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新篇_第137章大汶口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37章大汶口 (第2/4页)

此败责任在我,我自会向皇上请罪!”

    “制台大人!”十几个淮军将领哽咽着跪在地上。

    “制台大人,如今国事越发不可为,若大一个大清王朝,大人一人又如何能撑得住?大人在前面血战,背后就有人给大人下袢子,大人在京、津练兵,那些个王爷哪个给您好脸色了?”刘铭传愤愤不平的道“若不是他们故意拖延,我们定可早到济宁三天,他王财又不是神仙,真能算这么准?”

    “不用再说了,我决心回军保定,另图进取。眼下最重要的是如何平安撤走了。”顾诗略一沉思道“省三(刘铭传字),今晚我带军撤往泰安府,到时候你带部下再攻一次济宁城,声势要做大,免得让长毛查觉到我们撤退了,出城追杀。攻上半个时辰,你就带人随后跟上来。咱们来去自如,也算找回点面子!”

    傍晚的时候淮军再次发动了进攻,不过躲在望楼上的王财瞪着他那双几天几夜没有合眼的红眼睛却好像感觉到什么。千里镜中发起冲锋的淮勇远远不如前几天那么坚决,往往遇到太平军枪弹射击马上就伏倒在地或是转头狂奔,一句话“前两天不要命的淮勇,现在变得特别怕死了!”

    “不对啊,这顾诗怎么越打越不成话了!”王财奇怪的叨念起来“这种兵也拿上来丢人,他手里没兵了?”王财仔细的看了好一会儿,转头问康兴邦道“南宫保和倪守道两人的援军到哪里了?”

    “殿下,南宫大人的三千人已到按大人的吩咐到了平阳寺,倪大人派出的一万援军昨天过了临清州,现在算日子…”康兴邦算了算接着道“东阿也快到了吧!”

    “派人通知倪守道,济宁州不用来了,去泰安府待命…”王财带是拿着千里镜不停的东看西看“另外通知南宫保,王冠三和王藩的一千骑兵沿大安、平阳一线搜索,如果发现顾诗主力就紧紧咬住…这狗日的八成是想跑了!”

    刚过小马青顾诗就接到手下报告,淮军主力的身后被几百个太平军的骑兵咬上了!原以为是长毛布署在附近的防军,顾诗派了一支骑兵上去想把这些阴魂不散的长毛给驱散,结果没多久就得到消息,派出去的骑兵竟然被尾随的长毛给全歼了,这下他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身后这些骑兵肯定是在安徽多次交手的近卫骑兵团了!这说明什么?顾诗惊出一身冷汗,济宁城血战了四天,这支近卫骑兵团不但没见长毛调动过,更是连他们埋伏在什么地方都不知道,那谁能保证长毛不会有另外一支部队在什么地方布好了口袋等着自己去钻呢?

    招集将领商议了半天也没什么好办法,有人说分散突围,有人说改道胶州湾租洋船北伐,更有人说干脆南下经江苏入安徽,那里是淮军老家,本乡本土的再募新军也容易。顾诗仔细想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全军经泰安北返,此时分兵反而让已经是孤军的部队分得更散,更容易让长毛个个击破,倒不如破釜沉舟,且战且退,只要进入直隶那就好办了。当下顾诗下令各级将佐都必须把情况跟士兵们说清楚,鼓励大家死战求生!

    在确信淮军真的是全线撤退之后,王财这才哈哈大笑的松了口气,这命是保住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要让自己担惊受怕好几天的顾诗也尝尝这个味道了,当然,仅仅让顾诗受惊还不够,王财看了看苍茫的夜空,心中暗道“我要让你明白,这中华万里锦绣江山,究竟谁主沉浮!”

    南宫保不断的派人送回淮军的动向,王财带着几个参谋将这些情报一一标注在地图上,毫无疑问,顾诗是想经泰安府过济南退出山东进入直隶。这条路虽然有些悬,但却是最近的一条路,喜欢冒险的顾诗真让王财有些佩服,心下到有些惺惺相惜来,可惜一句老话说的好“卧榻之傍,岂容他酣睡?”因此王财在地图上大大的画了个圈,恶狠狠的说道:“就在这里吧!”

    千百年来大汶河的碧波之中记录了多少悠悠中华千年往事?这条平静的河水像一个旁观者般目睹了数千来国人自相残杀,血盈荒野的惨况,而今天,这手足相残的悲剧又一次发生在他的面前。

    带着数千伤病退到大汶口的顾诗看到河对岸几百面飘动的太平黄旗和无数个太平军的营垒无奈的叹了口气。接到命令的倪守道连夜拔营,丢下火炮辎重,一日一夜强行军二百里赶到大汶口外设防,彻底断了淮军北撤的退路。而在淮军身后,率领三千济宁精锐的王财和南宫保的三千人马也渐渐围了上来,一万淮军真的是前有阻击,后有追兵,求生无路了。

    “制台大人,大丈夫能屈能伸,此时我军已陷入绝境,不如…”刘铭传犹豫了一下,劝道“当日长毛曾对卑将说,若是大人肯降,必会裂土封王以待,大人何不暂且曲与委蛇,以图日后东山再起?”

    “放你妈的屁!制台何等英雄,怎么会向反贼曲膝?”张树珊马上跳起来怒斥道“老子必要杀出一条血路,保护制台大人退往直隶!”

    “不错,卑将等誓死追随制台大人!”众人齐声道!

    英雄末路是何等悲凉!顾诗静静的看着不远处默默涌动着的汶河水自言自语道:“我自从军以来,大小数百战,越打越是不明白,朝廷腐朽事不可为,而长毛奉行神怪,亦非强国之道,遍观我中华大地,数千年文明传承,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有心一腔热血救国救民,却是左右受制,难道我中华就注定了要承受百年之耻吗?我本来就不该来,如今无非就是魂归故里罢了,今日之事,唯有一死而已!”说着顾诗回过头看了看跪在身边的众人道“我虽然决心赴死,但是你们却不必这样,都有家小的人,何去何从你们自己拿主意。”

    顾诗说完,众人垂头痛哭,个个捶胸顿足,哭喊着“绝不苟且偷生”什么的,场面倒也颇为感人。

    顾诗擦了擦眼睛又道:“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