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话份 (第2/2页)
(1)一般来说,女人没有话份。男人说话的时候,她们习惯于不插嘴,只是在一旁奶娃崽或者衲鞋底。因此,干部从不要求她们参加村民大会。 (2)年轻人没有话份。他们从小就听熟了“大人说话娃崽听”一类古训,总是优先让老人们说。对老人们的说法,即便反感也多是背地里咕咕哝哝,不可大逆不道地当面顶嘴。 (3)贫困户没有话份。财大才者气粗,家贫自然气短,穷人一般都觉得自己不够体面,不愿去人多的地方露脸,自然失去了很多向别人说话的机会。马桥还有习俗:凡欠了债的人,哪怕只欠了半升包谷,也不得在村里的红白喜事中担任司仪、主祭、伴娘之类的重要角色,免得给主家带来晦气。各家火塘边最靠近茶柜的位置,是最显服的位置,叫主位,债主之外的任何客人不得随便就坐,否则就有辱主之意。这些规矩都保证了人们的话语权向手握债权的富人们那里集中。 … 这样看来,话份被性别、年龄、财富等因素综合决定。当然还有更重要的政治因素,本义作为党支部书记,作为马桥的最高执政者,无论何时说话,都落地有声,一言九鼎,说一不二,令行禁止。日子久了,他习惯了粗门大嗓,一条嗓子经常伤痕累累地气多声音少,还是哇哇哇地到处送气。哪怕一个人背着手走路,也关不住一张嘴,有时候禁不住自言自语,自问自答。“这个地上种得豆子么?”“扯龙谈,种命!水浸浸的沤烂根。”“掺些黄泥巴来恐怕要得。”“你到哪里担?你到哪里担?有工夫担泥巴,还不如多到坡上种几只包谷。”“醒娘养的…” 其实都是他一个人说的话。有时候跟在他背后走一路,可以发现他嘴巴从不消停,不惜找自己抬杠,一张嘴可以开一台辩论会。 人们叫他“义大锣”知道他走到哪里都热闹。公社于部也对这位“义大锣”让三分。有一次公社开会,本义熟门熟道地到了那里,照例先去伙房里耸耸鼻子,检查一下伙房的气味。他从灶口里找个火点烟,看见脚盆里只切了一大盆萝卜,灶角下rou骨头都没见到一根,立即沉下睑“岂有此理!对贫下中农这样没有感情!恩?”他怒冲冲拂袖而去,会也不开了,一直冲到供销社的屠房,问还有rou没有?屠夫说,rou刚卖完了。他cao起一把板刀,说赶快捉猪来,捉猪来!屠夫说,公社规定每天只准杀一头猪。本义说,公社里说以后可以吃饭不要钱,你也信?万玉刚好也坐在这里,笑嘻嘻地说:“好,好,今天我也搞碗rou汤喝一下。”本义眼睛一瞪“你如何坐在这里?” 万玉眨眨眼“也是,我如何坐在这里?” 本义本来就有无名火,把板刀一拍“你看你这个懒样子,不过年不过节你跑到这里来做什么?还不快点跟老子回去!你今天不锄完北坡上那几亩地上的油菜,我发动群众斗死你!” 万玉被板刀声骇得屁滚尿流,赶快溜出门,只是隔了一阵,怯怯地把油光光的脑袋探进来“你你…你刚才要我做什么?” “你聋了呵?要你锄油菜!” “晓得了晓得了。你莫发气罗。” 油光光的脑袋缩回去了。本义总算吐匀气,卷上一撮烟丝,发现身后有什么动静,回头一看,居然还是万玉脸上的苦笑“对不起,我刚才又听急了,你是要我锄…锄…” 想必他已经骇得跑了魂,什么话也听不清了。 本义把油菜两个字狠狠灌进他的耳朵,这才把他打发走。 屋后有了一串猪叫,本义的气色才算活了几分。他最喜欢杀猪,杀得也内行。又一阵猪叫之后,他脸上尽是泥点,手上血污污的回到灶边吃烟。刚才只一刀,干净利落把猪放倒。他搭嘴搭舌一直守在屠房里,最后邀几个供销社的伙计凑在热气腾腾的锅灶边,吃了猪rou,喝了猪血汤,才满意地抹了抹油嘴,打了个饱嗝。 他没有开会,公社干部也不敢批评他。待他满面通红地重返会场,干部还要请他上台发言,足见他的话份十分了得。 他说:“我今天不讲多了,只讲两点。” 这是他每次发言前例行的公告。他无论实际上讲的是两点,还是三点、四点、五点乃至更多,也无论是讲三言两语还是长篇大论,都要事先申明,他只讲两点。 他讲着讲着,一股rou汤味涌上来,便讲到他以前在朝鲜的经历,用当年他打美国兵的武功,来证明现在修水利、种禾谷、养猪、计划生育之类的任务是完全可以完成的,也是一定要完成的!他总是把美国的坦克说成是拖拉机。他说在三八线,美国的拖拉机来了,地都发抖,把人的尿都骇得出来。但志愿军英雄好汉,一百丈,不打,五十丈,还不打,三十丈,还不打,最后,等美国拖拉机到了面前,一炮就把它娘的打掉了! 他得意地踌躇四顾。 公社何部长曾经纠正他的说法:“不是拖拉机,那叫坦克。” 他眨眨眼:“不叫拖拉机?我没读多少书,是个流氓。” 他的意思是,他是个文盲,分不清坦克和拖拉机没有什么奇怪,他也认真地学习过坦克这个词,但是到了下次开会,他照例一百丈五十丈二十丈地紧张了一通后,还是一溜嘴说成拖拉机。 他的这一类用语错误,丝毫不影响他的话一句顶一句。“人只有病死的,没有做死的”“大灾大丰收,小灾小丰收”“人人都要搞思想搞进步搞世界”等等这些话没有多少道理,但因为出自他本义,就慢慢通用了,流传下来了。他耳朵有些背,有一次从公社干部那里,把毛主席语录“路线是个纲,纲举目张”听成了“路线是个桩,桩上钉桩”有明显的错误,但因为“桩”字出于他的口,马桥人后来一直深信不疑,反而嘲笑我们知青把路线说成是“纲”纲是什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