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人生意气mdash; (第2/7页)
根据地移往较靠近洛阳的地方,建立了魏这个国家,而李密就成了魏公。 这时,在《隋唐演义》中并没有出场,而是在其他的书中出场的,有所谓魏的五虎将军。这指的就是秦叔宝、单雄信、王伯当、程知节、罗士信等五人,这是《三国志》的书迷们应当会感到欣喜的设定。 其他还有一个文官魏征,因此这时魏国人才的丰富可说是相当了不起。 魏成立之后立刻就包围了洛阳,号称军队三十万,支配着天下的中心地点。这时乃是西历六一八年的事情,而当时李密已有大概会取得天下的感觉了。 只不过,李密本身是个对自己的才能非常有自信的人,他首先把翟让,也就是这一派最初的统领给谋杀了,因而造成人心的离异。根据《隋唐演义》的设定,当时魏征、秦叔宝、以及徐世绩等都对唐持有好意,认为唐总有一天会统一天下。而李密由于看不过去,就把这一帮人都赶了出去。没过多久,李密被群雄之一的王世充所打败,状况非常糟糕,把至今的势力在一日之间完全失去。李密在苦思之后,就无可奈何地投降给了李渊。只不过,李密并不是个可以待在他人之下的人,在经过一个月左右,他就背约逃跑,而在途中因遇到伏兵而被杀害,当时年仅三十七岁。 这时,所谓的魏之将军,由于大举归顺于唐之故,是以对这时的唐来说,尤其是在军队方面,也是一举经过强化。 如果李密这个人能够用心,不要逞强与王世充作战,而保存势力的话,那么历史将会如何转变就令人难以预测了。顺道一提,在日本也有以李密为主角的小说,那就是狩野朝美所着的《隋唐阳炎赋》。 这时的李世民是为秦王,而李渊则为隋的唐国公。因此在李渊即位的时候,就以自己的封地而自称为唐。 而在徐世绩与李密不和之后,就领着自己的军队,还在城的附近徘徊时,李渊就放话希望他能够投降于唐。不过徐世绩说道,就算自己与之不和,但毕竟是李密的部下,因此并不希望在未透过李密的状态下归顺,而让李渊非常感佩。 接下来,在六一九年初,徐世绩终于降唐,这时方才二十六岁。而唐也给予其厚遇,赐予其国姓李,因而改名李世绩。不过也在此就直接改称为李绩,这乃是因为对其君主李世民表示尊敬之故。 就这样,李绩自十几岁起便当上叛军的指导者,在天下有相当的名份,而在三十六岁时,则当上了唐的军师。故他和李靖不同,是个在年轻时就有名声的人。 接下来看到第五十三位的秦叔宝。这个人在年纪上比李绩大个十几岁,在《隋唐演义》中,乃是北齐某将军的儿子,不过是否属实就不知道了。我想也许他根本是个无名的庶民出身也说不定。只不过,他自年轻时就因武勇与孝顺而知名,关于这一点,在《隋唐演义》中也有说明。 一开始,当秦叔宝还只是军队末端的兵士时,他的母亲死去。于是隋之大将军叫做来护儿的——这个人也在《隋唐演义》中有出场——就在秦叔宝母亲的葬礼中特别请使者送上吊唁,此举让大家吃了一惊,就问道:像你这样的一位大将军,为什么要对那样一介无名小兵家的葬体特别派使者去呢?来护儿答道:这个叫做秦叔宝的男子,可不是平凡之人,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的。因此,在《隋唐演义》中,这个来护儿是个相当不错的角色,以秦叔宝的知音身份一直守护着他。 秦叔宝在张须陀旗下,与罗士信一同与叛乱军作战。由于行动出色,在张须陀死后,就移至李密旗下。只不过,如果从表面上看来,李密是张须陀的仇人,那为什么还要特别跑去李密那儿呢?关于这样的疑问,在《隋唐演义》中也对这段复杂的人际关系有所说明,就是设定秦叔宝从很久以前即与李密相识。 在这样的时代中,刚才也曾经说明过,昨日之敌,也许就是明日的己方,离合聚散总是接二连三地发生。总之,在遇到对自己来说真正好的君主之前,大家都是东跑西跑、分分合合的。就算你找到了一位君主打算对他尽忠,可是在君主不行的时候,就不要磨磨蹭蹭,还不如赶快去找下一个更好的君主。像这样的例子非常多。而跟着如兄长般的秦叔宝,罗士信也一样到处游走。 接下来要谈的是第五十四位的尉迟敬德。 像秦叔宝等人,于隋之末期是在山东及河南一带活动,而尉迟敬德则是在更北的山西一带与附近的贼军什么的作战。其后,群雄冲有个刘武周的人得到了力量兴起,而尉迟敬德就进入其下而成为将军。之后,刘武周就与唐展开了作战。刘武周的势力其实相当大,如果当李世民与李密作战时,刘武周从背后突击长安的话,那么唐很可能会因此而灭亡。在收拾了李密之后,李世民就为了征讨刘武周而向北行,这时所率领的包括李绩、秦叔宝,以及程知节、罗士信等,几乎昨日的魏军都被纳入其下的感觉。 而在与刘武周的军队冲突之际,在京剧的标题乃是《秦尉大战》,也就是秦叔宝和尉迟敬德的单挑。能够在历史上留名的单挑战,大概除此之外也不多了。 总之,他们两个一下换马再战、一下是稍事休息之后再战,战斗持续了数日夜,胜负一直无法分出。其后,刘武周死亡后,李世民还郑重地把刘武周的首级送回尉迟敬德那儿,让他好好地举行葬仪。而尉迟敬德也在君主死后,因感念李世民的恩义,就降伏而成为其部下。 关于这场《秦尉大战》,在《说唐》中,有比《隋唐演义》更精采的描写。 所谓的《说唐》,是比《隋唐演义》更加偏离历史,是如讲古一般,非常充满故事色彩的东西。根据《说唐》,李世民在带领程知节前往前线侦察时,突然遭到尉迟敬德的急袭,在程知节一番奋战之后,两人依然被捕。正当尉迟敬德要夸耀其武略时,程知节道:你不过只是井底之蛙罢了!我还有个大哥秦叔宝,在他面前,你根本就不算什么!尉迟敬德大怒,说对方说谎。程回道:是真的,如果你认为我说谎的话,就让我去把秦叔宝带来。然而尉迟敬德却说,怎么可能让你这么简单地逃掉。因此程知节也只有把年轻的君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