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十一页 (第2/3页)
军队的贡献十分巨大,林元帅的‘第一军团’在今后完全可以自给自足,甚至还能有盈余。如此功绩,封一等子爵实属当然。” 林肃中点点头,不置可否。就在此时,一向和丞相不对盘的户部尚书汪伟腾地一下从位置上站了起来,反驳道: “陛下,微臣认为丞相大人的说法有些不妥当。要知道贵族乃是我朝的根本,一等子爵在贵族体息中虽说不高,但也不低。这个岳海所做的功绩固然是大,但绝对没有达到封一等子爵的地步。” “不过岳海确实有功绩。依微臣之见,奖励他一个勋爵的称号就已经足够了。”汪伟言语之间表露出一股不屑的意味。想当然尔,就算没有自己侄子的事情,只要是邢司墨这只老狐狸表示赞成,自己就需要反对。所谓敌人的朋友,同样是敌人。 对户部尚书的话,林肃中同样是点点头,同样不说什么。在慢悠悠地喝了一口茶之后,林肃中才慢悠悠地道:“各位爱卿,你们意下如何?” 问的是殿中的百官,眼睛看的却是坐在右下首的大元帅贺剑。百官不是瞎子,更是精明人物,看到皇帝陛下如此态度,当然不会站出来多话。 贺剑看到大家的目光都集中自己的身上,不紧不慢地起身道:“陛下,要是帝国多几个岳海,何愁兵不强马不壮?” 贺剑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是平淡,好像没有半点的感情在内。不过只要是有点脑子的人都知道大元帅对我的巨大功绩是肯定的,那么封爵还用说吗? 林肃中听到这话,脸上露出了淡淡的微笑,道:“大元帅还是这么言简意赅,一语中的。” 语气一转,林肃中脸色变得严肃起来,沉声喝道:“礼部尚书何在?” 礼部尚书彭昌闻言一个激灵,马上从位置上站起身,然后出列跪拜在大殿中央道:“微臣在。” “拟旨:商贾岳海,献巨金以支援帝**队建设,功勋卓著,特赐三等伯爵,封地…汪爱卿,你认为岳海伯爵的封地在哪里为好?” 听到皇帝陛下不但将原来的一等子爵改成了三等伯爵,更想要赏赐封地,知道皇帝陛下对我十分看重的汪伟,眼珠一转,一反之前的态度,大声道: “陛下,以岳伯爵的功绩,封地为城有点太大;而若是换成镇子,又太小。不如将‘临风行省’的‘松阳城’赐给岳伯爵。‘松阳城’规模不大,又靠近岳伯爵现在的居住地,实在是最好不过了。” 林肃中皱着眉头考虑了一下,道:“如此甚好,封地就定在‘松阳城’。彭昌,你尽快拟好圣旨,然后办理好相关的事务。一个月后,我亲自主持岳伯爵的加封仪式。” 在礼部尚书得令回到自己的座位之后,林肃中环视了文武众臣一眼,然后道:“各位爱卿,还有什么事情需要奏请的吗?” 等了几秒钟,看到没有人站起身,林肃中吸了一口气道:“既然如此,退朝。另外护国公(贺剑)和镇国公(丞相)留下。” 众臣出列跪拜,然后排成两列缓缓走出了“正德殿”大元帅和丞相,在起身之后跟着走下高台的皇帝陛下林肃中身后,向着皇宫的深处走去。 一路上,林肃中随意地询问两人一些问题,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他们的目的地…御书房。顾名思义,是林肃中平时处理政事的地方。 三人进了“御书房”守卫“御书房”的守卫首领接到皇帝陛下的眼色,马上里三重外三重地将“御书房”包围起来,防御圈扩展到了一百米之外,保证没有人能够听到三人的谈话声。 在“御书房”之内的三人远不像“正德殿”中那般严谨,倒好像是好朋友一样的随意。 林肃中在书架上的一只青铜鼎炉一转,书架随之向一旁移开,露出后面一间密室。林肃中当先走进密室,然后选择了朝南的一张扑满了动物皮毛的背靠椅。他身后的贺剑以及邢司墨很是熟练地在各自的位置上坐下来。 正想要说话,林肃中突然想起什么似的,从座位上起身,然后从密室中的架子上拿起一只锦盒,打开,里面赫然躺着我送给丞相邢司墨的那一套酒具。 不过锦盒却不是原来因为要掩饰八只酒杯的临时改造的产品,而是一只精心用松香木打造的华丽锦盒,里面更是用丝绒铺就而成。 在林肃中将那只熟悉的锦盒拿过来的时候,我们的丞相大人已经明白了皇帝陛下的想法,落后一步从另一只架子上搬下了一套有着“中华商行”标记的陈年“女儿红” 在密室中,只有陈年的“女儿红”林肃中这位皇帝酒量还算可以“花雕”他嫌太清淡“茅台”则是嫌浓烈,所以专门选择了“女儿红”至于他是如何得到这些陈年“女儿红”的,就不为人所知了。要知道陈年酒很是珍贵,更不用说是“中华商行”推出的陈年酒。 “青原帝国”几百个城市,每一个城市分到的陈年“中华三酒”加起来的数量也就是三千坛不到,这是一个月的货量。而这个小小的密室中,三面墙壁旁边的架子上所有陈年“女儿红”加起来有一百多坛,占了整个“青原帝国”百分之十还多。 贺大元帅帮助皇帝陛下摆好酒杯,丞相大人则是负责将坛中美酒倒入酒壶之中,再由大元帅给三人倒酒。 三人默默地品尝着陈年“女儿红”闭上眼细细地回味其中的滋味。须臾,皇帝陛下睁开眼睛,对一边的贺大元帅道:“怎么样?” 贺剑大元帅微微一笑,很是诚实地回答道:“很不错,陛下。不过微臣还是喜欢‘茅台’。”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