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两百八十六章回王家族 (第2/3页)
城休息。 “好家伙,王爷的府邸倒也够辉煌的了。”李明峰站在伯锡尔的家门口感叹道。 伯锡尔毕竟是哈密郡王,其家族在哈密经营三百年,没有大清的时候就有他们家族,所以他们家的积累可是很惊人的。 整座府邸占地面积达数百亩,建筑风格是阿拉伯式的,白墙、金顶。王府之内古树林立,地砖也不知是什么材质的,既古朴又坚固,一看就是高档货。 只是因为阿古柏临走时的搜刮,让王府内一片狼藉。但是此时正有数百人在忙碌的收拾着,看来不需要多久这座哈密王府就会恢复往日的盛况了。 伯锡尔谦逊的说道:“太师大人过誉了,这都是天朝的赏赐罢了。太师大人,你看咱们今夜是否要大宴一番,犒赏犒赏大军?” 李明峰道:“不必,今夜事情太多,城外还有物资需要迁徙,受伤的士兵也很多。而且他们征战多日了,如今可算有一座城池可供休息,就先让他们休息休息吧。” 伯锡尔道:“那也好!太师大人若有差遣,直接和老朽说便可,老朽能做到的一定全力做到。” 看到伯锡尔要离开,李明峰连忙一伸手止住了他,微笑着说道:“王爷,咱俩还是闲聊几句吧。” 李明峰现在很需要伯锡尔这个地头蛇的支持,所以也没有客气,直接就提出要和伯锡尔谈谈。 伯锡尔有些受宠若惊的道:“好,那我叫下人备酒。” 李明峰和伯锡尔进了宴客之所后,伯锡尔立刻亲自下去准备宴席了,老李则独自坐在屋子里,看着金碧辉煌的回王府,并回想着哈密回王家族的辉煌经历。 第一代回王产生于明末,其祖先是蒙古人,居住于伊犁。时逢乱世,第一代回王木罕买提夏从伊犁组织了上千兵马,征服了哈密地区,从此他和他的子孙们成了哈密地区的统治者。 木罕买提夏本是蒙古人,还是成吉思汗的子孙,但是为了方便统治,其自称为“圣裔”后来几代回王也坚持称自己是默罕默德的子孙,不过到了近代,回王统治已经坚固了“圣裔”之说也不再被回王家族提起了。哈密回王的族谱上,已经明确的标明了,他们是蒙古人的后代。 第二代回王是木罕买提夏的儿子额贝都拉,他才是理论上的首任回王,因为从他开始,他们家族才被中央政权承认和支持。 额贝都拉继位之后,正遇上蒙古的准葛尔汗国扩张,哈密被迫成了葛尔丹的下属。后来康熙帝征讨准葛尔汗国,额贝都拉坚定的站到了清朝一边,给清朝提供兵力援助,粮草援助和情报援助。为康熙征讨葛尔丹提供了莫大的支援,立了一大功。 在康熙帝平定了葛尔丹之乱后,额贝都拉被授予了极大的权限,他甚至有权在哈密贩卖人口。也就是说,哈密极其附近方圆几百里的地区成了额贝都拉的私人领地。 额贝都拉对朝廷那也是极尽恭敬,曾经送一种甜瓜上供给康熙帝,康熙吃了之后龙颜大悦,赐名哈密瓜。从此以后,哈密瓜就成了贡品,其名号也在全国传遍了。 第三代回王没什么功绩,但是其曾经擒获了准葛尔大汗葛尔丹的儿子,将其送交给了朝廷。第四代回王曾经多次协助朝廷击败蒙古,立有大功小功无数。其先被加封为镇国公,然后又升为贝子。 第五代回王名叫玉素甫,他就任之时,已经是乾隆年间了。乾隆一生最是好大喜功,其年老之时,号称“十全老人”所谓的十全,就是指其在位期间,取得了十场战争的胜利,其中有一场就是“平定大小和卓之乱” 大小和卓实际上就是两个“圣裔”本来朝廷是在新疆实行的双线统治,也就是说朝廷在新疆驻兵,但是新疆的具体事物,都由大小和卓负责。换个现代点的说法,也就是说大小和卓对新疆有“治权”没有“主权” 但是大小和卓却不能接受这种统治方式,于是就发动了叛乱,最终被乾隆镇压。从这次之后,朝廷对新疆的统治力大增,新疆才从真正意义上成为中国的一部分。 在这次战役之中,哈密回王家族又给清廷提供的巨大的支持。向来好大喜功的乾隆自然不吝赏赐,先将五代回王玉素甫从贝子提拔为贝勒,然后又让其带郡王衔。所谓的戴郡王衔,并非真正的郡王,只是在某些方面享有郡王待遇。 不过,即便如此这也是莫大的恩赐了。清代非爱新觉罗家族和蒙古各部汗王之外还能获得王爵的,寥寥可数。 五代回王去世之后,乾隆下旨绘像紫光阁,并由其能力比较强的次子继位,这就是六代回王。六代回王做了没到十年就去世了,传位到七代回王。 七代回王同样对大清忠心耿耿,七代回王每隔七八年就要去京师觐见皇帝一次,受到当时当政的乾隆帝、嘉庆帝的封赏。在此期间,七代回王带上了双眼花翎,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