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八回招揽 (第4/5页)
安时,是建成下令开仓赈济。”秦琼说:“他城府很深,但也明白什么时候该做什么样的事。世民则很容易被情绪控制,老徐说得不错,世民太冲动,而且容易把注全押上去,这样很危险。” 秦琼一向很谨慎,不仅作战谨慎,做人更谨慎,但这一次仍然是吕仲明,令他重新思考选择。 吕仲明与秦琼坐了下来,看着池子里的鱼,他侧头朝秦琼说:“可如果不是他这么孤注一掷,咱们现在就不会在这里了,长安打不下,河东有屈突通坚守,唐军只能撤回并州,到了那时候,就是死路一条。” 秦琼叹了口气,答:“我知道,所以我也在犹豫,你说的不是全无道理,生死荣华,功名利禄,算得再慎密,也赢不过老天。只能说,七分计议,三分运气。我这些日子里总是忍不住会去想,如果我和罗成没有认识你,师父战败后,我们现在说不定就在瓦岗,投奔了单大哥…” “如果没有碰见我。”吕仲明笑道:“你们最后也会来到世民身边,该见面的,注定会见面,尉迟说,有的人,生下来就是为了去遇见另一个人,就像他的出生,而我来到这里,我们的命运,都是为了与对方在一起罢了。” 秦琼笑了起来,倏然觉得心底仿佛有什么,被吕仲明这么胡搅蛮缠地说通了。 “也罢。”秦琼道:“既然是这样,我也冒险一回罢,说实话,虽然建成更适合当个明君…” “他很理性。”吕仲明道。 “理性?”秦琼沉吟片刻,问:“是什么意思?” “做事不容易被感情驱使。”吕仲明解释道。 “是的。”秦琼道:“确实如此,他就连与李世民吵架,都是吵给我们看的。他不会全凭喜好与冲动下决定,会考虑许多,知道什么时候该唱哪一出,他把自己的戏演得很好。可是比起建成,我更喜欢世民多点,建成这人…” “看不透。”吕仲明答道:“世民是性情中人,可以很温柔,也可以很危险。” 秦琼点头,吕仲明道:“但我相信他不会辜负你们的。” 房玄龄还在外头等着,吕仲明低声道:“拜托你了,哥哥。” 秦琼点头,说:“放心罢。” 秦琼的表态,意味着李世民争取到军队派系中最大的一次支持,吕仲明终于放下了心头大石,没想到,当初他们三人留在并州,再来到此处,秦琼居然会在不知不觉之间,成为了话语权最重的一名非唐王府嫡系武将。 只要你开口,我就愿意为你办任何事。吕仲明完全可以不用解释什么,直接告诉秦琼,请他为了自己,去支持李世民。但这种话,说了第一次,就会说第二次,如果每次都用这个方式,以天命为理由请求秦琼的援助,相当于是对这些弟兄们的不尊重。 只有大家把话说开,让秦琼也进入自己的阵营里,而非“就是这样的你听我就对了”的表达方式,彼此之间感情才能更长久。 吕仲明想着这事出外,房玄龄道:“接下来是罗将军还是李将军?” “先去见李靖。”吕仲明道:“罗大哥就当摆平了。” 李靖就住在街口拐角处,进长安还不到十天,除尉迟恭以外,武官们办公,吃住,都集中在这小小的一个坊区内。方便互通有无,来来去去,等待建立三省六部,各自才会购买宅邸。 “什么时候会恢复官制?”吕仲明问房玄龄道。 房玄龄略一沉吟,答道:“不清楚,要恢复官制,就必须…” 两人对望一眼,吕仲明心知此刻乃是彻底的无政府状态,所有命令都从李渊的核心政治圈子里直接发出,这样明显不行。 “但是魏征与长孙无忌,正在协助建成整顿吏制。”房玄龄道:“前些日子我得唐王垂询,从他的话中猜测,兴许会沿用三省六部制,或是一省制。” “一省制行不通。”吕仲明几乎不假思索便道:“中书省权利过大,录尚书事总揽大权,是谁提出来的?” “是唐王自己提的。”房玄龄颇有点意外,问:“道长也熟官制?” 吕仲明点点头,说:“两晋官阶,多少知道一点,朝廷只设中书省,再设八公以保士族荣耀,太宰,太傅,太保,太尉,司徒司空大司马与大将军。既然已被杨坚所废,何必又捡回来用?” 房玄龄道:“唐王或许有自己的考量罢。魏征倒是力谏,不宜采取此法。” “否则只会令寒族离心。”吕仲明道:“又回到门阀称霸的时代。” 李渊自己是陇西望族,多多少少倾向于士族,房玄龄又道:“世民也正因此事,顶撞了几次唐王,惹得父子不快。” “他想让谁录尚书事?”吕仲明问道。 “裴寂。”房玄龄道。 吕仲明总觉得李渊和裴寂的关系非常非常的令人蛋疼,每次有什么事,李渊总是宁愿听裴寂的,这俩老头儿一个是唐王,一个是晋阳宫统事,总是互相之间咬耳朵,而且李渊仿佛连自己儿子都信不过,宁愿去听裴寂的。 该不会也有点那个关系…但不至于啊,李渊那么多后宫… 房玄龄仿佛看出吕仲明的想法,笑道:“再过几十年,说不定吕道长与世子,也这么默契…” 吕仲明想到自己老了以后,要是也经常也和李世民咬耳朵,那场面确实和现在的裴寂与李渊差不太远,也就罢了不提。 “他会沿用三省制的。”吕仲明欣然道:“这个我倒是不太担心。” 说话间进了李靖落脚处,只见一个容貌清丽的女子坐在院中搓衣服,两人打了个照面,那女子一怔。 吕仲明道:“李夫人,久仰久仰。” 那女子正是李靖之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