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二章女子参政诏 (第1/2页)
第十二章 女子参政诏 得自己小时候,阿妈也不是这样的,那个时候,阿妈 jiejie,都是很公正的,可如今当了奶奶,怎么都变了? “阿妈,你要是再这样,我就把裕儿送回新丰城我二伯那里去养 着,只准他一月来你这里玩儿一回!另外,阿妈,我真不明白,你到底是怎么想的,你自己也是女人,为什么还要重男轻女呢?”刘常满简直急了。 “重男轻女怎么了?传宗接代,靠的不就是孙子吗?难道你还能让闺女当皇帝不成?闺女养得再好,将来也是要嫁人的,真是的!”吕雉却一点也没觉得自己做的有什么不对的。 “算了,阿妈,你已经老了,糊涂了!今天本来还想跟你商量点事情的,我看也用不着商量了。对了,以后你要想偏心,也别在孙子孙女们都在的时候偏心,你想咋宠着裕儿,也得等园儿佳儿不在的时候才 宠,不然我还是刚才那句话!”刘常满说完后抬脚就走,直回未央宫去了。 “表哥,今天的都是小事儿,你怎么跟姑姑吵起来了?”回到未央宫后,吕云过来问道。她生性爽郎,哪怕是嫁入了宫中,私下里和刘常满说话的时候,也仍然以原来的称呼互称。 “真生气,阿妈怎么能这样!今天去长乐宫,本来有件大事要跟她商量的,现在一看她的样子,我干脆也不商量了。对了。云儿,我问你,如果我下诏令天下男女平等,你觉得如何?”刘常满问道。 “男女平等?什么意思?皇上,我好象有点听不太明白,不如让范jiejie和皇后一起前来听听吧?”吕云说着。嘴里已经换了称呼。“好吧,本来这件事情就是想跟你们商量地,谁知道去了阿妈那 里,她竟然是这种想法!”刘常满感到极为郁闷。 说实在的,在此之前,刘常满还以为自己的想法,最大的支持者肯定是自己阿妈呢! 真是奇怪,这么看来。加剧了重男轻女思想的,竟然有许多女人的力量!记得不知道在哪本书上,刘常满还曾经看到过这么一句话:毒害和压迫女人地,往往不是男人,而是那些曾被毒害和压迫过的女人。 想想真的是大实话呀!都是男女不平等,男人不够尊重女人,可是在刘常满想来,女人们真的就没有责任么?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世界上每个男孩的母亲,当然都是女人。 如果每个母亲都教育自己的儿子,要尊重女子。爱护女子,刘常满估计,很可能第一代时候的效果很小,但如果有三五代过去,这世上想找出来一个不尊重爱护女子地男人,恐怕也都很难了吧? 可是。如果事情象想象的这么简单就好了,但事实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 每个人都是有私心的,在这个以男子为尊,男子掌握大部分资源的时代,就连身为母亲,本应该最为大公无私的母亲们,也会存了私心。 生了儿子,养好了儿子。自己的家庭地位会提高,老了会更有人可以依靠等等原因,促使母亲们不但不去想办法改变男尊女卑、重男轻女的观念,还会去进一步加剧这种观念。使它不但深入自己儿子的心灵,更深入自己女儿的心灵,造就另一个私心的母亲。 当然,这种情况地形成,与长期以来社会传统有关,一味的把责任推给本来就是弱势人群的母亲们当然不公平,但不可否认的是,母亲们在这件事情上,做了许多并不值得夸耀的事情。 而吕雉,就是这类母亲的代表之一。难道眼前自己地这三个妃子,三个刚刚晋升为母亲的女子,也会是这种心态么?在等着范 和萧 过来的时候,刘常满心里胡思乱想着。 “皇上,原来是这点事儿呀,我还当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呢,急匆匆的把妾身叫来。园儿刚刚要睡,我还正哄她呢。”听刘常满说了事情原委之后,萧 微嗔道。 “就是嘛,我也当是什么事情呢,原来是这点小事儿!”范 也说道。看样子她午睡尚未起床,就被叫了起来,也是相当的不满。 刘常满默然。是的,他也只好默然,原来不管做什么事情都支持他的三个嫔妃,在这件事关天下妇女幸福地事情上,却都是这种态度。在刘常满看来,阿妈喜欢孙子,还算是有些原因吧,可她们三个,竟然毫无理由的就拒绝了替天下女子谋福利! 想想也是吧,既得利益者就是既得利益者,她们三个,因为嫁了最好的丈夫,根本无须做过多的努力,就得到了一切,不能指望她们理解那些有能力却没有出头之路地女子们着想吧? “那好吧,既然你们不愿意考虑这件事情,那朕就自己决定了!我宁愿以后的天下,多出十个八个女皇帝,也绝不会容忍天下多出几十代的小脚女人!”就在这个时候,刘常满的心里,忽然涌起了身为皇帝的傲气。 于是,第二天,大汉皇帝下达了他登基以来唯一一份没有和任何臣子商量的诏书,诏书的开头,就是从来没有用过的“颁示天下四方诸 国”以断然决然、毫不犹豫的口气说道: “奉天承运,大汉皇帝诏令天下四方、颁示诸郡属国曰:天生蒸 民,元无男尊女卑之别;地载庶黎,非有重男轻女之义。男女者,阴阳之两端也,天生平等。今朕诏示天下,令男女等尊卑。凡妇人通晓吏事可任为吏,通经明义者可用为官,知晓军务者可简为将,孝义节行者可举为乡里表率。凡我大汉诸郡国蕃属,须得明示庶民,以朕之意告 之。流布四方,咸使知闻,钦此!” 这道被后世称为“女子参政诏”地诏令,在大汉国引起了轩然大 波。 对于关西、陇、河东、燕代这些传统上妇女地位较高的地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