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对于太平天国失败原因探析作者镝非 (第5/6页)
后太平军对儒家的态度已大为缓和,而且也允许儒家著作“六经”“四书”在经过删改后刊刻。 综上所述,太平军对儒家和孔子表现出特别激烈的态度的时间不过三四个月,这显然有其忑特殊背景,因为江南许多卫道士视其为“匪”斥其不尊礼教,说白了,这些的确封建思想及势力特别顽强,在这些地区的反孔只是斗争的临时需要。当然,太平军也许可以采取更恰当的方式,以免把很多读书人推到自己对立面去,其对知识份子的争取方面也有许多政策不够妥当和值得商榷,但是不能因为一些政策上的失当就认为他们是存心地彻底地想破坏传统文化,何况儒家传统中本来就有不少是应该剔除的封建糟泊,要不然为什么封建王朝要“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清王朝在一定程度上更是以尊儒之名行思想奴化之实,看八股文就知道了。 曾国藩指责太平天国使人“不能诵孔子之经,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荆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实这恰恰是他所一力维护的大清王朝干的好事! 正是被成为“盛世之主”的乾隆,借“修书”之名而行毁书之实,禁毁他认为有“违碍”的以及“不合教化”的书。借编修《四库全书》这一名义而号召“献书”把隐散于民间的丰富藏书征集至朝廷,在八年间,据兵部奏报毁书共24次,538种,13862部之多(《政治学研究》第二期)。据海宁陈乃乾《**总录》中的统计,其毁书总数是:全毁书目2453种,抽毁书目402种,销毁书版目50种,销毁石刻24种。郭伯荣依据《**总录》、《文献丛编》、《办理四库全书档案》等书来核对,认为“四库”开馆10多年中,被销毁的图书总数至少在10万部左右,册数之众,那就更无法估计了,这个数字如果可信的话,则是《四库全书》总数的10倍。(《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续修》) 我只举了乾隆篡改《四库全书》的一个例子,至于*,施行八股,以及其他为在《四库》之列而被篡改毁灭的汉族文化典籍,尚不在其列。 事实胜于雄辩,太平天国对传统文化的那点“破坏”毁禁古书的范围及延续时间,与清朝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了。 八、“在社会管理方面,太平军所占之地,凡城镇居民不管信仰爱好与否,先将财产集于圣库,按男女分编入馆” 作者对历史的“断章取义”实在是延续全篇,无休无止。“财产收公”的制度和“男馆女馆”的制度只在天京定都后施行了一年多,就伴随着“照旧完粮纳税”制度的颁行和“男婚女嫁”禁令的解除而解体了,作者居然完全忽略太平天国在长达十年时间中施行的政策,把仅仅施行了一年多而很快就被取消的政策作为太平天国的基本国策,其采选史料的任意和不负责任实在令人怀疑本文是否具有历史研究起码的严谨性。 “迫使人们改变风俗。如:不许奉佛敬神,崇拜祖宗“禁民间供奉家堂”;禁止人们按传统的旧历过年,并取缔民间过节时与天情相悖的所有旧俗,;禁止民间饮酒、吸烟等等” 在一个场有反封建性质的斗争中,当封建制度没有被打倒时,采用强制性措施打破封建传统习俗不仅是有效的,也是必须的。一切带有“改革”性质的政策都会招来怨言,甚至巨大阻力,仅凭这一点并不能证明“改革”本身的是非对错。 尤其是任何一种新的信仰要推行之时。与建国后马列主义者为了扫除封建迷信,破除旧传统的种种作为相比,太平天国天不过是小巫见大巫而已。至于禁止过阴历年,这是因为传统的阴历年是与满清王朝相联系的,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朝代都禁止百姓继续使用前朝年号。何况太平天国历法的制定参考了西历,大月31天,小月30天,每年366天,方便百姓推算,是与国际接轨的措施。(后经干王修正了其中不科学的部份),更重要的是,天历废除以往阴历中的凶日吉日等迷信,在思想方面显然是进步的。) 九、“杀戮之事所在多有,因此杀曾任天国洋务丞相的罗孝全说:‘他们的政治系统和他们的神学是一样的薄弱可怜。我不相信他们有任何的政治组织,并且不相信他们知道要组织一个政府。一切要务好象完全存于军法,由最上级到最下级的当权者都是在杀人这条线上走。’如果去除诽谤之词,这种看法亦不无道理。” 对于这位臭名昭著的殖民主义者走狗的话,作者居然还在引用看来作者对于这位罗孝全先生因为制造了一系列被证实是怀有政治目的的诬蔑的有关太平天国的谣言而在本国基督教徒中声名狼藉的事是一无所知了。这位可怜的罗丞相最著名的事迹便士因为无法举出证明太平天国“杀戮之事所在多有”的事实,最后只得声称太平军处死了他的一位无辜男仆,还言之凿凿的说自己就是因此才逃离太平天国的。然而——那位“被杀死”的男仆居然活着被人看见了,此事立刻在英国及香港和东南亚其他地区一些英文报纸被予以曝露,从而使罗先生从此终于不需要再以洪天王旧友的身份而出名了。 这位罗先生另一件自打自招自己存心诬蔑太平天国的证据就是,他在反对太平天国的文章中,列举几位英国传教士在苏州的经历为证,然而那几位传教士早已公开发表的通讯却无情地驳斥了他的谎言。 如果太平天国真有足够的缺点令罗先生支持他的观点,他为何不举事实,而要一而再,再而三地通过造谣诬蔑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且还声称那是事实呢?对于这样一个早被证明是恶名昭著的骗子的人,作者居然还认为他的“这种看法亦不无道理”并引以为证? 至于针对这位罗先生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