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汉_第八章秦墨钜子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秦墨钜子 (第3/3页)

李斯丞相以“平天下,正所以解民倒悬之苦,行墨子兼爱之义”这才说服了魏无相忠心为秦皇服

    |

    不料刘常满哈哈一笑,说道:“放心,我自有办法说服子!”便带着他们来了。

    见农家大匠亲自带着皇太子前来墨谷拜会,魏无相倒也不便摆什么架子。只是见了之后,神色之间并无热切之意。好象根本不想出仕。

    “好教子得知。太子这次前来,正是对子经术高山仰止,所以特地前来恭请子出山相助。还请子钧鉴。”召平见情况不对,连忙替刘常满说道。

    “大匠言重了。只是如今天下已经太平,我之所学,秦始皇帝不过用于战阵之事。当初李斯丞相劝我说道,平天下所以止杀戳,亦行兼爱非攻之义也!可结果呢?始皇帝屠戳天下生民无虑百万。且平定天下之后,又北伐南征,大事兵戈,殊失墨子之意。”

    “且如今我年老力衰,精力大不如前。门下子弟,欲追随太子者尽可前往,我却恐怕是难效驽钝了。”

    刘常满看这魏无相的样子,虽然确实年过六十。但精神矍烁,双目开合之间精光四射,哪儿有一点“年老力衰”的样子?听室中同说,墨门有养生之法。当初墨子活过九十岁还精力旺盛得很,这魏无相分明是推托。

    “师傅。您老人家制造筹划之术,天下无双,我等弟子谁也不及你之十一,你不出山,我等可就失了头领,如何行事呢?”室中同急道。

    自他屡立军功之后,获封候爵,墨门子弟也颇有艳羡功名富贵地,便出山投军,魏无相倒也不加制止。但室中同深知师傅之能,听说他不愿出山,当即急了。

    “是呀,子只比我大五岁,何来老迈之说?我还准备为太子卖命二十年,看着我汉家天下稳若泰山呢!”召平笑道。

    但那魏无相只是拈须不语,刘常满却知道,召平和室中同地话都没说到点子上。自己亲自来请,这魏无相还不肯出山,那就说明,唯有一个可能:自己没有打动他。

    具体是他嫌自己年轻,还是嫌皇帝没有亲自来请,还是自己这方说的话没能让他引起共鸣,这就不太清楚了。不过前两个可能性自己没法改变,那就只能试试看最后一条了。

    “子请了。”刘常满站起身来,微微欠身道。“不知子以为,齐墨和秦墨之间,哪个的名望更高呢?”

    刘常满一言既出,大厅里顿时寂静无声,室中同急得直搓手,不知道说什么好。

    这在秦墨门中,乃是一个禁忌话题。先不说秦墨当初被齐墨赶出大本营齐鲁地耻辱,就算在受了秦王上百年的扶持,秦墨在声望上,也并没有超过齐墨的可能性。

    声望这个东西很奇怪。秦始皇帝灭六国时,齐墨的大本营稷下学宫自然被取消,而秦墨势力庞大,几乎掌握了整个秦军的后勤供应系统,但这个时候,并不是说秦墨的声望就超过了齐墨。

    情况是相反地。齐墨诸子“苦身砺行”奉行墨子之义,在齐、魏、赵三国大力宣传墨子教义,很多贫苦人都加入了墨子学派,可以说,齐墨门徒,无虑十数万人。而其中精英辈出,诸子百家之中,没有比齐墨门徒更多的。

    反观秦墨,弟子不过数千人,而且因为秦墨注重实用的实际情况,发展的多数是匠人。但这些匠人的实用技术高是高了,在宣传墨子经义上,却是差劲得很了。

    因此在诸子百家这个“江湖”之中,墨家的主流其实是齐墨,而秦墨,道宗张元的一句话最能说明秦墨的江湖地位:一群匠人耳!

    秦墨诸人自然也深知此事,无奈精研经义这个玩意,实在不适合秦墨这些热爱实用技术地。数十年累积下来,凡是和秦墨交往的人们,自然也都知道秦墨的这条禁忌,所以谁也不肯提起,没想到刘常满竟然不顾室中同的再三交待,很贸然地提了出来。

    “太子可是有意嘲讽于我么?”被人捅到痛处,魏无相的脸色自然也很难看。

    他是有史以来秦墨子中极为惊才绝艳地人物,不但将墨术精研到极致,甚至因此通彼,将墨经也精研了至深。但弟子们都是些匠户出身,学起技术来倒是一点就透,但研究起经义来,却没有一个能学出点名堂的。

    一个门派的兴盛,靠的是一大群人,魏无相再有能耐,也只能发展出千余弟子,却没有办法象齐墨那样,发展数十万民众成为教徒——当然秦始皇帝也断不许他这样做。

    越是有能耐的人,越是害怕遇到让自己无奈的事情,正因为这样,提到门派声望,魏无相才更加生气,当即厉声喝问了出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