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章流血之宴mdash;m (第2/4页)
流的人物。 就这样,在他即上帝位之后,正巧发生了大饥荒,当部下对他说人民没有米可以充饥时,他竟然说“那为何不吃rou?”的话,十足是一个昏君。 之后,还发生了所谓的“八王之乱”一共卷入了八位具有王之称号的皇族。大致上是某位皇族因谋反而被杀,而后,杀人的又再因志横而再被杀,不但造成了大军之间的冲突,也间杂着暗杀和政变,形成了无法无天的时代。而就在惠帝也将被叛军所杀的时候,有个名叫嵇绍的家巨,以身庇护惠帝。在当嵇绍被杀死的时候,他的血喷到了惠帝的衣服上。后来,当在惠帝被救出来之时,家巨们虽想要替其更衣,但惠帝却说这乃是忠实的嵇绍所留下来的血,因此并不想要更衣,如此说来,如果这故事属实的话,那么惠帝这个人本身应该并没有那么昏庸才是。当然,也有只有在危险的时候才突然跳脱昏愚而灵光乍现的说法,但无法如何,这都算是一个感人的故事。 反正最后惠帝也遭到了毒杀,因此也无法了解真正的实情。不过,最重要的问题,乃是在于八王之乱的时候,这八位皇族为了强化自己的军事力量,不惜叫来了北方的匈奴,而造成匈奴势力不断进入。由于晋本身的政治动乱,最后竟造成了大混乱,而其结果就是使得以匈奴为首的北方游牧民族在短期之间极代了晋。最后,残留的皇族之一往南逃,在渡过长江之后,将首都改置到了建康。 这就是东晋的开始。在此时期中,中国也发生了自北往南的民族大迁移。这乃是由是北方已为骑马游牧民族所逐渐侵入,他们虽然勇猛,但也是非常嗜血的民族,因而在各处引起了杀戮。汉民族因无法容忍,就干脆随着朝廷一起往南迁移,甚至在渡过长江后继续南移,造成了江南的人口急增。要支撑一个园家虽然是需要这样的人口,但随着大混乱之际,也发生了不少谋反之举,就在这时,有一名叫荀灌的女子——在《三国志》中有个出场的人物名叫荀彧,他是曹cao的军师,而荀灌这个人乃是其第六代的子孙——当她所在的城为叛军所包围而快要陷落的时候,这个荀灌以十三岁的少女之姿,率领兵士骑马脱出城中,到远处去求援,并引援军回来解救了自己的城,这也是十分有名的故事。 在这时,她不只是带了援军回来,她还自己想到要从两个地方引援军回来,当较早前来的援军开始与敌战斗之时,第二批的援军就现身冲击敌人的侧面,于是敌人自然败走。光是一名十三岁的少女居然能够想到这样的计策,当时的人自然赞誉她不愧为军师的子孙。其后,这名少女虽然不知后来如何,但由于荀灌的父亲在平安无事地渡过长江之后出仕于再兴的晋之朝廷,因此推想荀灌应该也是一起渡过长江南行了才是。 就这样子,好不容易才统一的天下,又再度进入了分裂的状态;北方乃是被称为五胡十六国的时代,由于并不是要做历史测验,所以在这儿就不把五胡是哪五胡;而十六国又是哪十六国一一做介绍了。这一阵子,中国为了顾虑少数民族的历史,连五胡这样的说法都较为少用,总之,在北方是一直持续着混乱的状态。而在南方,晋总算是确保了主权,大抵上是合并了三国时代吴与蜀两国的领域,整个长江流域都在东晋的统一之下。 此时,第三十九位的陶侃出现了。这个人本来就是江南之人,一直待在当地。当东晋只剩下天下的南半部份,总算是保住了政权的时候,他在当时发生的各个叛乱中与敌人作战一一获胜,是对东晋非常有功的人。 也因此,他在晚年一直当到了宰相,也就是背负着国家的人,统率东晋全军达四十一年之久。他也以人格高尚而出名,因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逸话,总之,他是不会花无谓的时间与军费的人就是了。 此外,陶侃这个人,其实也就是有名的陶渊明之曾祖父。 东晋在总算获得了和平之后,就继续发扬着所谓的六朝文化。六朝指的乃是在江南定都之王朝的总称,包括有吴、东晋、以及宋、齐、梁、陈。在此开出了文化之花朵,像王羲之也是这时代的人,只是在这一回中,和文学的方面比起来,杀伐之事会谈得较多就是了。 在东晋获得了暂时的安定后,自然也会希望能够恢复北方的故土,这时登场的就是第四十位的祖逖。这个人虽然在中国非常有名,不过在日本应该算是个无名小卒吧!祖逖本来是北方的人,自八王之乱后,看到晋呈现十分糟糕的状态,年轻的祖逖就准备前往长江以南避难,而带了数百人一同离开故乡。然而,后来由于还是希望能够取回北方自己的故乡,因此便当上了东晋的武将。虽说如此,但其实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因此后来还是一直没有办法向北回复旧有的领土。 祖逖虽然在向皇帝请求后多少获得了一些援助,但实际上却是得集结自己以前的部下组成义勇军。在集结了约两千人左右之后,他就往北方出发。首先,必须要渡过长江,在渡河时,他以船的浆击向水面,发誓如果自己不能够回复北方的话,就绝不活着回来,这是中国很有名的故事。而领着两千义勇军的他,乘着混乱之际,以其用兵之巧妙,也一次次地获得了胜利。 在长江之北和黄河以南之间,一直都是持续着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