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_第5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5章 (第3/3页)

主教人首先进行了活动。由于天主教的教义与李氏王朝信奉的儒家传统教义相违背,因此天主教曾数次遭受朝鲜统治阶级的大镇压。天主教爱朝鲜一直处于地下阶段,但是其潜势力已蔓延各处。当时教人南锺三等,向大院君建议,以保障天主教传教自由为条件,天主教国—一法国,将援助朝鲜对付帝俄。

    大院君对于这种建议,起初似乎有首肯之意。但经通过与教徒交涉后,探知了教会的内幕,同时,俄国当时西方多事顾不到东方,而不固执要求,不久就撤去。于是大院君的态度猝变,以邪教是外敌的走狗为理由,于高宗三年(1866年)二月,大批屠杀了天主教徒。当时因此被屠杀的教徒,京乡各处达数万人,其中包括法国传教士九人。史称“丙寅邪狱”

    隐蔽极深的法国传教士赖德尔在11名朝鲜教徒的掩护下,冲破大院君布下的天罗地网,于忠清道塘里浦乘小舟逃出朝鲜,3日后到达中国烟台。当时,法国亚洲舰队司令罗兹驻屯天津,赖德尔连赴天津向罗兹报告了朝鲜政府迫害天主教的实情。

    罗兹与法国驻华代理公使伯洛内协商后,向清政府总理衙门提出严重抗认,声言:“法兰西皇帝陛下决不宽恕此种暴行,将派遣驻扎临近水域的舰队灭亡朝鲜,废黜现国王,并依本国皇帝之命拥立新国王。既然朝鲜乃中国属邦,其内政外交向由该国自行专主,则不许中国提出异议。”

    清政府得悉“丙寅邪狱”后,感到事态严重,担心法国借机进行武力报复,而影响中法关系。因此,接此公函后,总理衙门一方面照会法国驻华代理公使,要求法国不要仓促用兵,另一方面今礼部致函朝鲜政府,通报法国的意向,提醒对方作好万端准备。

    大院君对于中国礼部的咨报,毫不惊慌,一方面命令各地官厅强化国境警备,一方面为肃清内应者进一步加紧对天主教徒的镇压。

    同年九月,法国远东舰队提督罗兹,率领军舰7艘,由中国烟台出发,企图攻陷江华岛,并在通津登陆,拟进逼京城。然而,法国侵略军在江华岛鼎足山城,被朝解军队勇将千总梁宪洙击退,又在通津文珠山城,被哨官韩圣根击破,士气沮丧而退却。

    敌军撤退时把江华岛掠夺一空,将金铜财宝和包括《李朝实录》在内的贵重典籍装入18个木箱运走,其中仅黄金即价值50万法郎,并放火焚烧了康宁殿等多处官衙和民房。

    11月18日法国舰队于朝鲜外洋解散,旗舰与“肯馨”号撤往日本横滨港,其他舰只驶向上诲和烟台。于是由法国发动的历时两个月的武力入侵以失败而告终。这次外国入侵,史称“丙寅洋扰”

    此次法国军舰的侵扰,对于朝解社会,给予了空前的影响,在朝野之上引起极大的恐慌。但是全朝鲜人民,面对外国的侵略,唤起了民族意识,激发起同仇敌忾的决心,这次胜利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此。大院君妄自尊大,以为对法国的胜利是自己指挥有功,而加强施行“攘夷”政策。

    在法国舰队侵入江华岛前,同年七月,曾有装备了重型武器的美国商船“舍门将军”号,侵入朝鲜,置地方官员的劝告与抗议于不顾,溯大同江,后竟派3人上陆,深入内地10里至玉砚池进行侦察。

    然后突然向监视美船行动的船只发动袭击,绑架监营中军作为人质,提出以供应1000石白米、相当的金银与人参为撤退条件,并肆意向岸上军民开枪射击,进行威胁。军民忍无可忍,决定进行反击。群众中一位勇士,只身救出了被扣在船上的中军;接着,又趁水位下降船只搁浅之机,发动火攻,使“舍门将军”号人船俱亡。

    以“舍门将军”号事件为转机,华盛顿于高宗四年(1868年)采取行动,派遣美国军舰入侵朝鲜水域,在黄海,平安道沿海对“舍门将军”号事件进行“调查”和测量航道之事。同年,以德国人奥特洛特为首的德国人、美国人、法国人组成的海贼团,侵入忠清道德山,正在挖掘大院君之父南延君的坟墓,盗取宝物的时候,被永宗岛佥使的军队击退。

    “舍门将军”号事情的“调查”实际上是美国大举入侵朝鲜的前奏。到了高宗7年(公元1871年)四月,驻在北京的美国公使令亚细亚舰队司令罗杰斯,率领五只军舰,侵入江华,北以武力占领江华岛广城镇砌台,据为基地,威胁大院君政府,强迫其缔结通商条约。

    大院君拒绝之,勇将中军鱼在渊的部队袭击美军,在血战中给敌人以重创后,全军在广城镇壮烈牺牲。受到朝鲜闭关政策打击后的美国侵露者,不得不放弃江华岛作战计划。

    此后,双方经过20天的对峙和“书翰外交”出于胜利击退法国海军入侵的自信心,与盗墓事件所激发的对西方人的仇恨,大院君断然拒绝了美国的要求。美国在诱使大院君政府,就签订一个条约而进行谈判的一切努力归于失败之后,命令舰队退出朝鲜,撤往中国烟台。朝鲜军民粉碎了“辛未洋扰”

    昧于世界国际形势的大院君,在两次击退“洋夷”之后,沾沾自喜,顽固地认为在他的统治下,朝鲜定能与世界各国隔绝,自立于一隅,因此,更加努力维持旧有的封建制度。

    他下令全国,将“丙寅洋扰”时的闭关标语:“洋夷侵犯,非战即和,主和卖国,戒吾后世子孙。”刻于石碑之上,称为斥和碑,立于京城及全国主要都市的大路上。这不过大院君对世界情势极端无知的,井底之蛙一样的自满。24年后,高宗三十一年秋天(1894),就在大院君的有勇无谋天下皆知之后,设立在全国各地的斥和碑全部撤除了。

    世界局势的发展,与大院君的主观愿望背道而驰。国内经过两次战争所消耗的军费,对于贫弱的王朝来说,实为过大负担。而日益残酷的生存环境,使全体国民的生活陷于破产的境地。在这种形势下,朝鲜国民只有起来反抗,渐渐成长为分散的农民起义。

    国内的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者的威胁交织在一起,给大院君政府造成重大的危机。到了高宗九年,甚至发生海州与安东逆谋事件,大院君终于到了四面楚歌的地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