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成皇后_第11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1章 (第4/5页)

出什么事情了?”

    闵奎镐走进房间,对闵妃、高宗禀告了闵宅爆炸的事情。

    高宗惊讶道:“什么!闵升镐父子当场惨死?”

    闵妃却呆呆地望着闵奎镐,仿佛没有听清楚。

    闵奎镐深鞠一躬:“是的,王上。”

    “那么府夫人现在如何呢?”

    “回禀王上,府夫人气息奄奄。”

    高宗看着闵妃,只能说:“怎么会这样呢?”

    闵妃缓缓问道:“您是说府夫人生死不明吗?”

    “是的,娘娘。”

    好一会儿,闵妃冷静说道:“您手里有可靠的人么?”

    “是的,娘娘。”

    “派他们保护好朝廷大臣的安全,您和闵谦镐也要多注意。”

    “遵命,娘娘。”

    “退下吧。”

    “是。”

    闵奎镐退下后,闵妃强忍着悲伤,身体都抖了起来。

    高宗见状,忙安慰道:“王后,你可一定要坚强啊,府大夫人一定能平安无事的。”

    “不可能过世的,母亲,请一定要活下来!您还没有看到我的儿子册封为王世子呢!”

    这一夜,对闵妃来说是个不眠之夜。天一亮,闵妃就召集心腹,责成他们查出是幕后主使。闵妃毫不怀疑是大院君策划的阴谋,但是,几天过去了,一点线索也没有,根本和大院君扯不上联系。

    闵妃母亲李氏的情况一直不佳,烫伤部位虽在治疗,但失去了一边手足,实在伤势过重。是日,闵谦镐的府上忽然传来消息,李氏已经入弥留之际。闵妃慌忙摆轿闵谦镐的府上。

    进入内室,闵妃命左右服侍之人退下,伏身跪倒在母亲面前,哀哀泣道:“母亲,是我啊,您睁开眼睛看看我,您的女儿来看您了。”

    李氏略微张开双眼,烫伤斑驳的脸上勉强挤出一丝笑容,闵妃泣不成声。李氏蠕动着嘴唇,闵妃凑上面前:“女儿啊…你不要怨恨任何人…你身分尊贵…已经有了元子…为娘的没有遗憾了…”

    李氏话语为了就断了气。

    闵妃痛哭:“母亲…母亲…我怎能不怨恨啊!”

    闵妃大哭一场,擦干了眼泪,高声唤道:“洪尚宫在外面吗?”

    “是,娘娘。”

    “请判府事大人近来吧!”

    “是,娘娘。”

    闵谦镐马上近来,躬身一揖:“娘娘。”

    闵妃拉被盖好母亲的脸,说道:“已经过世了。这样好了,听说闵奎镐有三个儿子,就将其中一个过继给闵升镐哥哥做养子,办理丧事好了。”

    “是,娘娘。”

    “府夫人的遗体今晚就送到骊州本家去,判府事大人帮忙处理丧失就好。”

    “娘娘,府夫人的葬礼应该要隆重举行才是。”

    “不必太过张扬。”

    “是,娘娘…策划这起阴谋的是…”

    “这一两天怎么能查出来呢?就算查明真相又能怎样?都埋起来吧!我已将母亲埋在我心底了,不要难过了,埋在心底的,永远都不会忘!”

    闵妃话音一落,即走出房间,乘轿回宫。

    高宗在大殿外等着闵妃,见闵妃归来,上前问道:“府夫人现在状况如何?好一点了没有?王后,你说话呀!”

    闵妃抱住高宗痛哭,两人回到大造殿里,闵妃说道:“王上,臣妾今天已经失去母亲了。”

    高宗大惊,闵妃接着哭诉:“王上,母亲临死之时痛苦万状,臣妾心如刀割啊!这到底是谁所为?为什么如此冷酷?”

    高宗只有抚慰:“王后切勿过度悲伤,府大夫人身负重伤,过世倒也免去了痛苦。还是考虑举办丧礼吧。”

    “臣妾已托付闵谦镐办理了。”

    “哎,派出去的人查到什么没有?”

    “回禀王上,没什么进展。这事情计划得非常周密,除了知道是个和尚送来的炸弹之外,一点线索都没有。”

    “会是谁干的呢?”

    “王上,您刚刚亲政不久,就出了这样的事情,分明是来者不善!”

    没等高宗有什么反应,闵妃一连声地说:“今天他们杀害国家大臣,明天就可能是臣妾,他们的最终目标是谁呢?为什么王上亲政,他们就要捣乱?他们不是为重新夺得天下么?”

    高宗脸色阴沉,低声道:“王后言有所指,难道是在怀疑大院府大监,朕的父亲么?”

    闵妃满面泪痕,颤声问道:“现在举国上下,谁人不怀疑是大院府大监所为?只要大院府大监稍有动静,就会引起一阵风暴,当时大院府大监离开京城,有人就在景福宫纵火,这次大院府大监离开扬州,又有闵升镐父子遭到暗杀!王上,下一个会是谁呢?王上!”

    高宗惊惧,闵妃句句责问和他心中的疑惑吻合,他只是不敢想。

    闵妃平静了一下心绪,擦干了泪水,轻声说:“话说回来,怀疑总归是怀疑,王上不必太计较,但是总不能任由居心叵测之人迫害,此事务必查个水落石出。”

    高宗忽而大怒,大声叫道:“下令!赶快追捕那个和尚,详细调查背后的主谋!”

    为了抓住犯人,一时间京城戒备森严,但是,那个和尚却有如人间蒸发一般,不知去向。闵氏一派全力追查凶手,同一时间内,却有一个叫作掌令孙永老的儒生,上疏吁请大院君再度摄政。其奏折阐述:

    大院府大监摄政十年之间,导正政治,扫除贪官污吏,匡正国家关键事务。所以,百姓们现在才能享受太平盛世。然而,皇上亲政不过一年时间,包括领议政李儒元在内三宫六卿们,不但辅佐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