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6章 (第1/3页)
06章 第06章沙沟诗草 在宁夏川和西海固,老百姓有一种争相传抄秘籍的风习。几种抄本,虽然都没有印刷,但却遍藏四乡。平日上寺礼拜、劳动之余摸索着能念几个阿拉伯文的人,鼓起勇气抄阿拉伯文本。至少抄行文间的阿文的本子——有一些无名氏,不知什么时候译了一些缩写本,包括关里爷的书。百姓们对这些抄本看得非常神秘,一般不愿借人,哪怕是同村同姓的多斯达尼来借阅。这种抄本的流传,像是指示着什么。 ——还不是写出心灵的体验。 只是朦胧的、表现心灵的一种意识。 我放狼于他们的风土和故事,也放狼于这种奇异的文学之中。 我判断和体会。 众多钞本中,有第七辈导师、沙沟太爷马元章的一册诗词、杂感、对联和散文的合集。 这是哲合忍耶民众最信赖的汉文著作,八方争抄,处处散布,我自己就见过好几种副本。 它主要写成于沙沟。 沙沟的诗——它既是沙沟这个光阴的诗,又是沙沟穆勒什德的诗。 我打开这部诗集的扉页,不可思议的一种沉重感和袭人的苍凉迎面而来。我被慢慢地吸引住了。 遨游西北四十春,苍苍白发已满头。 回思畴昔遭大事,年方弱冠无知识。 妇女尽节激义愤,主圣眷佑脱困危… 太平景象虽光冕,有名无实类杭柑,日事无益神空耗,光阴似箭甚堪惜。 齿落腰疼吾已老,深忧后人难继余,愿主假年遂素志,完全遗嘱见先君… 如此沉重的心境,吸引着我进入。他的判断是正确的,他深深地警惕着和平。我觉得自己似乎无意中攀住了一道门,看见了门内藏着的一颗鲜活心灵。 午夜恐惧霓云降,半生负罪何以赎… 已坠暗世合泥期,罪孽深重祷难达。 长夜漫漫何时旦,尝盼东方两眼穿。 日诵罪己唱悔段,哀求上帝施白恩! 这种七言长歌,在沙沟诗集中数不胜数。他似乎常常有需要一泻千里地倾诉的时刻。他倾诉时使用汉文七言,一气百十余韵不绝。他喜欢评论史事,指点英杰,引用典故。但是,我牢牢地凝视着他的——悲凉:道友公私均整理,主圣教道则振兴,唯恨未饮三湘水,深感弗登周武山。 午夜思维性焦躁,朝夕忧虑心神驰,身虽衰老志耕钓,常惧还矢恐无期。 陇山既老一世雄,滇池何生百代英! 晨昏祈祷鲜感应,罪孽深重难格天… 他的自责和负罪感使我震惊。在诗中,他似乎在向我表露心迹,又似乎在向我显示机密。没有人曾深读这一部沙沟诗,多斯达尼们只是满足自己的信仰需要。他的心孤独无依,尽管哲合忍耶已经是中国数一数二的大教派。 居于黑暗唯求恕,真主颁赦东方明。 沫浴更衣复初景,礼拜感赞谢大恩。 有时他怒面问天,诗中有激烈之句迸溅: 十有八年少动静,莫非灵魂亦无知? 不急公愤有私恨,然何哑哑无声息! 陇山无情将吾老,上帝有意困英雄。 自古英雄莫余如,年逾花甲无一成!… 他独自踽踽前行,四野只是沙沟黄土。他独自缓缓回味,留下了一些即景生情的短章。 今日复过黑窑洞,忆昔当年来沙沟。 骞一小驴驮行李,开平查李三人随。 沿途不敢令人晓,进庄尚且先通知。 屈指今年三十九,所经艰苦难尽述。 后生不肯学前辈,欲望奢侈成惯伎,老成凋谢鲜有继,天不生才奈并何! 旧日侍从皆脱凡,今朝出行无故人。 抚今追昔心感痛,睹景伤情泪潸然。 他从云南带出来的穆勒提,一个个脱凡离世。他不仅缺乏理解者,也缺乏亲密者。开平阿訇和查、李二人,尽管忠实地守护着他的左右,但是哲合忍耶的民众不善感情交流。 又如一首关川诗,在“黑窑洞”之后“黑窑洞”一诗尚写于壮年。但是老年的他并未因时光而获得安宁,壮年的他也未因来日方长而情骄志满——伤感和不安,永远地笼罩着他的诗。这种诗性,令我沉思: 关川起身葛家岔,心烦意乱不安宁。 猛忆蒙尘所经地,目睹心伤泪潸然。 回思昔年殉道事,我今荣耀到此间! 先人积德后人享,富贵勿忘艰难时。 年近古稀志未展,祈主假年遂我心。 最长的一首长诗,是写给他的挚友和学生、著名的云南穆勒提老何爷的。这是一首挽歌,细腻委婉。“十八鸟儿出云南”之际,随着他逃离东沟的五个人已经死了一个。老何爷追随着他,至此已是五十三年。这一次,在关川道堂者何爷落马摔伤,急救无效,突兀地无常了——而几天前他本人的坐骑“大青”刚刚死去。极度的哀伤,绝望的预感,深深的内疚,折磨着当时还在潜伏隐藏中的导师马元章。 他给老何爷办了隆重葬礼。先至西吉滩,再埋入沙沟坟苑。毛拉沙赫本人亲自给这位为哲合忍耶拚死赌命、奔波一生的门徒站了者那则(殡礼)。导师穆勒什德的儿子们为老何爷穿孝,导师本人宣布老何爷为自己义子。何爷家族从此姓马,与诸子排行起名。但是——悲剧是不可阻止的,忠勇之士正渐渐稀少。马元章本人能够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