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回细作 (第2/4页)
李世民道:“本来也不是什么秘密,现在谁没个打听消息的本事。” 吕仲明展开信,心中对李世民充满感激,这些信件对他来说,确实非常重要。李世民喝了口茶,又道:“你不说,我还没发现,瓦岗军中,杜伏威军中,以及窦建德军中,都有僧人。” “就连杨广在江都的行宫里,也有僧侣。”吕仲明喃喃道:“前往瓦岗军,辅佐李密的,正是那位离开并州的神秀法师。” 李世民解释道:“杨广宫中的吉藏大师,是早在我还未曾出世时便已成名。江淮地区,都感念其慈悲智慧。这几位法师,都在尽力说服义军头领,尽量减少杀戮、刀兵。远在大兴善寺内的金刚智法师,更是劝诫百姓一心向善。年前杨玄感兴兵反隋之时,能保住大兴,此人功不可没。” 吕仲明回想起自己所知,发现许多事情已经不一样了。 “昨天晚上的事,令尊怎么说。”吕仲明问道。 “什么也没说。”李世民缓缓摇头,说:“大哥去了以后,便说了些闲话。” 吕仲明从这句话里猜得到,李渊一定是有计划,却和大儿子一起,瞒着李世民,李世民又说:“吕仲明,尉迟恭说,你值得相信,也值得托付,我知道你不是寻常人…” “说罢。”吕仲明道:“我是来助你的,有什么话,都可以对我说。” 李世民长叹一声,沉默许久,吕仲明抬眼时看见外面站着的尉迟恭的眼神,那是一种信任的,温柔的以及坚定的目光。 “第一眼见你,我就觉得十分亲切。”李世民认真道:“与你就像是认识多年的故友,而昨天晚上,你在我父亲面前所言,更证明了我的感受,只因我曾经也像你这么劝他。” “昨天晚上,你说的话,与我对他说的,一模一样。”李世民低声道:“连次序都没有丝毫区别,当真全无区别!我也劝他及早起兵,也劝他直取大兴,再等候时机!你知道家父为何没有回答你的话么?是因为他以为,这些话是我教你说的!” 吕仲明蓦然震动,没想到李世民的想法会与自己如此接近。 李世民寻思片刻,又道:“现在时机稍纵即逝,若不抓住机会,待杨广驾崩,天下必定再次四分五裂,一旦叛军都成了气候,要平定中原,就更难了。请你帮帮我。” 吕仲明喝了口茶,说:“他兴许在怀疑什么。” “怀疑什么?”李世民眉头一动,问道。 吕仲明道:“耳目众多,风吹草动,都会传到杨广耳朵里去,总之他怕。” 李世民叹了口气:“你说得不错,他有所顾忌,但根据我私下调查,两名晋阳副留守,已经在密谋对付他。” 吕仲明道:“恕我直言,他年纪大了。你四弟与你母亲相继离世,能令一个人的心态苍老许多,不复从前的雄心壮志,在许多事上,就拿不定主意,总想求个万全之法。我爹也说,一个人年轻的时候,总是天不怕地不怕,但上了年纪,就会顾忌甚多,心老。” 李世民笑道:“你很了解他。” 吕仲明笑笑。 李世民道:“我实在是心急如焚,偏偏他和大哥都不想打草惊蛇,高君雅,王威两名留守常与大兴消息往来,今年年初至今,越来越频繁,我猜他们不日间就想动手了!” 吕仲明道:“先把他们抓起来不就完了?” 李世民道:“谈何容易?我的身份太敏感了,而且没有证据。” 吕仲明想了想,说:“这事简单,我替你去,这事交给我去办。” 李世民一震,问道:“怎么解决?他们手握晋阳的另一半兵权,也都是老狐狸了,暗杀不得。” 吕仲明放下茶杯,说:“需要他们对付你爹的证据,就得打入他们内部。” 李世民犹豫良久,而后道:“刘文静就是我的人,但他在外征战突厥未归,我猜王、高二人,密谋对付我李家,根据消息往来,最近这段时间里,很可能会动手。” 吕仲明说:“你家世袭唐王,应该有杨广的御旨或是亲笔信,这就去偷一张出来。咱们伪造一份天子密旨,再随便扯件他们没见过的信物,就说我是杨广派来的密使,协同对付你爹。” 李世民:“…”吕仲明道:“我就说天子下令,要尽快除去唐王,让他们调兵遣将,速度动手别墨迹了。你得到消息后,先布好埋伏,我去把他们府里的信带出来,当做证据。” “我呢,就把他们引进陷阱里来,一股脑儿收拾了。到时候你把人抓了,就什么事情都解决了。” 李世民看着吕仲明,说:“你这也…太…” “太坑爹吗?”吕仲明客气道:“哎呀,迟早的事,不过就是让他俩尽快,办完了好上路嘛。” 李世民:“等等,待我仔细想想。他们会相信你?就怕他们不信。” 吕仲明道:“你不是说,他们经常与大兴传递消息吗?咱们先把他们送出去的信使截住,抓回来,看看信里说的什么,再让他的信使反水,帮咱们,叫信使跟着去证明就行。到时候让信使带着我,到副留守面前去,说‘这位是扬州来的吕大人,陛下吩咐大人跟着我一起过来,督办此事’,我再出示杨广的密旨,事先对好口供,他们绝对不会怀疑。” 李世民心中一动,答道:”这办法不错,此处驻兵都是本地人…待我想想,抓住那名互通往来消息的信使不难,可是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