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四狼烟在西北升起 (第2/3页)
中书令。他的做法,与太宗皇帝的羁縻政策如出一辙。 宋朝皇帝的忍耐力,个个是一等一地好,别人骑在头上撒尿,他们不但能忍,而且还要送上一些财物,叫别人暂息雷霆之怒,想要什么就只管说,只要不舞刀弄棒的就行。 宋朝的皇帝能尊祖,元昊也不赖,他也将他的祖父李继迁的狡诈学得惟妙惟肖。表面上假意接受宋帝的封赐,暗中却派遣部将苏奴儿率二万五千精兵攻打吐蕃。 吐蕃本是西域强国,后来投降了宋廷,赵宋皇帝授吐蕃部酋长角厮罗为宁远将军,兼爱州团练使。元昊早有吞并回鹘、吐蕃,称霸西陲的野心。 角厮罗得知西夏兵来犯,设计将苏奴儿的部队引入险地,然后四面合围,关起门来打狗。西夏兵几乎全军覆没,主将苏奴儿也被吐蕃人活捉了。 元昊得知前军战败,主将被擒,亲率部队进攻吐蕃,攻占猫儿牛城,围攻宗哥、带星岭等城,最终还是被吐蕃击败,带领残兵败回。 角厮罗派人向赵宋皇帝报捷,赵祯下诏,命他升任保顺军留后。 3、西夏立国 元昊攻打吐蕃失败后,稍作休整,又转攻回纥。夺取了瓜、沙、肃等几个州,西夏的疆域越来越大,气势也越来越盛。 说到西夏的逐渐强盛,有两个不得不说的人,因为这两个人对西夏的崛起,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华州有两个书生,一个姓张、一个姓吴,他们虽然有满腹经纶,走科举却屡试不中,一气之下,两人结伴到塞外旅游。当他们得知元昊威震西陲的时候,便想到西夏去谋个一官半职。为了造成轰动效应,两人一合计,给自己重新起了个名,借用元昊这两个字,姓张的就叫张元,姓吴的就叫吴昊。 两人起了新名字后,一同前往灵州,到了灵州后,由于人生地不熟,很难见到元昊,两人一合计,便进入闹市的一家酒楼,叫上一桌好菜,打了五斤劣等白酒,划拳行令,豪饮起来。酒足饭饱之后,向店家要了一支笔,在酒店的墙壁上写上“张元吴昊到此一游” 元昊这两个字可是西夏国主的名字,这可犯了西夏人的忌讳,加之他们又在大庭广众之下乱涂一气,可就引起了西夏人的注意。巡查的西夏大兵毫不客气地将他们两人一根绳子绑了,送到了官府。 其实,这正是两个书生所要的结果。 元昊听说两个书生如此胆大妄为,怒斥道:“入国问讳,你们既然到了西夏,就要问问这里的规矩,竟敢触犯我的名讳,难道是活腻了吗?” 张元、吴昊不仅没有像元昊想象的那样害怕,反而冷笑着说道:“你连祖宗留给你的姓都不在意,怎么就在意自己的名字呢?” 原来,元昊本姓李,祖父叫李继迁,父名李德明,由于投降赵宋之后,赵宋皇帝赐给他们国姓,姓赵。故此,元昊本应为李元昊,却叫赵元昊。 元昊听后僵在当场,但他毕竟是一代枭雄,马上意识到这两个人是有备而来,下堂亲自替二人松绑,并给他们赐坐,虚心地向他们请教治国之道。 元昊留下张元、吴昊长谈一番,觉得二人确实不凡,立即封给他们高官,时间不久,元昊还派人偷偷地把二人的家眷接到西夏。 张元、吴昊二人梦寐以求的富贵,在赵宋没有得到,终于在西北边陲到手了。从此,他们就把自己彻彻底底地卖给了西夏。竭尽全力,帮助西夏建章立制,制定大政方针和侵宋计划,史称“夏人以为谋主,凡立国规模,入寇方略,多二人导之” 张元和吴昊的遭遇虽然让人扼腕叹惜,但他们投靠异族,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灾难为代价,来发泄自己个人的怨恨,出卖祖宗、投敌叛国,他们是民族败类。 元昊得到二人的辅佐,如虎添翼,势力日渐强大起来。 宝元元年(1038年)十月,元昊改灵州为兴州,改西平府为兴庆府,作为国都,自立为帝,建国号大夏(宋人称为西夏),建元天授。设十六司部理国务。置十二监军司,派各部酋长分军管辖。 夏有军队五十万,四面布防。元昊还自创西夏文字,形体似汉字的隶书。 元昊准备攻打宋朝,他的叔父山遇劝他不要叛宋,元昊不但不听,反而将叔父臭骂了一顿。山遇带着妻儿投奔宋。宋延州知州郭劝却把山遇拿住,押回西夏,元昊残忍地将叔父一家老小全都杀了。看来,元昊是铁了心要反宋。 元昊先派使臣向宋廷上表,希望宋廷承认大夏国的合法地位。 4、狼烟在西北升起 宋廷不能容忍元昊分裂出去,尽管以前也只是形式上的一统天下。 赵祯收到元昊的表章后,立即召开会议,让大臣们讨论。会上,很多人主张采取武力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