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八章 (第2/4页)
关于摇钱树的小说。一片片树叶是一张张二十元的纸币,一朵朵花儿是一份份政府债券,果实是钻石。它吸引了许多人在树下互相残杀,死尸成了很好的肥料。 就这么回事毕利·皮尔格里姆把他的高级小轿车停在背巷里,等待他们的会议结束。散会时,特劳特仍需要对付一个报童。那孩子不想干了,因为工作太累.时间太长而报酬又太少。特劳特很担心,如果那报童真的不干了,他得亲自走那条路线去送报,直至找到另一个傻瓜为止。 “你是什么人?”特劳特嗤之以鼻“某种胆小的奇才?” 这也是特劳特写的一本书的题目《胆小的奇才》。它写了一个能呼吸的机器人,他的口臭治好以后受到大家欢迎。这本书写于一九三二年,他的伟大之处在于预见了广泛使用凝固汽油烧死人类。 凝固汽油是从飞机上向人类掷下来的,机器人担任投掷工作。 机器人没有良心,没有安上想象的电路,因而想象不到凝固汽油投掷后对地面上的人发生什么样的情况。 特劳特写的一个主要的机器人活像人,可以谈话跳舞和做其它等等的事情,还出去陪姑娘玩。没有人能够阻止他向人投凝固汽油。人们忍受不了他的口臭。但他后来治好了口臭,于是人类欢迎他到他们中间来。 特劳持力劝那个不肯干的报童卖报,但他碰了壁,他对那报童说,所有的百万富翁从小都是卖报的,那小孩回嘴说:“是的,但我敢打赌他们卖了一个星期的报纸就洗手不干了,这是怎样的一种勒索呀。” 报童把装得满满的报袋放在特劳特的脚边,报纸订户名册放在报袋上面,他撂挑子不干了,让特劳特自己去送这些报纸。他没有汽车,连自行车也没有,而且对狗害怕得要命。 一只大狗在附近什么地方汪汪汪地狂叫。 当特劳特郁郁不乐地背起那只报袋时,毕利·皮尔格里姆走近他说:“特劳特先生——?” “嗯?” “你是,是基尔戈·特劳特?” “是的。”特劳特以为毕利要抱怨送报哩,他没有把自己视为作家,主要原因是世界从来不让他这么想。 “这位——这位作家?”毕利说。 “这位什么?” 毕利以为自己肯定搞错了。“有一个名叫基尔戈·特劳特的作家。” “有什么?”特劳特看起来昏头昏脑,他傻里傻气地反问。 “你从没听说过他?” 特劳特摇摇头。“谁也,谁也没听说过。” 毕利协助特劳特送报,用他的高级小轿车送他到各家各户去。 毕利很负责,找到一家家订户,经过核对后再把报纸发出去。特劳特感到莫名其妙,从没遇到过这样的热心肠人,而毕利却如痴如醉地帮着他送报。 特劳特告诉毕利说,他从没看见到自己的书被登广告,评论或者被出售过。“这些年来,”他说“我一直打开窗户,向全世界表示爱情。” “想必你收到许多信了吧,”毕利说“我多次想给你写信呢。” 特劳特举起一只手指说:“一封信。” “热情洋溢吗?” “疯狂!写信的人说我应当做世界总统。” 写这封信的人原来是埃利奥特·罗斯瓦特,毕利的病友,他们曾经同病房,住在普莱西德湖附近的退伍军人医院。 “我的天哪,我当时认为他十四岁哩。”特劳特说。 毕利邀请特劳特参加他的结婚十八周年宴会,只剩二天了,宴会在筹备中。 特劳特坐在毕利的餐室里,狼吞虎咽地吃着有馅的吐司面包。 他正同一个验光配镜师交谈,把费城乳酪和鲑鱼子吞满嘴巴。出席宴会的人,除了特劳特以外,全部与验光配镜有着这样那样的关系。他在这儿大出风头。大家虽然没有读过他的书,但为有作家出席他们的宴会而异常激动。 特劳特同玛吉·怀特谈心。她很漂亮,已经不做牙医的助手了,而成了一个验光配镜师的家庭主妇。她读过的最后一本书是《艾凡赫》。 毕利·皮尔格里姆站在旁边听他们交谈。他摸着袋里的一个东西,是他要送给妻子的礼物——一只白而发亮的盒子,里面装了一只镶有一颗星的蓝宝石戒指,适合于在鸡尾酒会场合佩戴,价值八百美元。 虽然人们出于愚蠢和无知奉承特劳特,但是他却像吸了大麻烟似的飘飘然起来。他非常高兴,哇啦哇啦地大声讲话,真大失体统。 “我怕我不会读完我应当读的那些书哩。”玛吉说。 “我们都怕某些东西嘛,”特劳特答道“我就是怕癌症、老鼠和短毛猎犬。” “我应当知道,但我不知道,所以我得问一问,”玛吉说“在你写的东西中,最有名的是什么?” “一个法国伟大厨师的葬礼。” “那听起来怪有趣的。” “世界上所有伟大的厨师都在那儿,真是一个漂亮的仪式呢。” 特劳特一面讲,一面虚构。“在棺材刚要上盖时,送葬的人把欧芹和辣椒粉撒在死者身上。”据说是这样的。 “真是这样的吗?”玛吉问。她很迟钝,但是对生养孩子倒是挺感兴趣的。男人们看着她,巴不得她生孩子。她一个孩子还没生养过呢,她使用避孕工具。 “当然真的,”特劳特对她说“如果我写没有真正发生过的事情,并想把它兜售出去,那我就要坐牢啦,那是欺诈行为。” 玛吉相信了他的话。“我从来没想到过呢。” “现在就想一想吧、” “这像在登广告,你在广告里得讲真话,否则就要遭惹麻烦。” “对呀,写小说情况也是如此嘛。” “你想可能有朝一日把我们写进书里吗?” “我把碰到的一切事情写进我的一本本书里。” “我想我最好讲话要谨慎些。” “很对。不仅我在听你讲话,上帝也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