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三十章昌平城 (第2/3页)
架在上面。 咽了口唾液,蔡宜群先跪了下来,抱着李明峰的大腿嚎到:“大人!大人!你可不能见死不救啊!不知者不罪,我实在是不知道她俩是皇太后啊!要是知道,我可不敢出言轻薄啊!”陈星翰也跟着跪了下来,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哭诉:“大人,想当年咱们可是一起蹲过刑部大狱的,您可不能撇下我俩啊!”李明峰气的一脚一个,将他俩踢了个跟头。 “娘的,你俩还是不是我常胜军的统领?”李明峰怒到:“不就是调侃几句吗?至于吓成这样吗?” “可那是皇太后啊!”陈星翰辩到。 “屁!你俩给老子记住,从今以后,你俩怕老子就成了!两宫太后怎么地?不用怕!太后的权力再大,也管不到常胜军的头上。”李明峰颇有些怒其不争的说到。 李明峰之所以怒,就是因为蔡宜群和陈星翰身上少了刘铭传那股子匪气。倒不是李明峰喜欢土匪,而是因为老李对这种受封建忠君思想毒害的将领比较讨厌,所以才对那些颇为野性的将领十分欣赏。 在李明峰的想法里,常胜军是他的私产,常胜军的将领,只需敬畏他一个便可。至于其他人,可以完全无视,甚至是连皇帝也包括在内! 听着李明峰几乎大逆不道般的宣言,蔡宜群和陈星翰冷汗直冒。虽然早就知道自己这个上司不是个忠君爱国的主,但他俩还是没有想到李明峰的胆子竟然大到这种地步。直接张口说出“太后的权力再大,也管不到常胜军的头上” 李明峰这么说,并不是因为鲁莽,其实这也是在老李的算计之中的。李明峰的势力发展到今天,他必须对常胜军内部的将领灌输他的思想,必须让常胜军的将领们知道,他李明峰并非朝廷忠臣。让他们有个心理准备,以免将来一旦和朝廷对上了,麾下将领不能理解,纷纷倒戈。 “刘铭传怎么去攻顺义去了?”看到蔡宜群和陈星翰脸色发白,李明峰知道自己的目的达到了,转口开始问起了正事。 “昨天肃顺和袁文童的人马在北小营厮杀,我等得到消息之后,认为现在局势比较乱。虽然不知道大人将常胜军调集到这里有什么打算,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要动手打仗!既然要打仗,那战争的主动权则是一定要掌握的,经过我三人商讨,一致认为再夺一城,与昌平成掎角之势才能让我军处于更有利的情况之下。” “胡整!你们当这里是江南呢?想怎么打就怎么打?”李明峰斥到:“这里是直隶京畿!天子脚下!稍微有点异动都可以认为叛乱谋反!你们可好,竟然在满朝大臣的眼皮子底下攻取朝廷控制的城池!将来这事怎么解释?” “也不是攻取,我们大军一到城下,刚拉起攻击的架势,知州就出城投降了!”陈星翰辩解到。 “那不是一样?都是动武!”李明峰说到。 其实蔡陈二人也知道这么做不对,曾经多次劝过刘铭传。但奈何刘铭传攻战之意甚绝,蔡陈与他同为常胜军战友,总不能放任刘铭传孤军进犯,最后也只好出兵配合。 蔡陈二人颇讲义气,李明峰虽然出言斥责,但是他俩却不肯将事情真相说出,他俩是打定主意要替刘铭传背一些责任了。 看到蔡宜群和陈星翰都知错不语,李明峰继续问到:“现在附近局势怎么样?” 看到李明峰转换话题,这两人又活跃了起来,蔡宜群连忙禀报:“昨天肃顺和袁文童厮杀许久,最终得胜。肃顺战胜之后,并未进抵北京城下,而是让军士四散入山,看样子他们很可能在搜寻什么重要的人或者物件!” “北京方面呢?”两宫太后已经在自己的手中,李明峰此刻已经不关心肃顺了,他最关心的是势力更大的恭亲王。 “据属下猜测,袁文童战败,完全出乎恭亲王的意料,所以短期内恭亲王没有派援军去救援袁文童。”陈星翰献宝似的替李明峰分析到。 “说正事!”李明峰阴着脸说。 擦了擦头上的汗,陈星翰继续说到:“刚才得到的最新情报就是,恭亲王号称奉有两宫太后和小皇帝的密诏而征兵讨逆。恭亲王已经调集丰台大营、西山锐健营及北京城内的驻军和直隶的胜保部队共计八万人马在北京城北面德胜门附近集合。” 蔡宜群又补充到:“对了,肃顺也打出旗号,说是景寿挟持了帝后投奔了恭亲王。肃顺和载垣、端华以顾命王大臣的身份下旨,称恭亲王有自立之意,号召全国各地的人马入京勤王!” “什么?!”李明峰听到肃顺竟然要求全国各地的兵马入京,不禁惊呼。自古以来,诏令地方诸侯进京都是逼不得已才为之的,而且后患极大。当初就是因为何进诏董卓进京,最后才导致了大汉王朝的灭亡。 试想一下,如果曾国藩率领十万湘军入京,无论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