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章帝阙 (第3/3页)
先看字,然后才看文,因此只一眼,他便看中这字,当即便赞了一句“好字” 又道:“却不是宋璟的笔墨。” 只是再看片刻,他却又叹息“可惜,骨力不足,似是少年所为,呃,或为女子笔法?” 高力士就在一旁伺候着,一言不发。 欣赏完字体,玄宗皇帝这才开始看奏章。 入目第一行,十个字——论土地兼并与藩镇权重。 没头没尾,不按制度,不是表章,便连文章也没有起这种名字的。 可谓粗俗矣可谓不知文法矣 只是,这土地兼并与藩镇权重两个字眼,却还是第一时间就引起了他的好奇心。 更何况,这可是宋璟亲自呈上来的,虽然肯定不是他写的,但是能得他如此看重,想来这份奏章定是非同小可。 因此当下他很认真地看了下去。 大约一炷香的时间,玄宗陛下始终在认真地阅读那份奏章,神情却是时刻在变,由慎重而不屑,由不屑而疑惑,由疑惑而凝重,由凝重而勃然大怒 一连看了三遍之后,他捶床而起“李曦?这是哪里的狂放小子,岂敢预言国事耶” 高力士垂首不语。 良久,玄宗皇帝手里攥着那份奏章,在殿中走来走去,最后愤愤地一把将奏章摔在榻上,指着高力士,也不喊将军了,只是道:“你去把宋璟叫进来,朕却要当面问他,他递了这奏折来,疑我君臣,却是何居心” “诺。” 高力士闻言缓缓退出偏殿,径直走到殿外,叫过一个小太监来耳语几句,那小太监顿时便会意地扭头跑开。 过了一会子,就见已经七十一岁高龄的广平郡开国公宋璟缓步而来。 到了殿前,老宰相停下脚步,笑眯眯地问高力士“陛下怒否?” 在宋璟这等几朝老臣,又是国中贤相的面前,高力士倒是不敢托大,当下客客气气地躬身一礼,道:“大怒。” 宋璟闻言抚须而笑,道:“如此可行。请力士代为通禀,老夫广平郡公、尚书右丞相宋璟求见。” 高力士闻言呵呵一笑“老大人但进便是,何必拘礼,正是陛下着老奴来请老大人的。” 宋璟闻言呵呵一笑,倒也从善如流的不再拘礼,便当先迈步进了南熏殿。 进了偏殿,宋璟口称万岁正要施礼,玄宗皇帝虽然冷着一张脸,却仍是摆摆手,对高力士道:“搀住了,不必拘礼,赐座吧” 便是玄宗皇帝陛下,对待宋璟这样的国之老臣,也是向来都客气三分的。 只是当下他这怒火不小,也就是一开始客气了一下,等到宋璟坐下了,他便拿起榻上的奏折,在手里晃了晃,带着三分怒气地道:“卿且说说,这份奏章,你可曾看过?” “回禀陛下,老臣灯下读之再三。”宋璟躬身答道。 “此文…如何?” “目光犀利,见识深远,辞采华美,论事鞭辟,此,国之雄文也” “呃…”玄宗闻言心中不悦,愤愤地再次将那奏章一把丢到榻上,起身怒道:“如此危言耸听,离间我君臣之谊者,卿以为雄文耶?” “国之雄文也” 玄宗皇帝闻言无奈以手抚额,颓然坐下,问:“为何?” 宋璟闻言精神一振,道:“此文所论,发前人所不曾见,明今人之所不曾知,且论事缜密,将土地兼并与藩镇权重此二事条丝缕析,兼且又有老成谋国的处置之法,此不为国之雄文,何为国之雄文?” 玄宗闻言无奈地看看他,问:“卿亦以此言为是耶?” 宋璟闻言点头,道:“老臣灯下读之再三,冷汗涔涔。故不敢不敢献于陛下。” 玄宗闻言虽然不悦,但是出于对宋璟这等老臣的尊重,他还是淡淡地点点头,却是道:“朕却不信,方镇者,朕一手建立,焉能反朕?土地者,民之生养,国岂能预?哼,此子不知何人,如此妄言国是,若当朕前,必杀之” 宋璟闻言默然,玄宗看他,他却只是低着头,再也不肯说话。 到最后,玄宗皇帝无奈,只好摆了摆手,对高力士道:“将军代朕送老爱卿出殿去吧。” 宋璟闻言施礼告退,他却又道:“唔,爱卿为国cao劳一生,今耋耄矣,仍不忘为国奔走,当厚赐之,李林甫有能,便着他代朕抚恤之,嗯,记得爱卿曾一再告老,要回洛阳养老,嗯,朕亦不忍心爱卿如此耋耄之年仍为国劳苦,这便准了,你可自去洛阳。” 说完了,他摆摆手,再也不看宋璟。 刚才还一直半闭着眼睛的宋璟闻言挑开眼皮看了玄宗皇帝一眼,躬身道谢:“臣宋璟,谢皇帝陛下” 话说,这五千来字足足花费了我七个小时从昨晚更新完上一章就开始写,因为我知道它肯定难写,结果果然,一直到刚才才写完。 而且写完了自己回头看,还是觉得行文未免有些太“古”了,不过转念一想,这是大唐的中央啊,自然不可能按照民间的市井写法,于是,念头就通达了,不改了。 为了我这七个小时不为人知的反复煎熬与拿捏,求月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