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给领导开小车_第二十四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四章 (第2/5页)

点轻松的气氛。会议室那头不时传来掌声,浓度比较高,可灌进耳朵里,却感到一种压迫式的嗡鸣,掌声里有欢迎也有欢送,拍进来的以嗓门鼓动掌声,而拍出去的,自此便销声匿迹了。

    "唔,也是哦。可我怎么觉着老板摆出了十拿九稳的姿态,甚至屈身给我倒酒敬酒,只有刚哥有资格在老板面前享受这种待遇。"也难怪他这么想,过去"王主席"红火的日子里,小强跟刚哥照面的机会也不少,但凡我在场的情况下,这刚哥能把自己当首长使唤这位小战士。最出格的是一次酒桌上,酒精中毒中的刚哥居然抄起空酒瓶,要拿小战士的脑袋试试陆战队员的头上硬功夫。小强再老实也不会软到让人骑脖子拉尿,说各位领导想见识咱就献丑一回,不过换个工具,找块木棒或砖头为好。大家伙一想也是,功夫再硬也不能跟玻璃死磕不是?毕竟人家是部队里练就的头功,讲究的是技术活儿,可不是街头上打把戏卖艺的,磕成头破血流的样子,那是给祖传金疮药做活广告用的。可人家"刚书记"非得让战士跟玻璃死磕一回,说就要看刀枪不入的"头罩功",不瞧玩家家的小场面。小强向自己老板投出求援的目光,意思是咱可真真切切给您老人家挡过子弹,功夫再硬也架不住锋利物的穿透力。没料想王圣水怪笑一声道:试试呗。他也想考验一下日后保镖替代自己挨酒瓶的效果。陆战队员被逼到死角了,已无退路可寻。我当时实在看不下去了,就让服务员弄来两块餐巾垫到小强的脑门上,警告道:别太过分,现在是和平年代,犯不着让咱退伍军人流血酒场的。结果小强的表演很到位,酒瓶碎了,脑门毫发未损,大家发出一阵惊呼。唯有刚哥摇晃着猪脑壳嘲笑道:老余就是个托儿,这也叫硬功夫吗?cao,戴顶套子入宫,不过瘾哪——

    其实我很清楚,同样是司机,商道上的小强是极其鄙视我们这号人渣的,在他看来,商业场上肮脏的纸币跟橡皮章下的权势比较起来,都是贪得无厌,可区别在于,纸币再脏,流通到干净人的手上,那纸币也干净了,而权杖在传递过程中,始终脱不开橡皮性能,擦得越起劲,橡皮就越脏,权杖在手,再脏也能给擦干净了。

    始作俑者是我老余,我当然是不能给小强拿主意的,我无法推断自己当初举荐小强到底是帮了陆战队员还是害了他,总以为那样做是为了给小强解套。现在想来完全是弄巧成拙,解下一道商套,却给他脖子上挂上了官套——能叫他窒息的套子。受益人非王圣水莫属,不费吹灰之力就将自己的脚夫塞进了壹号驾驶室,他完全可以充当幕后垂帘者了。

    36

    "经济环境"清查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了。这发文的名单上,叫人意外的是壹号没有出现,而是吴同学挂帅自任组长,市委那头由刑助理出面,担当常务副组长。其他三个副组长分别是监察局长、副检察长和审计局长,成员主要是纪委科室业务骨干,并从财政局和审计局抽调了三名审计专业人士,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联络,"牛鬼"是小组成员,兼任办公室主任,胖妞和小李这两个冤家对头也一同编入了办公室,可笑的是,胖妞跟上次氮肥厂拆迁领导小组待遇一样,也有了临时官谓——办公室副主任。比名单上小李同志的后缀——"工作人员"多出俩字来,胖妞实在是长出了一口气。

    市府那边为这次专向清查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至少在车油费上保证马不停蹄。在车辆使用上,项主任特意将我们几个小车司机召集在一块开小灶,说是吴书记亲自交代过的,凡是领导不用车时,要积极配合清查小组的工作。按照吴书记的指示,我的服务对象是牛常委。因为"牛鬼"现在是身兼数职,"水楼"那边他得挑大梁,这边也是他担当先锋官,吴同学以身作则,将自己的奥迪支配给"牛鬼",足以看出她对这员大将的支持力。

    "牛鬼"也没客套,回纪委开完常委会就叫我送他上"水楼"。别瞧在肃反岗位上牛气冲天的,"牛鬼"也是后排性仕员,一上车就给我打出一根香烟,我夹到耳根上没点上,老土的红塔山实在不合我的胃口。

    "余师傅,咱纪委车辆忙不过来了,这阵子要让你多受累啦。""牛鬼"叫每个司机都是师傅,不分小车还是面包,在他眼里,都是车,都是司机。

    听着扎耳,我也习惯了,笑着问:"牛主任,不用我开夜车吧?我可听说你们办案时一般都是在-三人房-里自开夜车的。"

    "夸张了。我们不是司法机关,工作方式就是找对方谈话,睡眠都保证不了咋跟对方交心呀?""牛鬼"说话的口气总不冷不热的。

    "也能到屋外谈吗?"跟"牛鬼"近距离接触,引发了我对纪委工作的兴趣,感觉他们老闷在客房里烤红薯似的,真能做到皮糙rou香吗?

    "当然可以,昨晚上老储失眠,我还陪他到外面散步了。"

    "呵呵,牛主任,我可听说老储过去是个工作狂,时常通宵达旦,现在被双规了,不失眠才怪哩。牛主任,你说这样拼命工作的领导干部咋就腐败了呢?"我感喟道,也是实话实说,人家储书记在A县的名声好着哪,在老百姓眼里头是屈指可数的好官儿,旁的不说,人家县委书记日理万机之余,每月都要腾出一天时间来专门接待上访群众,当面锣对面鼓地现场解决问题,比那些个啥热线电话实用百倍。据说储书记离开A县那天,县府大院的门口挤满了群众,自发集合在那里给书记送行。历任县领导中,这场面只在老头子当政离任时出现过一次,老储是第二位。不同的是,给老头子送行的场面当年上了省报,作为基层领导的典范加以宣传过,也推动了老头子的仕途更上一层楼。老储就没这么幸运了,老百姓眼里的好官跟组织考察的结果往往是背道而驰的,离任无非两种结果:升迁或平调,老储算是例外,离任后被搁置一般问题就严重了。同样是老百姓欢送的场面,热烈之后景况完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