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九十六章 (第2/3页)
武装分子可以说是东躲西藏,已经成功地从阵地上走出来了,要是再往前走上五公里左右就可以踏上南下的行程了,不用在审阳待着受死。 这群邪教分子在张滨的指挥下一直往前走,不想其他撤退下来的武装分子一样的混乱,他们看上去还相当的规整,就像一直去远征的队伍,一点都不像是战场上下来的逃兵。 这支队伍基本上可以说是圣婴在北方的最后一支武装力量,他们在遭遇到基地部队的时候显得并不是十分的慌张,毕竟在人数上占据着绝对的优势。 在发现目标之后,张滨迅速指挥圣婴的邪教分子进入了战备状态,这个家伙十分的狡猾,并没有立刻就发动进攻。对于他来说消灭这支一千人左右的队伍并不是最终目的,最好的结果就是各退一步,谁都不进攻对方,自己好带着这些人回到江南去。 圣主回到江南了,作战的九个堂口的堂主全部阵亡,部队也被彻底的打散,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这支两千多人的队伍能够全身而退的话,那绝对是个奇迹。张滨知道只要自己能将大家带回去,那么圣主肯定会让自己当堂主的,因此就更加想撤退,不想交战。 很显然,张滨打错了如意算盘,他所面临的敌人就是基地部队中战斗力极强的突击队,在这种情况下是根本不可能各自走开不开火的,不拼个你死我活想要全身而退绝对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发现前面有一大股邪教分子的时候,武小刚就立刻下令突击队员进入战备状态,在他的指挥下很快就发动了第一轮的攻势。 以双方的实力对比看,人数远远少于敌人的突击队保进行防守是最现实的,因为敌人人数是自己这边的两倍,进攻显然没有防守更适合。 军人的天职就是进攻,一心想消灭邪教分子的武小刚在这个时候就失去了必要的冷静。他压根就没有考虑防守,而是直接命令手下选择强攻,想一举冲乱敌人的阵脚。 要是在以往的时候,面对邪教分子选择强攻是没有错的。可是今天突击队员面对的是一群渴望生存下去的武装分子,在求生欲望的刺激下他们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战斗力。为了活下去,最后选择了用手中的枪来消灭敌人保护自己。 在张滨的指挥下,邪教分子坚守住阵地,一次又一次地杀突击队的进攻,始终掌握着战争的主动权。一直都没有后退,不断地加强防御力量。 在发动了四五次的冲锋之后,武小刚才发现大事不妙,这群邪教分子完全不像是战败之后的散兵游勇,反而像是刚刚投入战斗的生力军,表现出来的那种超强战斗力在以前是罕见的。 看着地上突击队员的尸体,武小刚很快冷静了下来,他知道如果还是一意孤行地选择强攻的话,最终不仅消灭不了这股邪教分子,搞不好自己这边还会全军覆没。 在进攻很难取到效果,伤亡很大的情况下,武小刚决定改变战术,不再发起进攻,而是选择了防守。希望可以用牢固的防守来杀退敌人的进攻。 当突击队队员选择防守的时候,顿时战场就陷入了僵局,因为张滨指挥下的邪教分子并没有主动进攻的打算,双手都采取防守,放弃进攻,在这种情况下基本上已经处于停火的状态。 很显然,双方虽然都选择了防守,但是目的是完全不同的。武小刚选择防守的目的只有一个,进攻讨不到便宜,选择防守等待援军过来支援自己,以便到时候消灭邪教分子。而张滨选择防守的用途就更简单了,那就是不愿意有过多的伤亡,希望可以和对方谈判,让自己这支队伍全身而退。 眼见双方都采取不发动进攻,张滨以为对方也不愿意开火,于是他就让手下大声高喊,希望对方可以和自己这边谈判,好让开一条道让自己带人撤到江南去。 在听到邪教分子想谈判的时候,武小刚很快就明白了这群家伙想要干什么。依照他的性格宁愿双方杀的你死我活,哪怕最受杀得自己这边一个人都不剩也不会选择谈判放走敌人的。 虽然想歼灭这群邪教分子,但是武小刚还是让手下高喊可以谈判,他这样做就是为了迷惑敌人拖延时间。现在硬拼肯定吃亏,等到援军来是最合适的。现在谈判可以麻痹敌人,为援军的到来赢得时间。 武小刚一边安排人谈判,一边让手下发电报,看周围究竟那一支队伍距离自己这边比较近,好让他们抓紧过来救援。 虽然,突击队员一直喊着可以谈判,但是从头到尾都没有说出来让这群邪教分子走的意思,也就是说绕来绕去就是不愿意放行。 张滨是一个非常聪明的人,他很快就搞清楚了敌人的意图,是为了拖延时间。现在圣婴的阵地已经失陷,队伍被冲的七零八落,几乎慢慢的都被鲸吞掉了。时间拖的越长,对于自己这边就越不利,毕竟人家可能会有援军,但是注定了自己这边不会有人支援,当然不能久等。 在看不到基地那边谈判诚意之后,张滨决定孤注一掷,想要吞掉这股敌人。在打定主意以后他就安排士兵们做好战斗准备,并且派一支五百多人的队伍从后面迂回包抄过去。 在派一直部队从后面迂回包抄之后,张滨就下令手下发起强攻,希望前后夹击一股吃掉眼前的这股敌人,这一次可以说孤注一掷,这群邪教分子很凶猛地就投入了战斗。 面对两倍于自己的敌人,进攻或许没有什么把握,但是要采取防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