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自是河山战鼓频 (第3/3页)
淡道:“不必了。” 朴老头跪倒磕头:“大人请歇息吃饭吧。小人探听到,倭贼有一支军队正向朴家镇而来。天兵们吃饱了饭,好去作战。” 卓王孙淡淡道:“不必了。” 朴老头看了看卓王孙身上的锦衣,又看了看篮子里粗劣的饮食,像是明白了什么。哦了一声,站了起来。 “小人这就头前带路。” 他颤巍巍地拄着拐杖,向前行去。 卓王孙的马匹,并没有随他前行。朴老头走了两步,感到有些不对,吃惊地回头,就听卓王孙道:“众将听令,全速前进,直指…” 朴老头心中一喜,但卓王孙随后所说的两个字却一瞬间击垮了他的意志:“平壤!” 朴老头大吃一惊,一声怪叫,扑倒在卓王孙的马前。 “大人!您不是来解救高丽的吗?倭贼正要攻陷朴家镇啊!您务必要救一救此镇!求求您了!” 卓王孙淡淡道:“我是来解救高丽的,不是解救一个镇的。” 他纵马,从朴老头身边经过。朴老头跪着的身形,已经僵住。 突然,一人道:“站住!” 卓王孙眉峰耸了耸,就见红影一闪,相思骑着胭脂马,挡在了他面前。这个女子脸上写满了惊讶,问道:“为什么不救他们?” 她的喜怒哀乐,都是这么简单。什么都挂在脸上,什么都不隐藏。 卓王孙凝视着她,的确,他看到的是相思,是什么时候都这么善良的相思。 相思绝不会允许面前有任何苦难而放任不管。 他也知道,朱雀军与飞虎军中有很多人,也在等着他的回答。 他问道:“朴家镇有多少人?” 朴老头:“三千…三千多人。” “平壤城呢?” 朴老头哑口无言。对于一个生活在边陲野镇上的老者来讲,平壤太遥远。但卓王孙等着一个答案。韩青主驱马向前,禀道:“整个高丽约有三百二十万人,其中近四成的人生活在汉城、平壤两座都城之中。汉城稍大,约有七十万人,平壤稍小,约有六十万人。” 卓王孙:“平壤如何?” 韩青主:“我们出发之前,曾派了先锋部队急行军前往平壤。参将戴朝瓣、游击史儒等人率领骑兵三千余人,飞骑而行。出发前与他们约好每日互通消息,但自十日前,就再也没收到过他们的音讯,估计…估计已经全军覆没了。” 每个听到的人,心中都是一惊。那预示着,这个国家的第二大都城,十有八九已沉沦在倭贼的铁蹄之下。如果不赶紧驰援,城中的百姓,就会迅速地死去。 六十万对三千人。该怎么选择,结果不言而喻。 朴老头的身子颤抖着,缓缓让开了道路。他已接受了他的命运。的确,他的命运与这个国家比较起来,是微不足道的。 相思咬着嘴唇。 她知道,自己不能勉强卓王孙去救朴家镇。 但,至少,她可以前去。 这场战争,缺少了她,并不会影响什么。但,她或许可以带领着朴家镇的百姓,躲过倭贼的追杀。就像曾经的荒城一样。 她驱马走到朴老头身边,道:“老丈,你带我去,我帮你守住镇子!” 朴老头仰头,脸上是迷惘的惊喜。 这个女子透出的坚毅,让他感到莫名的信任。仿佛,只要有她在,他的镇子就一定能够得救。他忍不住答应:“好!”卓王孙道:“不可以。” 相思骤然回头:“为什么不可以?你们继续前往平壤,只有我一个人去,有什么关系呢?我一个人又影响不了什么!” 卓王孙转身,他对着的,是杨逸之。 “杨盟主。” 杨逸之像是突然从迷梦中惊醒,他刚才似是一直沉沦在对往事的回忆中,下意识地回了一声。卓王孙:“若是她失败了,你会不会去救援?” 杨逸之看了相思一眼。 会不会?他一定会。 就算整个世界沦入了炼狱,他也会化为一方净土,擎着这朵莲花静静地开放。 卓王孙一字一字地问:“你若去救,会带多少人马?” 多少人马?多少人马都不够。 杨逸之像是又陷入了沉思中。荒城中曾经发生的一切,在他脑中迅速闪现。如果,当初他有几千兵马,她还会受苦吗? 不会。 所以,这次,他将尽最大的可能守护她,不会让她再受半点的委屈。 其实,答案并不需要他说出。飞虎军,朱雀军,朴家镇的人,都知道了答案。 如果相思执意要去,那么,这支军队就将分裂。随着救援的增多,军队也会分裂得更多。最终,将成为一盘散沙,失去战斗力。 这支军队并不多。而倭贼,传说有五十万人。 分散的明军,会在一瞬间被消灭。 朴家镇的百姓,慢慢地分开,让出一条道路来。 潜龙军,飞虎军,朱雀军,从他们中间走过。走过他们可怜巴巴的眼神。 那一瞬间,所有的士兵都感受到了心底的痛楚。但他们知道,他们必须忍受这种痛楚,因为,这就是战争。他们应该感激,他们的统帅作出了正确的选择。 他们踏着金达莱花,走向了他们的战场。 相思跟随在队伍的最后面。直到很久很久之后,她回过头来,都能看到那些百姓们站在田野里,向她遥遥张望。他们的脸在丝丝细雨中模糊了,模糊在金达莱花淡红的颜色中。 这让相思感到一阵无形的悲怆。 但她只能驱马前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