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_第6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6章 (第3/4页)

和君,常到完和宫逗弄孙子,有一次甚至让朝廷大臣,像参拜王世子一样,给那个两三岁的小孩磕头。并且高宗因为完和君的缘故,早早就进入完和宫,直到夜深也不回来。闵妃每想及此,便郁闷之极。

    闵升镐在接到闵妃密令,策划将大院君逐出摄政的位子之前,已经酝酿着这种想法。自从紫英当上王后之后,他的心中就燃起了熊熊的野心。不是么,当年的安东金氏,丰壤赵氏,正是因为家族内出了王后,渐渐发展壮大,形成势道政治外戚专权的。上溯一百多年前,闵氏家族也显赫一时,可是仁显王后被贬之后,闵氏家族便败落至此。兴宣大院君因为骊州闵氏属老论派家族,又出与对外戚的一贯警觉,不顾闵升镐是府大夫人的亲弟弟,一味地压制,这点早就引起闵升镐的不满。在闵升镐兄弟心中,大院府大监和自己的地位应该是平等的。他因儿子而掌握江山,却不许闵氏家族因闵妃而夺得政权?闵升镐在同闵妃密谋之后,终于决定放手一搏。

    要与号令天下的大院君对抗,闵升镐自然知道其危险性。他明白,只要稍有闪失,阴谋外泄,闵氏家族所有成员的性命都会不保。大院君为了保卫自身的权力宝座,不用说内弟,就连自己的亲生子女也会杀害。但是,闵升镐发现,大院君执政几年来,已经树立了很多敌人,充分利用这些力量,扳倒大院君应该是有胜算的。

    追逐权力的人,都是妄想狂。他们在山峰上跟着美丽的花蝴蝶奔跑,对悬崖视而不见。所幸,闵升镐并未跌入深谷。他与弟弟闵谦镐以及其他志同道合者一起,反复商讨如何将大院君逐出摄政的位子。几天之后,闵升镐再度入宫,悄悄觐见闵妃。

    闵妃支开左右,与闵升镐单独见面。

    “哥哥对上次所说的事情,仔细考虑过了吗?”

    闵升镐环视四周,确定无偷看、偷听之后,从怀里取出一张小纸条,交给闵妃,说:“详细的计划都在这里,请娘娘过目。”

    闵妃一言不发,接住纸条,见上面工整地写着如下内容:

    取得亲政的五个方案:

    第一、为了取得对亲政转移有决定权的赵大妃的信任,要与赵成夏、赵永夏等人结成血盟。

    第二、为了确保我方实力,应尽可能地任用看法相同的人才为官,越多越好。

    第三、详细区别现今官员,对大院君的心腹要严加防范,并积极拉拢对大院君心怀不满者。

    第四、娘娘主动与大院君府上密切来往,借以详细得知大院君的一举一动,同时,网罗大院府内不被大院君重视的人员,以期从内部破坏大院君的势力。

    第五、广为集结对大院君心怀不满的儒学者,详细调查大院君的施政缺失,待时机成熟,由儒学者向全天下公布弹劾奏折。

    闵妃认真阅读着,时而点头,时而莫名微笑。接着,突然对闵升镐说:“哥哥想出来的方法真好。这样准备两年,一定可以将大监赶下摄政之位。”

    “臣惶恐,此计执行起来还需万般谨慎。”

    “嗯,哥哥辛苦了。不过,在我看来,最重要的条件似乎少了一个。”

    闵升镐讶异的反问:“臣惶恐。敢问娘娘指的是什么?”

    “我们想要掌握政权的话,首先要把王上的心拉到我们这一边,不是吗?王上不站在我们这边的话,我们再怎么努力都没有用的。”

    闵升镐不由得点头道:“娘娘这番话,所言极是。臣愚钝,没能想到这一点。王上不站在我们这边的话,我们的确无法成事啊。”

    “嗯,王上的事情,我会尽力的。”

    “臣惶恐。但是,娘娘要做的事还不只这一样。接近大院府大监的亲人,拉拢他们加入我们这边,这件事只能由娘娘来完成,才能不引起大监的防备。”

    “知道了,这件事也交给我来做好了。”

    闵妃说到这里,突然想起什么,面带微笑轻松道:“哥!”

    “娘娘有什么吩咐?”

    “我以前看过《孙子兵法》这本书,记得书中说:"昔殷之兴也,伊挚在夏;周之兴也,吕牙在殷。故明君贤将,能以上智为间者,必成大功。"所以,把大院府大监的长子李载冕大人及大院府大监的二哥兴寅君李最应大监也拉拢到我们这边,你觉得怎么样?”

    “什么?要连李载冕大人及兴寅君大监都拉拢到我们这边吗?”

    这话实在让人太吃惊了,闵升镐甚至怀疑起自己的耳朵来。现在担任艺文馆检阅的李载冕是高宗的亲哥哥,也是大院君的长子。而兴寅君李最应是大院君的亲哥哥。胳臂往里弯,他们是大院君最亲的人,岂有希望大院君垮台的道理?王后希望连这两位都能抓在手中,从常理上来说,是连想都不敢想像的事。

    “哥哥为什么惊讶?”

    “启禀娘娘,臣在想,拉拢这两位与大院府大监非常亲近的人,是否会过于危险。”

    闵妃静静的摇摇头说:“哥哥,你的担心我都知道。但是,我知道的,你就未必知道了。李载冕大人虽然是大院君的长子,但也是王上的亲兄弟。兴寅君大监最近与大院君意见相左,没有担任任何官职,境况不佳。所以,我认为若是利诱这两位,定可以归到我们的一方。俗话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