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弄君心_第三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 (第2/3页)

只你跟我,只怕也会连累到整个家族。”

    “小茵谨记在心,小姐放心吧。”

    柳吟月坐回莲椅,让丫环继续为她梳头。

    “小姐有什么打算?”

    “还未有个底,只好等进了宫再见机行事。不过放心!我绝不会让李文靖有机会认出我。”

    她在心中决定,无论如何都不能让李文靖见到她,若不得已非碰面不可,她也绝不会泄漏身分。

    ******

    王爷府中,李文靖坐在案前沈思,下人端来的冰镇莲子汤,摆了一个时辰仍滴口未进。

    他命令所有人,没有他的允许,任何人不可擅自进入书斋;这儿是他独自沈思的地方,也是他可以下必挂著风流下羁的面具,恢复精湛内敛的真面目。

    每当一人独处时,她总忍不住想起那夜在醉花楼遇到的陌生女于,本以为她是洛阳城里第一名妓香香姑娘。在隔日见了真正的香香姑娘,才知道那夜认错了人。

    只可惜早已人去楼空,他找遍了醉花楼,甚至每一栋青楼妓院,都没有她的踪影。唯一可以确定的是,与他一夜春宵的这名女子,并非青楼妓女,甚至还是个未出阁的闺秀,这点由丝绒被上的落红可知。

    她好美,连名妓香香姑娘都比下上她,只是,这样的女子为何会出现在醉花楼,隔天又神秘失踪?连守在门外、武功高强的手下都不知道她如何消失的,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此时,门外的通报声打断他的思绪。

    “禀告王爷,萧将军与康仲麟公子两位在大厅求见。”

    “请他们到议事阁,我随后就到。”

    “遵命!”下人依令离去。

    放下手边的事,李文靖步往议事阁与二位挚友会面。

    “萧将军、康公子,我正恭候二位大驾多时。”

    萧康二人拱手作揖,萧天平道:“让王爷久等至此,真是过意不去。”

    这三人私底不是称兄道弟的好友,在没有外人的情况下,一些宫中礼仪就免了,这是他们的默契,也是不为人知的一面。

    康仲麟说道:“今日来此是有要事禀告。”

    “关于我二皇兄的?”

    “不错,根据我们查探,二王爷正拢络皇上的宠妃之一…纪淑妃,想利用她向皇上进言,立他为皇太子。”

    “开始行动了,是吗?”李文靖扯了个没有笑意的笑容。

    萧天平补充说:“在通往突厥的关外野岭,逮捕到三名人犯,搜出一封密函,证实是二王爷授权,如你所言,二王爷的确和突厥有勾结。”说著便将密函呈上。

    李文靖凌厉深沈的眼光,使得室内的气氛化为一片肃然,萧康二人很有默契地噤声不语;他们了解每当李文靖表现出这种清冷自持的一面时,是他在思考某些事情以及沈淀本身的思绪时才会有的态度。

    除了萧康二位心腹挚友,无人知晓李文靖的真正性情,宫中的权力斗争与诡诈险恶,不是一般人所能了解的。

    为了自保及调查三年前皇太子真正的死因,他隐藏了自己,开始变得玩世下恭,狂狼不羁,让所有人认为三皇子李文靖只是个沈迷于女色、不问政事的王爷。

    沈吟许久,李文靖开口。“那三名人犯如何处置?”

    萧天平道:“依照王爷的指示,为了不打草惊蛇,只是将他们迷昏,这密函是誊抄的,正本仍放回去,让他们以为只是遇到了劫财的匪徒。”

    “很好,放长线钓大鱼,饵下得重,才能钓到幕后主使,继续监视下去。”

    “王爷真认为三年前皇太子的死和二王爷有关?”康仲麟提出心中的疑问。

    “已去世的皇兄自小与我感情交好,突然失足坠崖,实在诡异。”

    “王爷始终怀疑皇太子的死是个阴谋?”

    “不错,皇太子骑术精湛,怎会无缘无故坠落谷底?事出必有因!”

    “可是当时随侍的有封大人,他是个为人正直的清官,有他做证此事应该不假,以及其他随侍的二十多名侍从,口供全都一致,这又从何说起呢?”

    意外的,李文靖抿出一抹耐人寻味的笑容。

    “所有人都将注意力放在尸体及证人身上,却忽略了马。”迎上二人不解的眼光,他继续往不说。“在马尾附近,我发现了针孔的痕迹,普通人根本不会注意到,但却瞒不过我的眼睛,那针痕我曾在北疆看过,我怀疑是出自突厥北方一派的独门暗器。”

    二人不禁诧异,萧天平将军了悟地说:“因此你要我调查所有出入边防可疑人物,就是为了要找出与突厥联系的内好。”

    “可不是,有了这封密函,我更可以确定二皇兄的野心,多年来的怀疑总算找到了证据。”

    “那我们还等什么?应该立即向圣上禀报这弑兄通敌的大罪。”萧天平激昂地拱手朝天,对于这种下忠下义的罪行气愤难当。

    “不行。”李文靖沈稳地打消他的建议。

    “为什么?”萧天平叫了出来。

    “时候未到。”康仲麟接口道。

    身为中书令大人的公子,康仲麟从小受到父亲严厉的调敦,承袭了父亲智者的优点,加上天资聪敏,立即判断出事情的轻重缓急及三王爷对此事的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