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教授_第十八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八章 (第1/4页)

    第十八章

    白明华觉得这是他一生中最倒霉最失败的一次,也是觉得最有把握却最出乎意料的一次。这让他感到人生有点像做梦,好梦转眼就醒了。谁能想到自己费尽心机一手跑来的项目,竟然毫不费力几乎是不知不觉就转到了别人手里,就如同丢钱,如同被小偷掏包,事先没一点征兆,突然发现时,一切都完了。白明华简直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虽然把脸当屁股讨来个副总经理,但此时的这个副总经理和他心中的那个副总经理已是两样。原以为当了副总经理,工程技术上的事就由他说了算,没想到真应了那句老话,魔高一尺道高一丈,朱校长的招法更高,竟然想出让刘安定让出副总后当总工程师。有了总工程师,技术业务上无法插手,行政上又有总经理,王德礼是县官,半辈子搞政治,更没有他这个副总说话的地方。事实上他这个副总经理就成了摆设,业务行政两不沾。白明华不由得恨起了朱校长。狗日的朱校长,怎么得罪了你,如此绝情,下如此毒手。白明华仔细回忆这一段和朱校长的交往,每一个细节都很正常,更没有哪里得罪了他或让他不高兴。当初刚跑这个项目时,朱校长是那样高兴,对他寄予了那么多的期望,跑成了,让他掌了董事长的大权,就把扶他上马的功臣一脚踢开。都说卸磨杀驴,磨还没卸,驴就被杀了。白明华不禁仰天长叹。

    他想多喝几杯,来个一醉方休。端起酒杯,他又放下。喝酒赌气那是弱者的做法,自暴自弃怨天尤人那是愚蠢的表现。越是关键时刻越能冷静,越能总结经验,那才是智者的做法,大将的风度。叹气和怨恨都是没有用的,人生有低潮就有高潮,关键是怎么应对目前的局势。俗话说吃不穷穿不穷,算计不到就受一辈子穷。必须想出一个办法,把不利因素降到最低程度。白明华决定冷静分析一下,特别是要从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刘安定能被重用,能压他一头,没有别的原因,关键是人家有那个技术实力,特别是那篇论文,更让朱校长觉得刘安定是个人才,技术业务方面的事不能没有刘安定。

    其实这是很明显的事情。发展是硬道理,世上的一切事,都要靠实力来说话,没有实力,就没有根基,如同空中楼阁,遇到风吹草动,就要随风摇摆随时倾覆。白明华心里不禁有点恐慌。

    这次事件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不武装自己,就如同不打牢地基,外表多么华丽,终究经不起摇摆,特别是在风云变幻的官场,靠别人特别是靠某个领导,就如同押赌,押一注下去可能押中,但每注押下都中,肯定是不可能的。

    重新学习业务,这个年龄已经不行,也不会有什么效果。拿个博士学位,也不是那么容易,再说花几年时间拿了又能怎么样:教书不想教,当官错过了机会,只能是高不成低不就,更加烦恼。

    最好是拥有一个自己的实体。自己靠自己,自己为自己打基础,自己为自己打天下。

    赵全志说过,他有权直接批五十万元以下的项目,让他批个五十万,自己搞一个能产生经济效益的研究项目。最好用这笔钱办一个集研究生产为一体的大实业,然后不断壮大,别说办成方正和巨人这样的大集团,就是搞个产值千万元的小集团,那也是了不得的事情。

    这一想法让白明华兴奋。细想,觉得确实是个最好的主意。白明华看眼表,迫不及待地拿起电话,拨通了赵全志的手机。

    简单问候几句,白明华说了自己的想法,然后着重强调说:"狡兔三窟,这个实体办成了,就是我的根据地,也是你的大后方,如果你不顺心了,或者到时退休了,你就来当顾问当总管,这就是你的家。"

    赵全志问打算办个什么实业。白明华说:"当然是集合我们的专长,集合我们学校的情况,搞畜牧方面的东西。具体搞什么,还没有想好,这要深入研究广泛论证才能决定,我先和你打个招呼,先把钱落实下来才行。"

    赵全志沉思一阵,觉得也是个好主意,确实得为自己留个后路。这次如果调到下面,还能不能上来很难说。当然,谁又能保证这一辈子一直掌握实权,一直有这样批项目的机会?赵全志不想告诉白明华他可能要调动。他说:"具体搞什么你必须尽快考虑好,项目必须符合国家的投资政策,必须是国民经济发展必须的生产项目,不符合这些条件,我也没办法给你批,特别是那些皮包公司项目,你就不要考虑,我也不能给你批一分钱。项目申请报告要在这一周内报上来,越快越好,迟了就有可能发生变化,一分钱都要不到。"

    白明华作了许多保证,直到赵全志连说好了好了,他才挂掉了电话。

    白明华又想喝酒。兴奋让他有点难以控制自己。喝两口,便背了手在地上踱步。究竟搞什么实业,又让他犯难。五十万并不多,也无法搞什么大项目,也许只能和别人合作或者借助别人的力量。另外,一个人搞,无论技术力量还是其他力量,都不大可能干成大事,必须有一个合作伙伴。

    刘安定再不能用。白明华想到了李红裕。虽然上次合作谈得不愉快,但李红裕是个正直的人,又是系主任,可以利用手中的权,也可以利用系里的物,是个合适的人选。他决定找李红裕谈谈,看能不能商量出一个很好的发展项目。

    白明华给李红裕打电话,问李红裕有没有空,有个要紧的事要商量。李红裕说有空。白明华征求李红裕的意见说:"是晚上我到你府上登门拜访,还是咱们找个地方边喝边谈。"

    李红裕说:"我当然欢迎你来寒舍做客,就来我家吧,你来看一看,就算是访贫问苦。"

    李红裕住在引凤楼,是专门为吸引高学历的年轻人才而盖的,屋子都是一百几十个平方米,比白明华住的还要大。引凤楼和白明华住的高知楼只隔一片小花园,吃过晚饭,白明华便提了两瓶酒来到李红裕家。

    白明华是第一次来。屋子确实宽敞,但装修和摆设一般,不但不显豪华,反而显得有点简单和寒酸。白明华是前年换的房子,装修时他就全部铺了实木地板,而且是最高级的。李红裕去年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