逸话。前面曾经说过杨大眼有位女将军妻子潘氏,这个潘氏乃是十分奔放的女性,甚至还拥有另外的爱人。这在当时也是十分不好的事情,甚至可以因此而命其自杀。其后,杨大眼准备再婚时,她已经有三个儿子。而当后妻过门之后,后妻又生了一个儿子,于是,在杨大眼死后,两位妻子的儿子便形成了对立,这是非常常见的情况。 杨大眼的长男——也就是女将军潘氏的长男,他名叫杨华。这个人和母亲长得很像,十足是个美少年,在父亲死时才十七岁。当时北魏的朝廷是由皇太后专政,光是这样也就算了,她还非常喜欢美少年,因此就看上了杨华,准备逼他就范。然而杨华非常不愿意,再加上后妻想要把前妻的孩子除去,让自己所生的儿子来继承家业,于是杨华在父亲的葬礼之后,就和两位弟弟一同挑着父亲的尸体准备亡命到梁去。 这时候,后妻——或者可说是继母——大惊而跳入河中,杨华的弟弟虽欲以箭射之,然杨华说不管怎样,毕竟还是母亲,因而加以阻挡。于是他们便挑着父亲的遗体渡过了长江。 这个杨华后来一直出仕于梁,只不过死的时候带有点悲剧的色彩。他是在有名的侯景之乱时,被卷人其中而死的。 好了,不要再说这些有的没的了。这时的韦睿尚且健在,不过,他有没有与杨华相会过,那就不知道了。 在杨大眼死后,由于北魏皇太后的专横,政局十分混乱,在经过大混乱之后,就分裂为两个,一个是东魏,另一个则是西魏。 先将西魏放着不谈,而相对的东魏后来则为北齐所取代。 在进入了北齐的时代后,第四十五位的斛律光和第四十六位的兰陵王终于可以出场了。 北齐王朝可以说是从高欢这个人物开始的,这个人乃是东魏的宰相。 这个高欢在死时,继承其位置的乃是长男高澄。而在高澄要继承之际,由于听闻了继承者竟是这个孺子,因此一个名为侯景的人就起而谋反。这时高澄以巧妙的方法平定了叛乱,侯景失败之后,就渡过长江逃往梁。后来,他在梁又引起了叛乱。这部份可以参照个人所著的《长江落日赋》,就可以了解其来龙去脉。 这个高澄虽然是非常有才能的人,可惜他有酒乱的致命缺陷,只要一喝酒就会变了个人,而十分残忍暴虐。在高澄的时代,东魏王朝依然持续着,而这个高澄在二十多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