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妙人第二卷终章 (第3/3页)
公主乃是幼年出家,便一生都不曾嫁过人,不过她今年毕竟已经是年过四十,因此李曦那诗虽然不免有些荤腥不忌,她却也不在意,当下便坦然大方的把听来的诗念给玄宗皇帝听。 等她念完了,玄宗陛下哈哈大笑,道:“真真妙人也” 又转首对高力士道:“此子若不上那一纸奏章,就凭这一手熟。妇诗,朕必擢他一个翰林承旨” 高力士闻言抚掌称善。 玉真公主闻言却是忍不住好奇地问:“奏章?什么奏章?” 玄宗皇帝摆摆手“不提这个,你且说说,他又是如何展布经济的?” 玉真公主闻言疑惑地看看玄宗皇帝,又看看高力士,然后才笑道:“说起这个,我却是不太熟悉了,我不懂这些,听的时候便也不甚在意,只是记住了几个几个名字,据说这李曦研制了一种酒,便叫做剑南烧春,酒力甘冽醇厚,自从几日之前在长安设了分号专卖,一时间便被抢购一空,臣妹家中也是托关系才购得几坛,亲口尝过,倒是好酒。” 玄宗皇帝闻言诧异“哦?此人还会酿酒?” 这时,高力士像是想起了什么似的,突然插言道:“陛下可曾记得前些日子您与惠妃娘娘宴饮之时,曾盛赞那酒,当时您喝得,便正是剑南道蜀州所进献,名字便恰是剑南烧春。” “哦?”玄宗闻言大惊,听高力士一说,他倒是想了起来,前些日子那酒倒真是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甘醇浓烈,端的是好酒。 因此当下思付良久,他心里倒是作难起来,然后才问:“这李曦只是会酿酒,便被称为善于展布经济了?” 玉真公主闻言笑笑摇头,道“自然不是,据说前些日子剑南道大雨,各地都按照往年的老办法救助百姓,说来不外以工代赈等等,独独这李曦,带领着自己辖下的晋原县受灾百姓们改粮为菜,便用那被水冲坏的田地种起了各种菜蔬,菜蔬产出之后,便使人收了,集体拉到成都府去卖。” “如此一来,百姓们便可用种菜所得的款项冲抵官府救济的米粮,一来,不至于抛荒了田地,二来,节省了官府的救济支出,使得官府可以拿出更多米粮来搞以工代赈,不但修缮了道路河渠,也重新整修了田地,百姓们无不称贺,堪称善政。” 玄宗皇帝听得直点头,这主意,虽然有些不务正业,不过用来救灾,倒真是独出众人之外,难得的奇思妙想,嗯,若论这主意,此人却也做得刺史。 于是他转头看向高力士“蜀州地方的救灾方略,可曾有书文来?” 高力士闻言躬身道:“回大家,蜀州曾有奏章来,陛下还曾御笔圈过,此时怕是早已交付省中核查,以备录恩。” 玄宗皇帝闻言点点头“回去你便去寻了来,朕要再看看” 玉真公主闻言看看玄宗皇帝,笑着问:“怎么,大家准备重用这个李曦么?” 玄宗皇帝闻言却是不由得就冷哼一声“重用?朕不杀他便已是泼天大恩了” 又愤愤道:“经天纬地之才?哼” 蜀州,晋原县,李府。 清冷的月辉披洒而下,李曦孤身一人坐在后园的小凉亭内,面容清俊。 不远处的葡萄架前的小榻上,杨花花正侧了身子与武兰说着话,两人的声音都很低,听不清在说些什么。阿锦则正在不远处低声地冲这边府里一个丫鬟吩咐着什么,只有一个阿瑟,毕竟是年少些,很不耐困,这才刚刚一更天,她已经困得什么似的,虽也在杨花花的身侧乖乖站着,却是身子摇摇晃晃的,直打盹。 看见她那副娇憨的模样,饶是此时李曦满脑子愁绪,却仍是不由得微微笑了起来。 其实刚才小尼姑水叶起身离开的时候,这丫头就馋得什么似的,明明是也想去睡的,只是她却偏又比不得人家水叶的心静如水,自己还贪玩的紧,虽然很困,却还是不舍得丢开这热闹的所在,到现在到底是撑不住了。 正在这时,武兰也不知说了什么,杨花花突然捂着嘴笑了起来,前仰后合的,便花枝摇曳一般好看。 她突然展臂,冲李曦招手,道:“你在那里发什么呆,来喝酒” 李曦笑笑“就来。” 然后却自抬头望天,心想,这都一个月了吧,也不知道老和尚莫言把那奏章递上去没有?李逸风此去长安,又能为自己展布下什么名声? 长安,长安。 眼下的那里,又到底是怎样一番风景? 大唐春第二卷于是终焉,敬请期待下一卷,风风火火闯长安。 另外,哭天抹泪满地打滚的求月票啊,兄弟们,不带这么眼看着人家在月票榜上一次一次又一次的反超俺的,辛苦了一天回来了,俺连个澡都来不及洗就赶紧坐下码字,就是为了让大家准时看到更新,俺真的是已经足够努力,话说,你们不帮我,谁帮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