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3页)
第六章 刘亚军在这个圈子中也占据了一个无足轻重的位置。他是一个头脑异常清晰的家伙,他每一步的目的性非常明了。但这一次他显得有点急了。 刚过了两个星期刘亚军就来催剧本了。寒新自从上次想到女子特警队这个题材并被认同后,忽然觉得自己身价倍增,自己的名字出现在荧幕上指日可待,所以一听催剧本就火了,说:"我又不是神仙,哪有这么快,今天说要剧本明天就能出来?没有,一个字也没有。" 寒新说这番话的时候显得底气十足,就差没高呼一声:"爷不写了!"可是,其实他已经快写完五集了,却不想拿出来。 刘亚军又来做工作,说那边公司的头头脑脑想看看本子怎么样了。人家投资几百万,总要弄明白到底投的是什么东西,投不投得有价值,能不能收回成本。刘亚军说:"不管你写了多少,也不管你写得怎样,总得拿出东西给别人看。" 刘亚军纵横影视圈这么多年,这么说其实是个激将法:人家不相信你,不相信你能写出好东西来。也难怪人家怀疑,你又不是专业作家,人家凭什么相信你,相信你能在较短的时间写出好东西来? 寒新写东西时脑子不笨,但是在刘亚军面前却马上中计。本来是准备暂时不给本子的,等全部写出来再出手的,现在看来不给不行。人家不相信你能写出来,那好,既然接了这单就得接受人家的审查,是骡子是马拿出来遛遛。 "其实就是一种考验,我们大家都相信寒老师的实力。可是毕竟人家也是投了钱在里面,不能和写小说一样任由你性子来啊。作家你也得接受市场考验,接受现实生活的考验,现实是残酷的。"刘亚军的话语中软中带硬。 寒新这时才明白自己的处境其实是很危险的:要不要你写还是个问题。《最后一枪》是《最后一枪》,《为你喝彩》是《为你喝彩》,人家认可你前面的不一定认可你后面的。《最后一枪》的合同事实上已经是一纸空文,《为你喝彩》的新合同还没有签下来,只要不满意马上就会把你换掉,这就是市场。 寒新立即把前四集传了过去。这四集剧本像表达爱意的情书,传过去之后让寒新心里忐忑不安。行不行?人家认不认可?能不能看上我?他有些后悔没把那些字句反复斟酌斟酌,再迟交几天肯定会写得好些,会容易被人看中些。太匆忙了,肯定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还好,西海那边第二天就传回消息:很好,几个专家看了都很满意,就按这个走向写下去,绝对是个好戏。 寒新这才放下心来,什么也不想了,跟单位领导请了一个半月的探亲假,关在家里一口气写了十八集。 写完十八集寒新决定停下来。这时他还没跟对方续签合同,有必要把合同签下来再往下走,不能始终是被宰割的对象。他把他的十八集交给制片方,请对方派专家审定,同时要求续签好合同,否则他难以进行下去。公司请了专家审读,结果反映很好,公认是上乘之作。不用寒新再提出来,公司马上派人到北岛来跟寒新续签了合同,并付了一半的稿酬。 交稿了合同签了稿酬付了一半,这已经不是闹着玩了,寒新就跟王文涛认真谈了一次。中心意思无非是如何把这个电视剧做好,希望用最好的导演最好的演员,拍个惊世之作。潜台词就是:老子寒新二字能不能出现在电视荧幕上,接下来靠你王文涛努力了。 "你放心,花了这么大的工夫我还不想弄个好东西出来?我要不弄个叫响中国的电视剧出来我他妈誓不为人,我跳河我自杀。"王文涛对这个电视剧非常有信心,说的真比唱的还好听。 口号喊得山响,信誓旦旦,他也的确想做个叫响影视界的电视剧出来。涉足影视圈第一回,兴不起几波涟漪他以后怎么在影视圈混?李成志跟他说了,这个戏一定要请一流的导演一流的演员一流的制作班子,三个一流,并且指名女一号是香港当红歌星林志萱,至于导演就定张导。王文涛一听吓了一跳,张导哪能说来就来啊,这不是扯淡吗?于是表哥魏东力荐自己的老师——洪康,说什么导了几十年戏的老导演了,实力和张导一个级别之类的。王文涛说:"那怎么没听过?"魏东早有准备,告诉他洪康这个人比较低调,而且又是张导的前辈,现在是名声在内,绝对是这个圈内公认的国内顶尖级导演。魏东又把这些跟李成志一说,聘请洪康,李成志觉得好像也是这么回事,就一口答应了,并要魏东负责联系。王文涛当时也不好反对,满口答应:"行行行,一切照老同学的办。"王文涛也知道,一部电影一部电视剧成功与否关键在导演,关键在男女一号的选定上。特别是导演,重中之重,一剧的灵魂,一旦剧本确定之后导演起着决定作用。一个好本子遇到好导演就如虎添翼,绝对能拍出最优秀的电视剧来,相反,一个好本子如果落到一个水平平平的导演手里这个本子就糟蹋了,在影视圈里这种现象比比皆是。正因为这样,李成志一开始就把调子定好了,洪康。可一到具体运作的时候王文涛就觉得这是个麻烦事,林志萱开口要价就是五万一集,二十集就是一百万,洪康导演起价就是三万一集,总共六十万,李成志最初同意投资三百万,不足部分由王文涛自己解决。三百万的投资,两个人就占了一半多,还要不要干其他事情?在确定创作班底时王文涛感到非常棘手,他不得不算算兜里有多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块心病:中华文化城。 王文涛就叫来了刘亚军,想先听听他的意见:"看看,你是行家,请洪康,请林志萱怎么样?" 刘亚军其实早就料到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